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幼儿园区域游戏形式创新探索

【作者】 杨 英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连界镇中心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幼儿园区域游戏形式亟待创新,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对幼儿游戏情结有更多了解,以便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实践机会。区域游戏具有情节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教师要注意展开整合优化处理,给幼儿带来崭新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 幼儿园;区域游戏;创新探索

  幼儿园区域游戏形式极为丰富,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这些游戏形式进行改进创新,以提升游戏运用实效性。教师在充分考量多种制约因素基础上,为幼儿创设主题式游戏、体验式游戏、模仿性游戏,都可以为幼儿带来更多心理触动,并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历练多种能力。幼儿喜欢游戏是其天性决定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游戏为幼儿教学带来更多内驱动力,教师要注意精选游戏内容,创新游戏形式,以提升区域游戏设计针对性。
  一、创新主题式游戏设计
  主题性游戏是一种角色性游戏,通过场景模拟,让幼儿能够顺利进入特定情境之中。幼儿想象力很丰富,对角色游戏有特殊喜好,教师根据幼儿生活积累展开游戏设计,幼儿会快速启动游戏思维,展开积极的游戏实践活动。小班幼儿对角色游戏认知较弱一些,教师要给出情境简单的游戏设计;中班幼儿对区域游戏有浓厚的参与兴趣,教师需要给幼儿更多选择性设计;大班幼儿对区域游戏有更高要求,教师不妨引入一些运动频度更强的游戏,以满足幼儿的特定需要。
  如教师为中班幼儿设计“发快递”游戏,让幼儿将各种各样的玩具当做“邮件”,并进行分拣、包装、投递等操作。幼儿对快递分拣并是很熟悉,教师先给出示范操作,要求幼儿能够有一些创意操作,对“快件”进行多重优化处理,以调动幼儿主动思维。幼儿很快就进入游戏操作环节,将玩具进行个性分类,利用彩带、彩纸进行包装,有些幼儿还会利用贴画,给这些“邮件”进行美化处理。为让幼儿接受更多学习认知,教师还要求幼儿对这些邮件进行简单的分拣计算。教师将游戏设定为“发快递”主题,其适合度是比较高的,幼儿虽然对邮件操作过程不是很熟悉,但对快递可不陌生。自然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形成崭新学习认知。
  二、创新体验式游戏设计
  幼儿好奇心非常重,具有极强的求知愿望,教师利用游戏满足幼儿心理需求,需要对游戏形式进行更多创新设计。区域游戏有特定场地条件,教师要根据幼儿园现实条件,并结合幼儿诉求展开设计,如果有可能,还可以设计一些亲子游戏活动,吸收家长的参与,这样可以成功创设体验式游戏。体验式游戏强调实践性,让幼儿展开多种操作性实践活动,可以给幼儿带来更多体验机会。
  幼儿对角色游戏有特殊喜好,教师不妨给幼儿创设一些体验性游戏内容,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感知生活。如教师为小班设计“我是一名清洁工”的游戏,先让幼儿观看相关视频材料,并鼓励幼儿饰演清洁工,通过观察视频上清洁工打扫、清理、保养环境,自行设计自己的动作。幼儿对这个人物并不陌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展开操作。很多幼儿利用准备好的扫把,轻扫房间,用抹布擦拭桌凳,其动作设计都比较贴近生活。幼儿在这样的游戏操作中,很容易获得丰富实践体验认知。教师也适时介入其中,纠正幼儿的动作,给出更多的针对性指导,对表现突出的幼儿提出表扬。幼儿以游戏为手段,参与生活体验,其认知更为深刻直观。
  三、创新模仿式游戏设计
  幼儿都极强的模仿意识,教师针对幼儿这一特质展开游戏设计,势必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实践体验。模仿游戏角色性特征更突出一些,让幼儿模仿一些成人行为,幼儿有深刻生活积累。幼儿在不断模仿学习中成长,这是最为平常的学习行为。教师需要充分掌控幼儿心理诉求,为幼儿准备适合度更高角色游戏内容,以有效提升幼儿参与热情。不同群体对成人行为有不同了解,针对幼儿认知基础展开游戏设计,其调度效果更值得期待。
  幼儿利用模仿游戏展开生活操作,其调度效果也是不错的。如教师为中班幼儿设计“我学奶奶走路”游戏,幼儿积极行动起来,课堂展示气氛活络,欢声笑语不断。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出个性评价。再如“我跟妈妈学做饭”游戏,教师要求幼儿将妈妈做饭全过程进行设计展示,幼儿对这样生活细节都有印象,自然能够顺利进入操作环节。游戏开始后,幼儿各自行动,模仿妈妈的动作,利用一些食材性玩具进行游戏展示。教师及时跟进,对幼儿的一些个性表现给出评价,对幼儿存在的不当行为给出矫正。模仿游戏和幼儿思维相契合,深得幼儿的青睐,其调度效果非常突出。这说明教师对幼儿心理有更渗透了解,才有贴近式设计和发动。
  不同年龄段幼儿对游戏有选择性,教师要对游戏形式进行多元设计,通过创新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区域游戏带有情境性,深受幼儿的喜欢,教师要注意抓住幼儿游戏心理,为幼儿提供适宜游戏机会,让更多幼儿能够在游戏体验中增长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吕青莲.优化区域游戏,促幼儿和谐发展[J].甘肃教育,2017(06).
  [2]胡志鹏.民间游戏——幼儿游戏的传承与延续[J].新教师,2018(01).
  [3]周琴.幼儿园学习性区域游戏化活动的创设与组织[J].基础教育研究,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