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病理学课程中《消化性溃疡》的说课
【作者】 杨秀美
【机构】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摘 要】 消化性溃疡属于消化系统疾病,是病理学各论内容之一,也是病理教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该课程为后续临床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为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关键词】 病理学;消化性溃疡;说课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重要手段,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以及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1]。说课没有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课堂教学的效率、教研活动的实效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2]。本文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特色和反思等六个步骤对《消化性溃疡》加以阐述[3]。
1.说教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消化性溃疡》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十章消化系统疾病的第一节,本教材由张军荣、李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出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习本教材,需要以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的学习为基础,同时又为以后临床医学课,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和妇产科护理学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桥梁课。
1.2教学内容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章节,学好本次课程,让学生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和病理临床联系,熟悉消化性溃疡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使学生认识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过度胃酸分泌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重要地位,“没有胃酸就没有消化性溃疡” “没有幽门螺旋杆菌就没有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从而突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和抑制胃酸分泌在防治消化性溃疡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1.3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该班学生的弱点是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底子差;优势为该班学生年龄较小,接受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对专业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强。因此,在教学时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实践的指导。
1.4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制定知识、能力、情感三大教学目标[4]。
1.4.1知识目标 根据《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要求,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和病理临床联系;熟悉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了解结局和并发症。
1.4.2能力目标 授课的对象为护理专业学生,他们即将走向临床工作一线,本次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
1.4.3情感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危害,提高对该疾病预防的重视。
1.5教学重难点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则为难点。通过运用病理图片、引入典型案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等来突破重难点。
2.说教法。本课主要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1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病理图片,如消化性溃疡病理改变,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得到升华。
2.2启发式教学 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索知识[5]。
2.3案例教学法 展示典型病例,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本次课程的知识重点,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能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性,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把书本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实际中,培养临床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与扩展能力。
3.说学法。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教育目标,本次课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达到教学目标
3.1预习并布置问题,学生为了正确回答问题会认真看书;引导学生从消化溃疡腹痛的部位、性质、节律等方面总结归纳临床特征;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2采用对比法来讲解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节律的不同,以此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3分组讨论病例,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完善和重组。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掌握知识点,同时达到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4.说教学程序
4.1导入新课(问题式教学):首先提问“大家知不知道200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谁,为何授予他们?”采用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入新课。
4.2讲授新课(多媒体辅助教学): 用天平演示“保护因素和损害因素的失衡”及胃壁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示意图,讲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演示电镜下的幽门螺旋杆菌的形态及它致病的示意图,使学生有感性认识,帮助理解与记忆,以此突破本次课的难点。展示消化性溃疡胃镜下的病理改变及x线钡餐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描述其病理改变及X线钡餐的特点,一方面使学生对其病理改变有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讲解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病理联系时,设计问题:“消化性溃疡腹痛的特点是什么?”再从腹痛的部位、性质、规律等几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问题:“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节律有何不同?”通过对比法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
4.3病历示例(病例教学法) 展示典型消化性溃疡的病例,熟悉病案后,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归纳出本病的临床特点,思考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分析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从中掌握本节课程的重点。
4.4反馈练习 课程结束,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回答得好,说明此次课基本完成了任务;若回答的不理想,说明授课还有盲点,方法还有问题,应及时总结教训,弥补不足。
4.5归纳总结 消化性溃疡是多种病因所致的特异性疾病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其主要病因,胃酸过多是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病理临床联系从其腹痛的性质、部位、节律等来把握;出现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总之,消化溃疡发病机理的现代理念应该包括三方面:没有胃酸就没有溃疡;没有幽门螺旋杆菌就没有溃疡的复发;一个健康的黏膜屏障就不会形成溃疡。
4.6课堂反馈 再通过临床病例,让学生自由讨论,能把消化道溃疡的相关内容进行展示处理。
4.7布置作业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巩固学生学到的新知识。
5.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将各考试知识点总结出来,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重点和非重点,帮助他们更有效率的学习。同时黑板上应留出一部分作机动,便于课堂上一些随机内容的展示。
6.说教学特色和反思 本节课借助病理图片,并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讲解重难点。讲授过程深入浅出、详略得当,既有经典讲解,又有现代信息手段的利用,使学生听得懂、记得住。反思讲授的过程中,个别语言组织欠妥,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提高个人修养和文化底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次、分专业教学,以及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石蔚彬.高职教师在说课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6(5):223-224.
[2]杨琳.浅谈说课在高职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8):275-276.
[3]朱海涛.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说课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0(5):107-110.
[4]潘国芬,杜强,汤瑾.高职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说课要点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28):42-44.
[5]姚玉静.浅谈高职说课应注意的问题[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