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高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根本目标的实现
【作者】 杜士锋
【机构】 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
【正文】 【摘 要】 开展力所能及的综合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身心、个性健全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目标。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要基于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数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数学教学活动。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根本目标;主要阵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的实践课程,它的实施使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认识和发展到自我。开展力所能及的综合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身心、个性健全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目标。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要基于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数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综合实践课的根本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数学教学活动。
一、利用数学学科资源,以多种方式实现综合实践课的根本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资源来源具有多元性,主要来自与各学科资源的整合。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相当广泛,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多,理性强,是其它学科无可比拟的。这种优势使数学成为实现综合实践课根本目标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学科资源,以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其中课题研究方式效果最好,能较有效使学生掌握基本研究方法,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用于整合的数学学科资源的获取有下面三种途径:(1)由教材中现有素材的整编,如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中的“思考”、“探究”和“信息技术应用”;(2)由教材内容的衍生,如《线性规划》可衍生《可行域的类型与线性规划的应用》,马尔萨斯人口自然增长模型可衍生《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效果的因素》、《中国在实行计划生育下的人口增长模式》等课题;(3)结合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自主提出研究课题,如数学的发展历史、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商品定价中的数学学问探究、数学灵感的培养等等。
二、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点,以转变教学方式实现综合实践课的根本目标
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决定该课程以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主体人格为培养任务。因此,一切数学教学活动应当遵循这些特点。这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实现综合实践课的根本目标。
1、坚持把数学课融合到综合实践课中。综合实践课要求把数学课融合进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习惯。首先,要创设一个综合实践型的数学课堂。在此课堂中,学生有平等的说话权利和说话机会,有均等的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的机会;能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尤其是能放心地表现自我。其次,逐步形成学生的主动参与习惯。提问、鼓励主动回答和到黑板解题反馈是最常见;学生解题反思、他生点评等生生交流活动值得提倡;主体参与“教”的环节必须得到落实。
2、坚持把备课和测、改等环节渗透到学生实践活动中。数学与多媒体戚戚相关,借助多媒体平台、数学软件等工具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把教师备课环节渗透到学生实践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比如动画制作能力、多媒体平台操作能力、使用教材的能力和辨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后两者,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如必修一2.2《对数函数》例题5(第66页)题设中对于不同级别地震的“标准地震”振幅的使用,(1)和(2)处理相悖;必修二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例2(第25页)题设中花盆涂漆的规则不明存在异议(外壁底面一定要涂吗?)。平时的小测试邀请学生参与命题的过程,试卷和作业的批改可以交给学生完成,促进学生熟悉教命题、测、改等实际工作,都能实现体现其实践性。
3、坚持把生活搬进课堂和走出去体验实践生活相结合。学生学习研究的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和学科课程中的问题,更应该是生活和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综合程度更高,实践性和探索性更强,并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搬进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究能力;走出去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价值: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实践生活中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几何体体积求法在工程挖土方量的计算中的应用,如渠道开挖、隧道挖掘、房屋基地、公路铺设等的土方量的计算,被挖掘或铺设的实体往往可以分割成类似锥体、柱体、台体等简单几何体的地形单体进行估算,获得近似值。其实践价值较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去进行实地分析、分割丈量、收集数据、选择计算模型、估算土方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实践的乐趣。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综合实践活动能诱导出学生的创造力量,并使学生身心、个性健全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不能舍本逐末,抛弃学科教学,要把数学变成主要阵地之一。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学科资源,结合综合实践的特点,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坚持在数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结合中实现其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数学课标研制组编写 2004年4月版
[2]《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探索》,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3]《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王升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4]《素质教育观念的变革与创新》,邢永富、吕秋芳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版
[5]《中学数学创新教法-课堂组织艺术》,毛永聪主编,学苑出版社,2001版
[6]《数学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郑毓信著,张奠宙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版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根本目标;主要阵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的实践课程,它的实施使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认识和发展到自我。开展力所能及的综合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身心、个性健全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目标。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要基于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数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综合实践课的根本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数学教学活动。
一、利用数学学科资源,以多种方式实现综合实践课的根本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资源来源具有多元性,主要来自与各学科资源的整合。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相当广泛,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多,理性强,是其它学科无可比拟的。这种优势使数学成为实现综合实践课根本目标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学科资源,以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其中课题研究方式效果最好,能较有效使学生掌握基本研究方法,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用于整合的数学学科资源的获取有下面三种途径:(1)由教材中现有素材的整编,如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中的“思考”、“探究”和“信息技术应用”;(2)由教材内容的衍生,如《线性规划》可衍生《可行域的类型与线性规划的应用》,马尔萨斯人口自然增长模型可衍生《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效果的因素》、《中国在实行计划生育下的人口增长模式》等课题;(3)结合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自主提出研究课题,如数学的发展历史、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商品定价中的数学学问探究、数学灵感的培养等等。
二、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点,以转变教学方式实现综合实践课的根本目标
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决定该课程以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主体人格为培养任务。因此,一切数学教学活动应当遵循这些特点。这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实现综合实践课的根本目标。
1、坚持把数学课融合到综合实践课中。综合实践课要求把数学课融合进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习惯。首先,要创设一个综合实践型的数学课堂。在此课堂中,学生有平等的说话权利和说话机会,有均等的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的机会;能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尤其是能放心地表现自我。其次,逐步形成学生的主动参与习惯。提问、鼓励主动回答和到黑板解题反馈是最常见;学生解题反思、他生点评等生生交流活动值得提倡;主体参与“教”的环节必须得到落实。
2、坚持把备课和测、改等环节渗透到学生实践活动中。数学与多媒体戚戚相关,借助多媒体平台、数学软件等工具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把教师备课环节渗透到学生实践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比如动画制作能力、多媒体平台操作能力、使用教材的能力和辨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后两者,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如必修一2.2《对数函数》例题5(第66页)题设中对于不同级别地震的“标准地震”振幅的使用,(1)和(2)处理相悖;必修二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例2(第25页)题设中花盆涂漆的规则不明存在异议(外壁底面一定要涂吗?)。平时的小测试邀请学生参与命题的过程,试卷和作业的批改可以交给学生完成,促进学生熟悉教命题、测、改等实际工作,都能实现体现其实践性。
3、坚持把生活搬进课堂和走出去体验实践生活相结合。学生学习研究的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和学科课程中的问题,更应该是生活和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综合程度更高,实践性和探索性更强,并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搬进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究能力;走出去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价值: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实践生活中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几何体体积求法在工程挖土方量的计算中的应用,如渠道开挖、隧道挖掘、房屋基地、公路铺设等的土方量的计算,被挖掘或铺设的实体往往可以分割成类似锥体、柱体、台体等简单几何体的地形单体进行估算,获得近似值。其实践价值较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去进行实地分析、分割丈量、收集数据、选择计算模型、估算土方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实践的乐趣。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综合实践活动能诱导出学生的创造力量,并使学生身心、个性健全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不能舍本逐末,抛弃学科教学,要把数学变成主要阵地之一。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学科资源,结合综合实践的特点,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坚持在数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结合中实现其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数学课标研制组编写 2004年4月版
[2]《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探索》,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3]《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王升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4]《素质教育观念的变革与创新》,邢永富、吕秋芳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版
[5]《中学数学创新教法-课堂组织艺术》,毛永聪主编,学苑出版社,2001版
[6]《数学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郑毓信著,张奠宙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