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数学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使用

【作者】 王 友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天星小学



【正文】  直观教具是指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直观的、可感知的材料,包括实物、模型、图片、图表等教学用具。《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或者事例,运用操作、实验、音像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把问题中的信息以最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方式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用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运用直观教具有以下作用:
  一、使用直观教具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思维正处以具体形象为主的阶段,具有爱玩、好动的特点,利用学具模型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还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合理、实时的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寓教于乐。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注重情境导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
  比如在教学《角的分类》时,教师可以拿两根小棒,把它们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做成一个活动角,然后轻轻地向外拉,一边拉一边问:“这是一个什么角?”当学生回答“锐角”后,问一个“为什么”?确定锐角的度数范围。然后继续拉,再问:“现在形成了什么角?”这样让学生分别回答出“直角与“钝角”,再问“为什么”?确定直角的度数与钝角的度数范围。然后再拉,去认识“平角”与“周角”,弄清这两种角的度数,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角可以怎么分类?这样进行教学,学生在活动角的示范作用下,能很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当然,在教师演示之后,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角的类别模仿拉一拉。说一说,或者一个学生拉活动角,另一个学生说形成了什么角。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教师的演示示范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索、理解新事物,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使用直观教具教学,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为了能更深刻地、更形象地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原理,有时需要在一些直观教具、学具的辅助下,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动手操作,这些操作可以促使学生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空间观念,增益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们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猜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在猜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探索活动: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一个一个去摆,看看你猜对了吗?他猜对的依据是什么?(让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待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是5厘米,那么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排可以放5个,宽是3厘米,那么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放3排,这样一共可以放5×3=15个,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再引导学生归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有据可循了。从该事例看,课前准备大量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换来的是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深刻的认识。在学生拼的活动中,学生会渐渐意识到长方形的面积确实跟长与宽有关,长了,一排需要的纸片就多了;短了,一排需要的纸片就少。而拼出的面积刚好就是长与宽的积。这种从动手操作得到的感性认识,与仅仅使用课件让学生从思维的角度得到结果这种方式相比,不仅学生的印象更深刻,更难遗忘,对于知识的理解更透彻,而且也让学生品尝到活动的乐趣,教师更容易进行思维的开拓与发展。
  三、使用直观教具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数学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前,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后,在课堂上设置“小商店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人民币)进行自由购物,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使用直观教具教学,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简单,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在教学中发现,一些数学知识如果只让教师讲解,没有直观教具的辅助,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反之,则学生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时,会遇到这样一种练习题:有一些正方体木块叠成了一个物体,它从前面看是什么,从右面看是什么,从上面看是什么,这个物体是由几块这样的正方体叠起来的?初次接触到该题,学生一定摸不到头脑。他们也许会凭着一个或两个信息去猜测结果,而不会正确运用逻辑去推理。而且,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普遍还没有达到能从知道三个面的基础上去完整推理出物体的形状的地步,所以要想依靠这三个信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不过,如果我们教师适时提供一些正方体木块让学生尝试拼一拼,拼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后,再数一数运用的正方体是几块,那问题的解决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直观教具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广泛,学生通过动手摆、动脑想、动口说,运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因此,直观模型教具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尽量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各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