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论七年级学生数学习惯培养
【作者】 罗文彬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中学
【正文】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进入初中学段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长时间受小学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或多或少养成了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学习缺乏独立思考、满足于感性认识或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等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将会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因此从初一开始,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每一位同学赢在起跑线上,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一些做法。
一、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笔者多年带七年级新生发现,很多七年级新生在小学阶段不愉快的数学学习经历,多次不成功的数学体验,让他们对于数学心产生恐惧,失去了信心,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七年级新生入学时就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小考参照分数,摒弃有色眼镜,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积极鼓励,不放弃每一位七年级新生的数学学习,让孩子首先在自信心方面不掉队。告诉孩子:以往的数学成绩无论好坏,都不会对接下来的初中数学学习产生大的影响,只要从七年级树立良好信心,就能学好初中数学。
二、正确预习的学习习惯
第一:先把数学教材通读一遍,在不太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上课时针对这些疑问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得到很好的掌握,预习的第一步便可大致掌握60%的学习内容。
第二:研究课本后的问题或习题,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通过老师的讲解、同伴的合作,充分探究知识的内涵,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与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对照,如果自己答案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角度与老师的不同,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符合自己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这样80%的学习内容已经掌握。
第三: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和参考材料学习课程,将没有学过的内容做一番预习。
三、良好的课堂学习的习惯
1. 整理笔记。上课做笔记并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将学到的知识点、一些类型题的解题一般规律和技巧、常见的错误等进行整理。
2. 善于比较。在学习基础知识(如概念、定义、法则、定理等)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类比、举反例等思维方式,理解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将类似的、易混淆的基础知识加以区分。如找出“相反数”和“绝对值”、“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方根”和“立方根”、等概念的异同点,以达到合理运用的目的。
3. 学会质疑。“学者要会疑”,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寻找自己的思维误区,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学生积极提问是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要敢于向教师、同学的观点、做法质疑,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4. 多多分析。指导学生学会解题分析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要认真审题,先弄清楚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解答的问题,把一些已知条件填在图形上,并将一些关键词做好标记,达到显露已知条件,同时又挖掘隐含条件的目的。二是要认真思索,依据题目中题设和结论,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由题设探求结论,即“由因求果”,或从结论入手,根据问题的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由果索因”,或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寻找解题方法。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一法多题”等,拓展思路,训练自己的求异思维。
5. 合作共赢。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我们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思想,我给你一个思想,我们每人就有两个思想了”,这足以说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让学生清楚自己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适时地和同桌交流意见。在小组学习期间,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倾听他人的发言,并作出合理的评判,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鉴别能力。
6. 参与课堂。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真正参与课堂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七年级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四、保质保量完成课后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如果有了前期的努力却没有在自己作业上花功夫独立思考,保质保量完成,之前的努力就会白费。要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有的学生作业字迹潦草、做题马虎、错误率高;有的学生作业不规范、格式不按要求;有的学生对作业不及时的订正,没有反思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习惯。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作业方面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测试、检查的习惯
1. 认真总结
测试、检查前,可以借助于笔记,把某一阶段的知识加以系统化、深化,弥补知识的缺陷,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2. 认真反思
测试、检查后,通过回顾反思,查清知识缺陷和薄弱环节,寻找失误的原因,改进学习方法,明确努力方向,使以后的测试、检查取得成功。
“习惯是所有伟人的奴仆,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习惯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习惯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由此可知,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制胜法宝。有很多学生的智商很高,但数学成绩一般;也有很多学生的智商一般,但数学成绩很好,是什么原因呢?其主要原因是后者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观察他们的学习行为,大抵都是会学、乐学,进一步会学。这足以印证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之大。七年级新生如果一开始就养成以上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持之以恒,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定会一路坦途,遍地开花!
一、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笔者多年带七年级新生发现,很多七年级新生在小学阶段不愉快的数学学习经历,多次不成功的数学体验,让他们对于数学心产生恐惧,失去了信心,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七年级新生入学时就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小考参照分数,摒弃有色眼镜,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积极鼓励,不放弃每一位七年级新生的数学学习,让孩子首先在自信心方面不掉队。告诉孩子:以往的数学成绩无论好坏,都不会对接下来的初中数学学习产生大的影响,只要从七年级树立良好信心,就能学好初中数学。
二、正确预习的学习习惯
第一:先把数学教材通读一遍,在不太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上课时针对这些疑问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得到很好的掌握,预习的第一步便可大致掌握60%的学习内容。
第二:研究课本后的问题或习题,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通过老师的讲解、同伴的合作,充分探究知识的内涵,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与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对照,如果自己答案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角度与老师的不同,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符合自己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这样80%的学习内容已经掌握。
第三: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和参考材料学习课程,将没有学过的内容做一番预习。
三、良好的课堂学习的习惯
1. 整理笔记。上课做笔记并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将学到的知识点、一些类型题的解题一般规律和技巧、常见的错误等进行整理。
2. 善于比较。在学习基础知识(如概念、定义、法则、定理等)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类比、举反例等思维方式,理解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将类似的、易混淆的基础知识加以区分。如找出“相反数”和“绝对值”、“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方根”和“立方根”、等概念的异同点,以达到合理运用的目的。
3. 学会质疑。“学者要会疑”,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寻找自己的思维误区,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学生积极提问是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要敢于向教师、同学的观点、做法质疑,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4. 多多分析。指导学生学会解题分析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要认真审题,先弄清楚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解答的问题,把一些已知条件填在图形上,并将一些关键词做好标记,达到显露已知条件,同时又挖掘隐含条件的目的。二是要认真思索,依据题目中题设和结论,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由题设探求结论,即“由因求果”,或从结论入手,根据问题的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由果索因”,或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寻找解题方法。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一法多题”等,拓展思路,训练自己的求异思维。
5. 合作共赢。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我们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思想,我给你一个思想,我们每人就有两个思想了”,这足以说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让学生清楚自己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适时地和同桌交流意见。在小组学习期间,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倾听他人的发言,并作出合理的评判,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鉴别能力。
6. 参与课堂。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真正参与课堂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七年级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四、保质保量完成课后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如果有了前期的努力却没有在自己作业上花功夫独立思考,保质保量完成,之前的努力就会白费。要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有的学生作业字迹潦草、做题马虎、错误率高;有的学生作业不规范、格式不按要求;有的学生对作业不及时的订正,没有反思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习惯。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作业方面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测试、检查的习惯
1. 认真总结
测试、检查前,可以借助于笔记,把某一阶段的知识加以系统化、深化,弥补知识的缺陷,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2. 认真反思
测试、检查后,通过回顾反思,查清知识缺陷和薄弱环节,寻找失误的原因,改进学习方法,明确努力方向,使以后的测试、检查取得成功。
“习惯是所有伟人的奴仆,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习惯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习惯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由此可知,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制胜法宝。有很多学生的智商很高,但数学成绩一般;也有很多学生的智商一般,但数学成绩很好,是什么原因呢?其主要原因是后者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观察他们的学习行为,大抵都是会学、乐学,进一步会学。这足以印证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之大。七年级新生如果一开始就养成以上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持之以恒,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定会一路坦途,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