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师爱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作者】 蔡 芳
【机构】 广西容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 要】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程度与学生的发展状况紧密联系。对学生而言,师爱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对特殊教育教师而言,师爱还是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源泉,热爱学生是特殊教育教师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 师爱;教育教学;特殊儿童;学生发展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它是教师对全体学生中的每一个人(不分相貌、个性、性别和优劣)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是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的情感。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在阐述师爱时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业曾说:如果问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可见,没有教师的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活动中永恒的前提与主题,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首要信条。它既是教师的天职,师德的灵魂,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今天,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愈加重视,学校教育更注重对特殊儿童的关怀,师爱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要素,可见,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师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打造沟通的平台
人们常说,爱是一种微妙而巨大的情感力量,特殊教育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一位爱的传播者。这取决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首先,特殊教育教师是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诊断者、评估者;其次,特殊教育教师是学生缺陷的补偿者和潜能的开发者;再次,特殊教育教师是差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最后,特殊教育教师是富有同理心的人。学生透过师生之间的亲密的情感关系,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从中体验人世的炎凉冷暖,学会与人相处的准则。学生能从自己所受的关心、爱护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萌发着热爱人、人爱人生的积极态度,学会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形成与人友爱、团结、互助、豁达等优良品质,从而使这种积极情感升华成为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2.“三心”促行,以身垂范
特殊教育教师的言行如城里高耸的大钟直接影响一大批人,所以作为特教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以身垂范,让学生钦佩。因此,特教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2.1用爱心去温暖特殊儿童的心灵
转化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特殊儿童需要一个过程,特殊儿童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在转化特殊儿童的过程中,我发现特殊儿童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脆弱的。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特殊儿童复杂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只有让特殊儿童敞开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才能有效地转化他们。特殊儿童在进步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反复,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广大教师、班主任与特殊儿童心连心,保持心灵相通,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并与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一定会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特殊儿童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特殊儿童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特殊儿童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特殊儿童的成长。
2.2要细心,洞察一切,先做后说。
首先教师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身先士卒,如发现玻璃没擦干净,先把抹布要过来,然后去擦,一直到擦干净为止,再如,地面有杂物时,我会亲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其成效是无穷大的。身教重于言教,我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2.3要耐心,用耐心去感化特殊儿童的心灵。
特教教师必须有百分之两百的耐心来对待这些特殊儿童的点点滴滴,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尤其是中重度特殊学生的转变工作,要准备打持久战。与正常学生相比,特殊儿童的自尊心更强。由于自身缺陷学习能力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教师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坦诚相见、以诚相待,切忌动不动就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特殊儿童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所以做特殊儿童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两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特殊学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情况,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并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防微杜渐。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特殊儿童转化积极创造条件。
3.师爱,责任的源泉与动力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代的学生精神上面对着许多诱惑,心理上也处于一种动荡不定、伸缩性较大的过渡时期。这期间教师的积极影响和正确引导尤为重要。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的爱的心理渴望,在受到教师的关怀时,就会感到情绪上的满足,这是学生生活与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这种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关爱是最高境界的爱,是至爱。同时,敢于严格要求学生,善于耐心引导学生,也是对学生一种关爱的体现。
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的意向由爱而生,学生总趋向于模仿所爱的人,他热爱你,你教的学科他也热爱。学生成绩有优劣,家境有贫寒,性格有差异,但我关爱每一个,特别是给特殊学生细腻的爱,耐心的辅导,真心的鼓励。孩子们说:“蔡老师从不偏心,对我们总是那么公平,那么好,我们喜欢她的课。”责任感是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动力。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努力实践新课改,精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用爱心滋养了学生的进取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提高了班级的整体素质。教育实践中,班级管理中发挥“师爱效应”大大推动了班级的良性管理。
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有责任心的老师人爱学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
综上所述,师爱与学生个性的发展休戚相关,它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不可少的环境条件,而且,它还影响到学生对整个现实体系的感情和态度。
爱是一生中微妙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师爱在教育中起着其它因素和力量所不可比拟的巨大作用。对学生而言,师爱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对教师而言,师爱是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源泉,可以说,学校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由爱筑成的。爱是教育工作的阳光和雨露,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成长。在物欲日益膨胀、感情日渐淡漠的今天,请为校园留一方纯净的天空。为我们的特殊儿童,为我们事业的未来创造一个爱的空间。因此,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一颗无怨无悔、无私奉献、无偿付出的平常心,做一个“低头抚爱身边的孩子,抬头望着祖国的未来”的人吧,让我们的才智通过爱心来创造动人的奇迹,共同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让学生在爱的天空里尽情的飞翔!
参考文献:
[1]王正平,汤才伯.中外教育名言集萃[M].上海:百家出版社,1989:84
[2]赵静.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师爱问题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77-79
[3]高德胜.论爱与师爱[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3)
[4]张悦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与特殊教育需要.中国特殊教育,2004.2
[5]马庆发.特殊教育师资培育比较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