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摭谈高中生物创新教学

【作者】 吴光林

【机构】 山东省华侨中学



【正文】  【摘 要】 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行,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高中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那种死气沉沉、缺乏兴趣、缺乏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使之富有无限生机和活力,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模式;创新

  一、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没有创新能力最基础的条件,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亦如此。例如,鼓励学生设计趣味性实验:利用植物的向性运动原理,使幼苗的主根呈圆形、菱形、心形等几何图形;用光合作用原理在一片荷叶上印出自己一家人头像。兴趣能让学生废寝忘食。浓厚的兴趣,诱发了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的动力。
  二、创新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 
  传统的学生实验课往往是老师事先准备好一切实验用具,精心设计好试验流程,然后手把手教学生如何操作,告诉学生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项。实验课上,学生就像一台台设定好的机器,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操作,缺少青少年应有的激情与创新的动力。对实验方法和步骤的讲解改为让同学们自己另外设计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通过学生拓展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较高层次。例如,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要求同学们不要局限于课本上的实验材料和用品,自己选择适合的实验材料和用品。同学们会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大量查阅资料,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材料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实验方法
  三、实验课组织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通常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并且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没有充分预习,课堂上思考的空间又小,常常一知半解,一遇到问题就举手叫老师。一个老师,学生多,问题也多,遇上复杂一点的实验,学生急,老师更急,课堂吵吵嚷嚷,学生做得稀里糊涂,老师累得晕头转向。
  为此,本人采取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中的操作能手,让学生指导学生,例如:在上《植物细胞质璧分离与复原》这堂实验课时,上课前一天,挑选六位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培养的对象。让他们熟悉实验操作流程,然后对他们进行反复的实验操作训练,针对他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强化指导。
  四、模型构建的创新
  高中生物课本有许多给定的模拟实验,例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拟,我们除了模拟课本给定的模拟实验外,我们能不能挖掘开发潜在的模拟实验,从而增强生物课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例如,在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模拟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材料构建细胞膜模型,有的学生用塑料球、塑料棍、细铁丝构建,有的用彩色纸构建等等,总之,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获得更直观更充分的认识。
  五、实验材料的创新
  同一个实验,各实验小组可以准备不同的实验材料。比如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所选的实验材料是菠菜,我们可以准备菠菜、甜菜叶、萝卜叶等。甚至鼓励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实验材料选用。再如: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除了教材上提供的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可以尝试用花瓣、白菜叶、紫甘蓝叶等。可见,在选取不同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寻找多种实验材料,得出多种实验结果和结论。在启发动员学生选取多种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在用多种材料反复的实验中,熟练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面对不同实验材料出现的实验结果时,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与归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离他们并不遥远,自己也会做科学。对课本实验材料的再次探索,可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观,培养创新精神。
  六、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以往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多媒体教学将图形、声音、画面有机结合在一起。一些抽象的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演示出来,使高中生对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形象、易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分化》这一章节时,以前我必须带上厚厚的细胞分化挂图,并且要用将近半节课的时间才能把细胞分化的基本过程讲完,且同学们的听课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特别是阴天光线不好的时候,后几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前面的挂图,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现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我把本课教学内容做成了课件,并且把细胞分化的过程制成了动画,只要用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把细胞分化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然后用三分钟进行简单讲解,同学们就完全理解了。真正做到了化繁为简,事半功倍,无形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七、有效提高高中生实践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积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勇于开拓高中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们在平时生物课堂中要积极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自己去积极探索、勇于发现、得出结论。我经常给高中生安排一些课后小实验,例如:让高中生分组去记录实验室里玉米、黄豆、豌豆、小麦胚芽形成过程,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看看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这些实践活动,给高中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平台,使他们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八、针对个性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
  针对高中生个性差异,生物课堂教学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针对高一的学生,我们应该重点培养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形象、生动地讲解学习生物的意义和重要性。针对高二、高三的学生,生物教师就要以增加他们知识储备为主要目标,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讲解完教学内容以后,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综合素养。
  总之,高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式的优化,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是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广大高中生物教师立足学生实际,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培养高中生的生物综合素养,让他们在课堂上既学到知识,又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周询.生物实验教学中思维素质的培养,生物教学与实验,2001,.5.
  [2]梁树华,郭焕桂.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实验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 1997, (05)
  [3]李进京 2008。注意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盲点(生物学教学6):42-43
  [4]袁维新 2005 学习与教学的新概念:在对话中建构知识(天津教育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