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英语阅读攻略——如何帮助学生打败英语阅读路上的“拦路虎”
【作者】 丛爱香
【机构】 山东省威海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正文】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是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事物、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这亦是我们国家着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根本目的,即提高全民的阅读量,进而提升国民整体素质。英语阅读能力也是英语学习四会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养英语阅读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阶段(五级)阅读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等等。”近些年来,不论是课内、课外,还是中考、高考,英语阅读占的分量越来越重,题型也是千变万化,这便需要学生练就七十二般武艺来应对。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语言障碍、技能欠缺、文化差异等都成了阻碍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拦路虎”,造成许多学生对英语阅读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信心,甚至会轻言放弃。这种心理状态是学生在长期的困惑和挫折条件下逐渐积累起来的不健康情绪。如不及时消除,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站出来,教授学生,帮助他们练就七十二般武艺来与这只“拦路虎”做斗争了。长期奋战在中学英语教育一线,对此有几点建议,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优化英语阅读材料,使学生“乐读”
英语阅读能否取得成效,材料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遵循“内容健康”的原则外,选择材料还应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多选择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日常生活的英文读物。所选材料难度适中,篇幅不宜太长。阅读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太容易又不具有学习的意义,因此,材料的难度要适中。一般认为,语言材料的难度应稍高于学习者已掌握的语言知识,生词率在3%~5%,这也是中考阅读题的出题原则。这样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容易得到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转化成正能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所选材料要多样化。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社会生活,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履行义务。所以,学生有必要阅读人口、环境、生态、能源、法制、灾害、贫困等世界热点问题方面的材料,也有必要看一些反映西方文化、西方礼仪以及各种实用文体的文章。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习者才会积极投入其中。
2、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悦读”
心理学家盖滋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学习上的成功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激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取得好的成就。学生有了一点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整个过程中,要怀着对全体学生平等的爱,以欣赏的目光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 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而是一种能带来快乐的活动,才会真正做到“乐读”“,并从中获得愉悦的感觉 。使英语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悦读”的同时,学生在阅读时的情感态度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逐步消减对英语阅读的恐惧感和烦躁的情绪,使阅读过程在良好的心态中完成,以提升阅读能力。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常读”
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据了解,在考试中,学生最怕做阅读题,普遍反映看文章吃力,无法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这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少,对文章阅读比较生疏。为帮助学生养成英语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可指导学生制定学年、学期、月和周甚至天的阅读计划,定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最后调整和修改阅读计划。学生在执行计划时,要合理安排时间,如每天都挤出一点时间阅读,周末和寒暑假时适当加大阅读量。同时,让学生建立自己的个人阅读档案,记录所读过的书目、篇章,并附上简短的读后感,教师定期抽查。这样,不仅对学生起督促作用,还能使学生对自己已有的阅读量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起阅读的热情,提升阅读速度,降低阅读的困难,提高阅读效率。
4、进行有效的阅读策略指导,使学生“会读”
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阅读过程正是完成从“知识向能力过渡”进行转化的实战。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重视测试阅读水平,而忽略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则是新课标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有效导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理解是保证,学生运用能力是关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升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读”。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读”,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正确使用阅读方法策略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技能。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远非几节课堂训练就能见效,它需要有意识的培养,有指导的练习和持续的巩固才能达到高效的阅读。教师应注意进行长期的策略培训,以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英语阅读的规律,掌握英语阅读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会读”。例如:跳跃生词、摘抄优美词句、略读、查读、寻读、意译、清除歧义、推测词义、识别代词所指等等。
英语课外阅读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是中学英语教育中刻不容缓的工作,不但是为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真正让学生在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增加词汇量,扩大阅读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为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生个人学识增长、自学能力的形成等更是让他们终身受益。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打败英语课外阅读路上的“拦路虎”,让他们在课外英语阅读的路上越走越远。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语言障碍、技能欠缺、文化差异等都成了阻碍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拦路虎”,造成许多学生对英语阅读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信心,甚至会轻言放弃。这种心理状态是学生在长期的困惑和挫折条件下逐渐积累起来的不健康情绪。如不及时消除,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站出来,教授学生,帮助他们练就七十二般武艺来与这只“拦路虎”做斗争了。长期奋战在中学英语教育一线,对此有几点建议,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优化英语阅读材料,使学生“乐读”
英语阅读能否取得成效,材料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遵循“内容健康”的原则外,选择材料还应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多选择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日常生活的英文读物。所选材料难度适中,篇幅不宜太长。阅读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太容易又不具有学习的意义,因此,材料的难度要适中。一般认为,语言材料的难度应稍高于学习者已掌握的语言知识,生词率在3%~5%,这也是中考阅读题的出题原则。这样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容易得到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转化成正能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所选材料要多样化。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社会生活,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履行义务。所以,学生有必要阅读人口、环境、生态、能源、法制、灾害、贫困等世界热点问题方面的材料,也有必要看一些反映西方文化、西方礼仪以及各种实用文体的文章。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习者才会积极投入其中。
2、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悦读”
心理学家盖滋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学习上的成功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激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取得好的成就。学生有了一点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整个过程中,要怀着对全体学生平等的爱,以欣赏的目光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 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而是一种能带来快乐的活动,才会真正做到“乐读”“,并从中获得愉悦的感觉 。使英语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悦读”的同时,学生在阅读时的情感态度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逐步消减对英语阅读的恐惧感和烦躁的情绪,使阅读过程在良好的心态中完成,以提升阅读能力。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常读”
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据了解,在考试中,学生最怕做阅读题,普遍反映看文章吃力,无法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这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少,对文章阅读比较生疏。为帮助学生养成英语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可指导学生制定学年、学期、月和周甚至天的阅读计划,定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最后调整和修改阅读计划。学生在执行计划时,要合理安排时间,如每天都挤出一点时间阅读,周末和寒暑假时适当加大阅读量。同时,让学生建立自己的个人阅读档案,记录所读过的书目、篇章,并附上简短的读后感,教师定期抽查。这样,不仅对学生起督促作用,还能使学生对自己已有的阅读量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起阅读的热情,提升阅读速度,降低阅读的困难,提高阅读效率。
4、进行有效的阅读策略指导,使学生“会读”
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阅读过程正是完成从“知识向能力过渡”进行转化的实战。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重视测试阅读水平,而忽略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则是新课标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有效导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理解是保证,学生运用能力是关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升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读”。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读”,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正确使用阅读方法策略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技能。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远非几节课堂训练就能见效,它需要有意识的培养,有指导的练习和持续的巩固才能达到高效的阅读。教师应注意进行长期的策略培训,以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英语阅读的规律,掌握英语阅读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会读”。例如:跳跃生词、摘抄优美词句、略读、查读、寻读、意译、清除歧义、推测词义、识别代词所指等等。
英语课外阅读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是中学英语教育中刻不容缓的工作,不但是为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真正让学生在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增加词汇量,扩大阅读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为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生个人学识增长、自学能力的形成等更是让他们终身受益。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打败英语课外阅读路上的“拦路虎”,让他们在课外英语阅读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