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作者】 叶成艳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王人高级职业中学
【正文】 【摘 要】 英语教学既是传递知识与反馈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才能为其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品格,促其自觉接受情感教育。
【关键词】 英语教学;情感教育;知识结构;情感渗透;方法;策略
英语教学既是传递知识与反馈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品格,促其自觉接受情感教育。也就是说,通过情感教育促进英语教学是事半功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其必要性。积极的情感态度,高尚的情操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而课堂教学的情感化又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学生只有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下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改变传授方法,创造和谐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进行情感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便于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又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他们渴望平等和被重视,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在课堂上,他们不希望老师机械地传授知识,他们更希望老师能从学习的材料中让他们学到做人的道理,亲情的真挚,友情的可贵,生活的奥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因势利导,用其中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既丰富多彩,又适合学生口味,去激起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内心的需要,达到师生之间一种神秘而美好的共鸣与默契。这样的教学必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而师生关系的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必能反过来促进情感教育的实施。
二、更新知识理念,勤于学习实践
英语教师渊博的知识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及英语文化知识的积极情感,从而促进英语知识的学习。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在不断更新,了解知识的途径也呈现多样化。网络、电视、报纸甚至手机信息等,如果教师只钻研课本知识,而不去关注社会时事,会被学生看做古板而教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将无从谈起。可以说一天不看报,不上网,你就落后于时代,而在教学中不时地引用一些时事新闻,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认为自己的老师是一个紧跟时代发展的人,而不是老古董,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要对与授课内容有关的英语国家主流文化以及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拓展视野。这样以来,学生就会觉得英语课堂不仅充满乐趣,还能学到知识。
三、变换教学方式,激发学习热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千篇一律地重复同一种方法,学生势必会厌烦。教师只有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听说读写活动,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如小组讨论、二人操练、多人表演、小游戏、猜谜、唱歌等多种活动,都能产生这种效果。这些活动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学习质量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学法的指导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的个体研究相结合;二是要坚持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三是要坚持学习方法的指导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也就是说,英语教师不但要依照语言学习规律来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使其学会高效率地学习。
四、把握认知规律,激活情感动力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识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认识不正确,就会产生错误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等功能。动力功能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抑制作用。强化功能指情感对主体认识活动的巩固或改变的效能,积极情感体验对认识起巩固作用即正强化;反之,起改变作用即负强化或称“情感校正”。根据这一规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
此外,在英语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如在教学模式中采用学生讨论的方法,不但可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
总之,英语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今后的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英语教学;情感教育;知识结构;情感渗透;方法;策略
英语教学既是传递知识与反馈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品格,促其自觉接受情感教育。也就是说,通过情感教育促进英语教学是事半功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其必要性。积极的情感态度,高尚的情操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而课堂教学的情感化又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学生只有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下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改变传授方法,创造和谐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进行情感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便于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又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他们渴望平等和被重视,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在课堂上,他们不希望老师机械地传授知识,他们更希望老师能从学习的材料中让他们学到做人的道理,亲情的真挚,友情的可贵,生活的奥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因势利导,用其中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既丰富多彩,又适合学生口味,去激起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内心的需要,达到师生之间一种神秘而美好的共鸣与默契。这样的教学必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而师生关系的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必能反过来促进情感教育的实施。
二、更新知识理念,勤于学习实践
英语教师渊博的知识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及英语文化知识的积极情感,从而促进英语知识的学习。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在不断更新,了解知识的途径也呈现多样化。网络、电视、报纸甚至手机信息等,如果教师只钻研课本知识,而不去关注社会时事,会被学生看做古板而教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将无从谈起。可以说一天不看报,不上网,你就落后于时代,而在教学中不时地引用一些时事新闻,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认为自己的老师是一个紧跟时代发展的人,而不是老古董,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要对与授课内容有关的英语国家主流文化以及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拓展视野。这样以来,学生就会觉得英语课堂不仅充满乐趣,还能学到知识。
三、变换教学方式,激发学习热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千篇一律地重复同一种方法,学生势必会厌烦。教师只有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听说读写活动,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如小组讨论、二人操练、多人表演、小游戏、猜谜、唱歌等多种活动,都能产生这种效果。这些活动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学习质量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学法的指导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的个体研究相结合;二是要坚持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三是要坚持学习方法的指导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也就是说,英语教师不但要依照语言学习规律来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使其学会高效率地学习。
四、把握认知规律,激活情感动力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识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认识不正确,就会产生错误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等功能。动力功能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抑制作用。强化功能指情感对主体认识活动的巩固或改变的效能,积极情感体验对认识起巩固作用即正强化;反之,起改变作用即负强化或称“情感校正”。根据这一规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
此外,在英语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如在教学模式中采用学生讨论的方法,不但可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
总之,英语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今后的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