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探讨与分析
【作者】 许 芸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总寨镇逸夫小学
【正文】 【摘 要】 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很多古诗文的素材,不仅仅语言凝练,而且意境优美,有效开展古诗文教学,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古诗文知识,同时也能够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将太多的精力放在文字知识的本身,采用的往往都是注入式串讲等方法,课堂教学效果不好。为此,文章以“小学古诗文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就如何有效开展古诗文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小学;古诗文;教学
1、引言
有效开展古诗文教学不仅仅有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同时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真正达成上述目标,因此立足教材,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合理手段展开古诗文教学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基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研究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策略分析
事实上,要想真正做好小学古诗文教学,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首先,反复诵读,引领学生深刻体会古诗文的内涵
诵读是多少年以来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多度精背也是经过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以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名言就是最好的说明。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了解并理解古诗文的相关内容,深刻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但是,诵读不仅仅是指朗读,同时也包含背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古诗文的教学明确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同时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各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由于小学生记忆力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又琅琅上口晓畅如话,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完成规定的背诵任务并不难。
然而,由于历史悠久,学生往往很难克服语言障碍,也就无法准确把握古诗文的内容。为此,教师要尽快改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手段,逐渐变为学生诵读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反复吟咏诗文,进而领悟诗文相关内容。事实上,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才能真正克服因年代而带来的障碍,才能尽快理解相关的内容。
其次,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想象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古诗文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诗情画意,诗画相通,因此可以根据对古诗文的理解,画出画面,然而根据画面,去进一步深刻对古诗文的了解,这也是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我们以“枫桥夜泊”的教学为此,主要内容就是说,秋天的夜晚,有一艘客船停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落下,不时传来几声乌鸦的啼叫声,更是让人感觉到夜深人静的气氛。江岸上就是枫树,此时正是火红之际,江面上渔火点点。面对着这样的情境,诗人离家在外,不禁感慨万千,秋天来了,夜也深了,倦鸟归巢了额,而自己依然在外漂泊不定,秋愁满怀,难以入睡。这首诗仅仅用了两句话九江诗人的见闻感表达了出来。
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绘画,亲自动手,画出一副风景图,完成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的理解。
最后,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古诗文,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感,但是同时注意力又很难长时间维系在同一事物上。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种身心发展特点,将多媒体更加广泛地应用到古诗文的教学中去。通过多媒体,可以赋予古诗文以美好的画面、生动的声音,进而创设一定的情境,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们以“山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今天将带大家到野外去作一次愉快的秋游,感受一下满山红叶的美丽景色,学生顿时兴致盎然。在播放图像的同时,又用语言描述诗人描写了什么,诗人又抓住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景物集于一幅画面上的,然后通过精读引发学生的联想。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导引出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构成的和谐优美的山林秋色图,进而让学生体会石径的曲折、山势的高峻。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在学生眼前呈现一幅鲜艳如火的枫叶图,学生就能进一步感受到满山红叶的美,给深秋季节带来热烈气氛,有感而发“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最后又浮现出有层次的画面出来,远处有一座宁静的山庄,秋色正浓,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山民居住的小屋炊烟袅袅,近处,夕阳下的枫叶一片红艳......学生从美丽、形象的画面中得到美的愉悦,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方法往往是与其它教学手段配合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常见的有多媒体与情境创设法的配合运用以及多媒体与分组讨论法的搭配使用等。另外,就是多媒体的应用是具有一定适当范围的,因此,一定要根据实际的内容,合理应用多媒体。
古诗文教学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成绩能否得到提升,同时也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此,教师一定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展开古诗文教学,尽快开创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崭新局面。另外就是教师务必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不仅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同时要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常识等。只有这样,才能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展开古诗文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柳娇.优化课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浅谈小学古诗文教学[J].小学之友(小学版),2011,02.
[2] 张辰骞.多媒体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例谈[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2.
[3] 张於.墙内开花墙外香—浅谈开展古诗文诵读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4] 陈丽宁.寻求别样的精彩—小学古诗文教学[J].教师,2011,22.
【关键词】 小学;古诗文;教学
1、引言
有效开展古诗文教学不仅仅有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同时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真正达成上述目标,因此立足教材,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合理手段展开古诗文教学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基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研究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策略分析
事实上,要想真正做好小学古诗文教学,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首先,反复诵读,引领学生深刻体会古诗文的内涵
诵读是多少年以来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多度精背也是经过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以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名言就是最好的说明。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了解并理解古诗文的相关内容,深刻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但是,诵读不仅仅是指朗读,同时也包含背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古诗文的教学明确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同时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各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由于小学生记忆力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又琅琅上口晓畅如话,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完成规定的背诵任务并不难。
然而,由于历史悠久,学生往往很难克服语言障碍,也就无法准确把握古诗文的内容。为此,教师要尽快改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手段,逐渐变为学生诵读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反复吟咏诗文,进而领悟诗文相关内容。事实上,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才能真正克服因年代而带来的障碍,才能尽快理解相关的内容。
其次,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想象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古诗文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诗情画意,诗画相通,因此可以根据对古诗文的理解,画出画面,然而根据画面,去进一步深刻对古诗文的了解,这也是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我们以“枫桥夜泊”的教学为此,主要内容就是说,秋天的夜晚,有一艘客船停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落下,不时传来几声乌鸦的啼叫声,更是让人感觉到夜深人静的气氛。江岸上就是枫树,此时正是火红之际,江面上渔火点点。面对着这样的情境,诗人离家在外,不禁感慨万千,秋天来了,夜也深了,倦鸟归巢了额,而自己依然在外漂泊不定,秋愁满怀,难以入睡。这首诗仅仅用了两句话九江诗人的见闻感表达了出来。
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绘画,亲自动手,画出一副风景图,完成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的理解。
最后,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古诗文,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感,但是同时注意力又很难长时间维系在同一事物上。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种身心发展特点,将多媒体更加广泛地应用到古诗文的教学中去。通过多媒体,可以赋予古诗文以美好的画面、生动的声音,进而创设一定的情境,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们以“山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今天将带大家到野外去作一次愉快的秋游,感受一下满山红叶的美丽景色,学生顿时兴致盎然。在播放图像的同时,又用语言描述诗人描写了什么,诗人又抓住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景物集于一幅画面上的,然后通过精读引发学生的联想。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导引出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构成的和谐优美的山林秋色图,进而让学生体会石径的曲折、山势的高峻。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在学生眼前呈现一幅鲜艳如火的枫叶图,学生就能进一步感受到满山红叶的美,给深秋季节带来热烈气氛,有感而发“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最后又浮现出有层次的画面出来,远处有一座宁静的山庄,秋色正浓,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山民居住的小屋炊烟袅袅,近处,夕阳下的枫叶一片红艳......学生从美丽、形象的画面中得到美的愉悦,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方法往往是与其它教学手段配合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常见的有多媒体与情境创设法的配合运用以及多媒体与分组讨论法的搭配使用等。另外,就是多媒体的应用是具有一定适当范围的,因此,一定要根据实际的内容,合理应用多媒体。
古诗文教学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成绩能否得到提升,同时也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此,教师一定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展开古诗文教学,尽快开创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崭新局面。另外就是教师务必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不仅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同时要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常识等。只有这样,才能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展开古诗文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柳娇.优化课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浅谈小学古诗文教学[J].小学之友(小学版),2011,02.
[2] 张辰骞.多媒体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例谈[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2.
[3] 张於.墙内开花墙外香—浅谈开展古诗文诵读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4] 陈丽宁.寻求别样的精彩—小学古诗文教学[J].教师,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