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标理念下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究

【作者】 沈佳旺 蒙 雨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法斗中学



【正文】

  【摘 要】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教育是一项充满智慧的事业,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圣地。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智慧型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过程,体现自我,享受快乐,生成智慧。”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是一个生命飞扬的广场,挑战问题的赛场,生成智慧的牧场,心灵共鸣的磁场。
  【关键词】 初中物理;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巧教妙学

  “好的教师教过程,卓越的教师教智慧。”现代物理教学要与时俱进,敢于担当,善于开拓,力求高效。智慧课堂是有利于学生生命发展、有利于唤醒学生智慧。物理教学要践行新课程理念,聚焦智慧课堂,张扬学生个性,彰显物理学科魅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学生独立地、自主地、创新地学习。
  一、艺术导入,激发兴趣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新的时代、新的课程,应当有新的策略。孔子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初中物理教学需要从学生发展的高度出发,既要给学生一座“田园”,让他们育智增才;又要给学生一座“花园”,让他们怡情养性。我们只有相机诱导,善于启迪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睿智,才能增强学生的物理素养。
  常言说得好: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它课程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艺术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既是新课的开始,又是课堂主体与教师密切配合的起点,是整堂课的关键所在,影响着所有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所教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以“情”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对所学教材知识的高度注意,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
  新课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开端。一节课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课的开始,所以说,对新课的导入特别重要,值得我们认真去探究。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不仅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诱发思维,强化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金钥匙。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新课的导入是艺术中的艺术。灵动智慧高效的艺术导入讲究“趣”、注重“奇”、重视“新”、引导“活”,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方式很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我们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成功的导入方法。
  常用的物理新课导入方法主要有:讲故事引课法;温故求新引课法;演讲型引课法;设置疑问引课法;实验引课法;生活事例引课法;开门见山引课法;电教引课法;课堂练习引入法;类比引入法等等,教学时,我们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做到灵活运用。
  灵动的舞台,高效的课堂,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能灵活地、合理地、有效地、熟练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打造高效而灵动的初中物理课堂。
  巧妙地、艺术性地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例如,仅仅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谚语就能灵活多样地吸引学生兴趣,像“风吹草低见牛羊”、“坐井观天,所见甚微”、“立竿见影”引入光的直线传播;“池水照明月”、“镜花水月”、“湖光映彩霞”引入光的反射;“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引入光的折射;“赤日炎炎似火烧”引入温度;“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引入相对运动;“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引出比热容;“霜前冷,雪后寒”引入熔化和凝华;“下雪不冷化雪冷”引入熔化和凝固;“酒香不怕巷子深”、“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引入分子的热运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我们善于引领学生探究,面包总是有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现代初中物理教学要与时俱进,追求教育的智慧,智慧的教育,追求充满智慧灵动的课堂,努力从塑造“知识人”,走向培养“智慧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更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灵动的、活跃的、充满智慧的、真正有效的课堂不是为了“教”而“教”,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智慧的“教”实现学生有效的“学”。
  新课程理念下,最有效的教是不教,最大的学是自学。为了学生事半功倍的自学,我们需要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多元化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活动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落实教师的教学计划,最终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多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多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多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多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多给学生一个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实施自主探究,才能学有所获。教师要时而是一个组织者,时而是一个参与者,时而是一个引导者。善于引领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探索、去追求、去创新。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只是舞台的搭建者、提供者,教师的责任在于点拨、激励、提高。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交给方法,交给技能。例如:我在组织学习《汽化》一节时,为了弄清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我设计三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解决,并得出有关结论。问题一、取相同两滴酒精分别滴在课桌和手背上,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二、取相同两滴酒精滴在课桌上,用塑料尺只将其中一滴酒精展开,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三、取相同两滴酒精滴在课桌上,只对其中一滴酒精用纸筒吹气,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如此这般,学生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去,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很快就得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得真知,教得多轻松,学得多愉快。
  新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为我所用。
  三、少教多学,方法至上
  现代课堂教学需要少教多学。“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
  只有教师精讲、少讲,学生才能多学。“少教”,就是精心设计每课的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津津有味地与教师一起“探索”、“研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发现”,学会知识。这种“少教”即“精教”、“精讲”。“少教”不是越少讲越好,而是讲在关键处,用在刀刃上。关键内容要讲深讲透,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懂得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应用范畴以及与它相近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等等。
  “多学”,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核心和基础是学会分析教科书和学会思考和质疑。这是教的关键,也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前提,更是课程改革的奋斗目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少教多学,就是寻找最有效的捷径,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实现高效学习。什么是规律、方法呢?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必然本质联系和必然发展趋势;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讲规律,就是给学生讲授具有规律性的知识;教方法,就是向学生传授领会知识的学习方法、巩固知识的记忆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操作方法。
  其实,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如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电表等,许多器材的使用,如果我们有效引领学生进行分析、对比,注重归纳这些仪器相同的操作程序,就会发现:“观察、放置(电表的连接)、读数、记录”,易记忆,好操作。观察(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对刻度尺不能使用已磨损的零刻线;对体温计使用前要甩;对弹簧测力计、天平、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使用前要校对零刻线);放置[使用时要正确放置(或正确连接电表),如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天平应放在水平桌面上;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并选用合适量程等];读数(使用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使用温度计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使用量筒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使用天平时要把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相加等);记录(当然要注意任何测量值都必须带单位)。如此概括总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通俗易懂,学生必然容易接受。
  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转变观念,注重学习,善于总结,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少教多学”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总之,方法就是智慧。恰当的策略和方法,是高效课堂的体现。教师掌握了这些有效的策略,就会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能四两拨千斤。高效课堂是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多年来我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践行着。高效课堂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教师只有用智慧才能打造出师生共同享受的课堂。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享受做教师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卫平;《少教,才能多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
  [2]《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教授著;
  [3]李霜爽;新课改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初探[J];新课程(上);2016年02期;
  [4]展修才;浅谈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技术物理教学;2017年01期;
  [5]李玲慧;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J];新课程(中旬);201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