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版德育教材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 白守湖 李光显

【机构】 甘肃省古浪县裴家营职业中学



【正文】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而在德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初中新版德育教材既继承传统课本精华,又有所突破创新,这就要求施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限于传统方法的沿用,要变革,要创新,摸索新的高效方法势在必行。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德育方法有:
  一、传统德育方法的沿用
  (一)说服教育法,这是主要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晓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其具体方式有:1.讲解法,2.谈话法,3.讨论法,4.阅读分析法。讲解法要力保德育的思想性、科学性,紧扣学生的思想脉搏,谈话法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个性特点,确定好谈话的目的和主题,选择好恰当的时间、地点,选用有效的方式方法,要虚心听取学生的真实想法,切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尽量避免学生误解个别谈话的意义。讨论法教师要循循善诱,及时修正学生的错误,并做好评价和总结。阅读分析法要精选典型材料并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设问引导。
  (二)榜样示范法
  通过榜样人物的言行,把深刻的政治思想原理、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这样容易打动人、感染人。运用榜样法要注意树立的榜样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选定的榜样要真实可靠,具有导向性。
  二、改进德育方法的妙用
  研究中除了采用符合新课改“以人为本”理念的创设情境法、案例爆炸法、合作探究法、模拟辩论法并加以完善之外,我们还摸索和改进了一些德育教育方法,特别实用,很有实效。
  (一) 情感催生法
  德育教师要给予学生真情实意的关爱和教诲,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有迫切希望教师关爱的意愿,教师从学生的立场考虑,用真情去感动学生,用信任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用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渗透进学生的心田,渗透进教育过程中,只要我们教育者用“心”去做,一定会感染学生情绪、催生期望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魅力映射法
  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纯洁无瑕的神。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老师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好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以自己的“真身”去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合作共赢法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合作交往能力影响着人们事业的成败。它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有正常的合作交往能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应该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让他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共同提高,实现共赢。
  (四)作业细化法
  德育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能要求太高,不要大而笼统,或者是课后练习原版,要结合德育教材内容和农村学生的实际设计,要细,要真,不要流于形式,或为做作业而做作业,如讲感恩父母时,我们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帮父母做一次家务,喂一次猪,放一次羊,浇一会水,捶一会背,洗一次脚,甚至周末回家问一声好等,在细微之处,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真正感知父母对子女家庭的关爱、付出与奉献。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我们首先感恩的人是父母。
  (五)实效评价法
  这种方法是指根据新版德育教材对德育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运用实效评价法时,要以鼓励、表扬为主,要以事实为依据,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公正,要发扬民主,注重实效。
  (六)自我净化法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做、去想,但教师不能过多的强调这一点,教师要抓住时机启发和引导,使学生主动地为自已提出发展目标,自觉采取措施,实现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使自己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七) 实践诊治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了很多活动,这些活动我们与农村中学的特点和学生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结合起来去进行,学生参与度高,兴趣盎然,学生的优良品德在不断丰富和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
  新时期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深入实际,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