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更有效
【作者】 李义众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鲁口镇中心小学
【摘 要】 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小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是一线教师不断探究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不仅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更要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着重阐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意识;启发性;有效性;方法;措施
当前,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是一线教师不断探究的问题。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果用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并且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方法。分层教学法就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简要谈几点体会认识和具体措施:
一、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认知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认知能力、领悟能力、潜力等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因材施教”的说法,如今的新课程改革更是重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学生存在差异性的这种现象提出的。简单说来,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把学生按照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发挥潜力等方面的差异,划分成每组层次相近的学生群体,并根据层次的不同来选择教学内容、分配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当今的教育现状告诉我们,当前的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家庭状况也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导致传统的“齐步走”的教学方式难以照顾差异两端的学生学习。分层教学法是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性教学,不仅顺应教学潮流,而且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发展,对提高及推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即分层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分层策略,使学生在同一水平的小组合作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分层教学法能够通过接受不同的知识,完成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围绕自我认知能力和水平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进行分层小组探究,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分层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本质区别在于:该教学方法允许教师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及评估标准、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及要求,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一致。简而言之,分层教学法可归纳为:异步达标、分层施教、保底扩展、各有所得。
二、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措施
由于分层教学法旨在解决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异问题,针对每位同学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帮助老师辅导基础差的同学,基本上解决了学生的分化问题,使每位同学在数学方面都有所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分层教学法的主要实践过程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让学有余力的同学代替老师,帮忙辅导那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学生们共同发展,互相帮助,不完全依靠老师一个人辅导全体学生,使学生们的数学能力都能够有所提高,同时也会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和潜能。具体措施如下:
1、教学对象分层。实施分层的首要前提就是教师深入透彻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自主学习能力、测评成绩、访谈沟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研究,把握学生的基础和发展潜力,把学生按照水平层次的高低分成几个大类,并帮助学生对分层教学法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明确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提高,防止高层次的学生自高自大,底层次的学生自暴自弃。在此还应告诉学生,这个分层可以根据进步情况进行调整,以此激励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因此在教学对象上,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走“用中求实,仿中创新,大胆改革,不断提高,逐步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克服教改中的盲目性。
2、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对象分层的下一步骤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就在于对所有学生有着同样的学习结果的预期和要求,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在分层教学法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特点,经过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深入研究,找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不同分层小组制订不同的,合适的教学目标,保证每组学生都能够在巩固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新的知识,得到一定的能力提升和特长的发挥。
在教学目标分层上,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不断进取,才能做到目标分层有针对性,且具有合理性,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3、内容作业分层。内容的分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着不同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接受能力。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尽量思考和理解一些较为深奥的知识和问题,同时,教师还应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尽量提问他们一些简单而力所能及的问题,并给予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能力差异,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选择不同的作业任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率的反馈与个别化矫正性的帮助。另外还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如:(1)大纲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范围要求;二是知识点的层次要求。既不能超越范围的要求,也不可超越知识层次的要求。(2)目标体系意识。目标制定要具体化,目标实现要清楚,便于检测、评价。(3)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主要是指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特别是后进生的参与。
4、教学评价分层。教学评价的分层是指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由于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不同,所以在进行考核、评价时也不应该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进步情况。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分层教学中得到提高和进步,并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还可以进行升级奖励,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潜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应进行积极的正面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探索,愉快地学习数学。
总之,分层教学法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分层教学法的实用性,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层次,以便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能力。要降低对能力差的学生的要求,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全班学生都能够共同进步。同时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我们教师还应进行积极的总结与反思,以便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依据,形成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梁玉玲;;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07期.
[2]额尔敦胡;;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分析[J];神州;2014年05期.
[3]张晨霞;;分析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05期.
[4]于殿波;;论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08期.
[5]郭其龙;;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