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怎样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德育

【作者】 刘丽萍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校



【正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中化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承担着透过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任务。我们平常所说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先要教会学生做人,然后再教会学生做学问”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水平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 高中化学;化学教学;德育渗透

  现行化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十分丰富,渗透德育的方法也灵活多样,只要教师在提高自己德育理论的同时认真钻研教材并积极搜集相关材料,依据教学内容适时插入,把德育有机融合到化学教学过程中去,在为学生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优良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更加关注高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德育关注人的发展和心理变化,强调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关联,从而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德育,能够使高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感知化学的过程当中,认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形成绿色化学意识,为社会的不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培养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①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②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结合化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
  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能够在充分调动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吸引高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快乐,并培养学生形成绿色化学理念和环保意识,促进人类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例如,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将环保理念或者社会责任思想融入于其中。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对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物实验中,带领学生利用氯酸钾作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减小化学实验对化学实验室内空气的污染。在学生化学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化学实验的产物制作成为钾肥并使用,组织学生将钾肥亲自倒在室内的花盆或者校园内的花坛中、大树下,帮助花儿或者大树更好地成长。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化学实验的乐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绿色环保的重要性,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更加注意节约材料,关注化学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可采取分组实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进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是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分组实验的时候,学生小组成员要精心设计实验的实验步骤,并精确称取药品用量,规范进行实验操作,细致地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要求该小组成员合理的分工与默契的合作。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又促进了探究式教学的有利施行。在化学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怎样和他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团队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进行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学习他人的长处,改善自己的不足。通过团队实验活动也能让学生提高交流能力,学生在相处过程中也可以慢慢改掉自己的一些小毛病,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五、通过讲述化学家的奋斗史进行挫折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倍受家长们的宠爱。从而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挫折就容易退缩,这也是当前学校德育教育中所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所谓挫折教育,主要是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化学家奋斗史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越挫越勇的精神,比如说,在对“简单的有机物——醇”这一项内容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诺贝尔在制备硝化甘油时候所经历的磨难。使学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冷静思考,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之后去寻找正确的道路。
  六、利用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是教师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中特别强调为学生奉献的精神。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有高尚的品德。如果老师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提重物;如果老师在校园里随手捡起一个包装袋扔进垃圾桶;如果老师在升旗仪式上严肃、崇敬的唱着国歌;如果老师扶起了吹倒在路边的交通指示牌;如果老师带着受伤的打着绷带的胳膊出现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多年来捐助着几个贫困学生。那么无需多言语,他的学生也会是充满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因为老师的行动已经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高中教学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将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也成为了诸多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化学作为一门的基础学科,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自身的许多优势。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愿望,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詹可义,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德育工作亮点的反思[J].成功(教育),2013.
  [2]程平,化学教学与德育教育同行[J].教育教学论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