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信息技术教学在中职学校中的重要性探析
【作者】 孙怀斌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正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并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学的各个领域,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此同时,伴随我省教育“9+3”计划(即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和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的实施,加强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转化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当前社会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什么有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好的岗位?有的岗位招不到好的学生?出现这个矛盾,就是因为学校办学与产业发展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脱节,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够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以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能力从实践中来,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教学提供的实践教学,计算机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土壤,合理建设、科学利用计算机技术是进一步推进职教改革的重要保证。
一、计算机教学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提供必备条件
1、新课程的引进和落后课程的淘汰。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我们要围绕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就业者素质的新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的专业,与企业的要求相匹配。比如,针对企业的需求,可以开设广告设计、印刷装潢、数控模具、汽车维修等专业,这些专业需要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配套支持,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为开设这类专业提供实验条件。与此同时,淘汰部分落后的课程和实验室场,以腾出时间、空间和资源开设新的课程。
2、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加大实践与创新研究的课程比例。课程结构调整应以精讲多练为导向,把理论与实践课程调整到合适的比例,重视实践课的开展,使学生通过强化训练后,真正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安排职业教育各专业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每周每月都有充分的连续的时间在计算机机房实训,由任课老师指导实践,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设置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的能力发展与就业质量,计算机教育要及时更新升级硬件和软件,为推进课程设置改革创造必备的条件。
二、计算机教学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1、使生本教育的理念得以实施,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我校所有教室都建设成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的教室,配备有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无线话筒和音响设备等先进实用的教学设备,每位任课教师都配备一台教学用手提电脑。教师们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电教设备,实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作知识引导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地调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课件等,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结构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对于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前分组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小组讨论,深入研究,在课堂上,学生有特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组的作品成果。生动的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团结合作、实践动手、口头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了综合素质。
2、为师生创造自主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校园网络的建设改变了师生的学习方式,创造了交流与分享的平台,使师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目前我校光缆网络已经连通了校园,从办公室到教室、实验楼都可以使用校园网络,学校、专业科、办公室都建立了自己的网页。网站上可以共享教学资源,教师们可以方便地将课件、教学资料上传到网上,使资源不断更新。通过校园网络,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流览校内外各种资源,交流最新的专业动态和教学经验。学生们通过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搜索整理学习资料,开拓视野,增长见闻。丰富的网络知识使学习变得高效、自主、不受限制。
三、计算机教学有效培养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信息素养
计算机基础教学经历了从分散到完整,从传统教学模式到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地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自我校开展计算机基础公共课以来,同样也经历了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管理理念的过程。教学中主要针对学生在信息素养养成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必要的探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学生是信息素养养成的主体,计算机教学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围绕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
1、要加强对学生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识的培养。计算机教师要告诫和指导学生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要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和信息的责任感,要自觉抵制那些信息垃圾及信息污染,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道德,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坚决制止利用计算机进行不实消息传播的不良行为;要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要正确充分利用网络这个高科技平台,真正关注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资料,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新鲜气息,逐步形成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2、进一步强化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新的素质育化体系以及新的信息素养教材,更加合理的安排学生信息素养教学进程,改进计算机信息教学模式,分阶段、分层次的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对职校新生进行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利用基本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对于一些来自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更是要强化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最基本的信息素养获取能力与信息接受意识。第一学期,能使学生利用计算机信息基本技能制作学期的学业报告书。第二学期始,结合专业课的学习,重点对学生进行专业类检索工具使用能力和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的培养,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和途径。着重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工具收集、获取、分析、处理、整合、开发、利用相关资源的基本能力,并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将信息素养养成与艺术设计能力提高、创新思维扩展、毕业设计课题规划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艺术设计的才能借助信息素养这个平台得到升华。
加强信息素养养成不仅为处于专业成长期的职校学生提升了在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质量和特色。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计算机技术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我们的计算机教学要与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后在教学中将而临更多的新问题,我们要为计算机基教育的发展继续研究和探索,为学生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方项.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2]潘东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如何学习计算机[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3]陈粤.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提高职中学生信息素养[N].潮州日报.2011年
一、计算机教学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提供必备条件
1、新课程的引进和落后课程的淘汰。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我们要围绕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就业者素质的新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的专业,与企业的要求相匹配。比如,针对企业的需求,可以开设广告设计、印刷装潢、数控模具、汽车维修等专业,这些专业需要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配套支持,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为开设这类专业提供实验条件。与此同时,淘汰部分落后的课程和实验室场,以腾出时间、空间和资源开设新的课程。
2、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加大实践与创新研究的课程比例。课程结构调整应以精讲多练为导向,把理论与实践课程调整到合适的比例,重视实践课的开展,使学生通过强化训练后,真正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安排职业教育各专业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每周每月都有充分的连续的时间在计算机机房实训,由任课老师指导实践,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设置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的能力发展与就业质量,计算机教育要及时更新升级硬件和软件,为推进课程设置改革创造必备的条件。
二、计算机教学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1、使生本教育的理念得以实施,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我校所有教室都建设成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的教室,配备有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无线话筒和音响设备等先进实用的教学设备,每位任课教师都配备一台教学用手提电脑。教师们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电教设备,实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作知识引导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地调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课件等,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结构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对于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前分组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小组讨论,深入研究,在课堂上,学生有特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组的作品成果。生动的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团结合作、实践动手、口头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了综合素质。
2、为师生创造自主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校园网络的建设改变了师生的学习方式,创造了交流与分享的平台,使师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目前我校光缆网络已经连通了校园,从办公室到教室、实验楼都可以使用校园网络,学校、专业科、办公室都建立了自己的网页。网站上可以共享教学资源,教师们可以方便地将课件、教学资料上传到网上,使资源不断更新。通过校园网络,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流览校内外各种资源,交流最新的专业动态和教学经验。学生们通过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搜索整理学习资料,开拓视野,增长见闻。丰富的网络知识使学习变得高效、自主、不受限制。
三、计算机教学有效培养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信息素养
计算机基础教学经历了从分散到完整,从传统教学模式到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地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自我校开展计算机基础公共课以来,同样也经历了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管理理念的过程。教学中主要针对学生在信息素养养成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必要的探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学生是信息素养养成的主体,计算机教学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围绕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
1、要加强对学生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识的培养。计算机教师要告诫和指导学生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要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和信息的责任感,要自觉抵制那些信息垃圾及信息污染,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道德,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坚决制止利用计算机进行不实消息传播的不良行为;要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要正确充分利用网络这个高科技平台,真正关注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资料,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新鲜气息,逐步形成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2、进一步强化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新的素质育化体系以及新的信息素养教材,更加合理的安排学生信息素养教学进程,改进计算机信息教学模式,分阶段、分层次的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对职校新生进行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利用基本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对于一些来自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更是要强化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最基本的信息素养获取能力与信息接受意识。第一学期,能使学生利用计算机信息基本技能制作学期的学业报告书。第二学期始,结合专业课的学习,重点对学生进行专业类检索工具使用能力和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的培养,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和途径。着重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工具收集、获取、分析、处理、整合、开发、利用相关资源的基本能力,并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将信息素养养成与艺术设计能力提高、创新思维扩展、毕业设计课题规划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艺术设计的才能借助信息素养这个平台得到升华。
加强信息素养养成不仅为处于专业成长期的职校学生提升了在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质量和特色。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计算机技术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我们的计算机教学要与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后在教学中将而临更多的新问题,我们要为计算机基教育的发展继续研究和探索,为学生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方项.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2]潘东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如何学习计算机[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3]陈粤.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提高职中学生信息素养[N].潮州日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