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恩卡尔·巴吾尔江

【机构】 新疆伊宁卫生学校



【正文】

  【摘 要】 为满足新形势人才素质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不能单纯以身体训练为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多方位全面的发展其身体素质,朝着快乐型、健康型、多元型的方向发展。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德育渗透,注重职业特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激发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女生身心特点。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与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职业技术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而且还要有强健体魄和健康心理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对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显的尤为重要,这也是新时期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加强德育渗透
  教育是一项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未来建设者,不但要有知识、有文化、有强健的身体,而且还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甘愿为社会主义献身的精神。学校体育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陶冶学生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体育的任务,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教育,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才能在严明的纪律保证下,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顺利完成。发挥体育教学中潜力巨大的思想教育力量,这也成了我们体育教师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中职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中去.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其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它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以一堂体育课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基本阶段和结束阶段)为例,分析如何在体育教学各环节中适时渗透德育,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尚道德品质,这些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将“育体”与“育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他们将来升学或就业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和人文理念,真正体现学校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的教育目标。
  二、注重职业特征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对专业、工种来说处于服务性地位,不同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而不同专业技能需要相应的体能保证。如厨师对手腕力量要求比较高,海员必须学会游泳,保安必须熟练掌握擒拿格斗,宾馆服务必须熟练托盘,服务业必须接受形体教育等。体育教学应体现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在保证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应该根据学生所学职业的特点,使他们受到一定的专门训练,获得本职业所必须的身体素质和实用技能。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专业身体素质入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他们具备适应专业岗位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如幼教班的教学,在准备活动中,由学生轮流组织领做热身操,老师协助做好组织工作,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节奏感、自信心,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普遍入学成绩差,常被传统的教学观念视为中考的失败者,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和就业的压力,造成中专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自卑感、害怕考试、害怕与人交往。而有关调查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是一种良好的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的有效手段。再者,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在持续紧张的学习、工作压力下,或是在情绪消极低沉的时候,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对消除疲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大有益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要加强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健康教育专题列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课,并分配了一定的学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对学生培养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显得很有必要,也更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及时采用激励和肯定的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能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教师要通过创设运动情景,着力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培养学生情绪的调控能力。
  四、建立激励机制
  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开发的课程是在校内实施并进行校内评价,具有鲜明的本校特色。目前,自上而下对课程开发尚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体育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普遍缺乏动力。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策没有形成课程开发的激励机制,体育教师参与编制的课程教材不能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依据。因此,作为课程开发基地——学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的开发中来。一方面,学校课程的决策者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处于教学与科研第一线教师对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他们考虑的是“我们应该开什么课,哪些教师可以上这些课”,而不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应当形成教学团队,群策群力共同开发与整合出有特色的课程,对传统教材进行整合,重新编写教材,使教材内容表现出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能够满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与启发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求知欲望的需要,最终有利于帮助学生自我确定教学目标、掌握自学方法、自觉完成教学过程、养成终生锻炼的良好习惯。
  另外,中职体育教学针对专业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职业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职业所需要的身体基本能力的训练,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艳玲.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07(4).
  [2]刘玉彬.浅谈职专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3).
  [3]井有英.中职体育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