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初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
【作者】 文 巧
【机构】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民族中学语文教研组
【摘 要】 美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多做示范,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教具,激发学习兴趣;赏识教育,激发学习兴趣;联系各科,激发学习兴趣;实地写生,激发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充满朝气和活力,收获成功和喜悦。
【关键词】 美术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可以自主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保证整堂课效率的重要条件。但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任然存在满堂灌的现象,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效果不佳。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我们美术老师要探讨的课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与同仁共享。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想要让学生有十足的动力和热情来学习美术知识,教师就需要使学生对美术学科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要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措施来激发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兴趣。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学生能够得到不同方向的兴趣。教师应接受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接受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掌握的速度的不同,理解学生的能力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用教师的爱心和热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的足够了解来激励学生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美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在学习国画知识时,我提出让学生来临摹一幅国画,这时候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就各不相同了,有的学生要求临摹竹子,有的学生要求画荷花,还有的学生要求临摹一些动物等等。对于学生的这些要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我并没有拒绝,而统一成单一的任务,让他们各自临摹一副自己想要画的国画。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清晰地知道教师一旦拒绝他们的要求,无论最后统一后的结果符合谁又不符合谁,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虽然他们也能够按时完成教师的任务,但是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别,会使学生体验不到美术学习的轻松和愉悦。在学生进行临摹的过程中,我仔细地观察每一位学生言行举止和动作表现,争取能够从他们的微小变化中得知他们需要我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争取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和得知,并以最快的速度来为学生解答。如我在教学观察中看到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手里握着毛笔但是却抖得厉害,不敢动笔去画,于是我便走一一走到这些学生身边,亲切地告诉学生临摹国画的技巧和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笔,从最简单、最好临摹的地方开始入手,不要太在意最后的效果,要重视体验和感受笔墨带来的情趣和快乐。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成功地完成自己的作品,满意地交给我一份优秀的作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要求,并保护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意愿,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做示范,激发学习兴趣
鉴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的美术教育不尽相同,基础有好有坏,广大教师必须在教学时引起足够的重视,多为学生做一些示范,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加深印象,增进理解,从而大胆进行美术创作。比如,在学习版画时,教师就要亲自为学生示范制作过程中的刻和印,让学生思考刻与凹凸的关系,理解印对颜色、效果的影响,由此加深学生对这一独特的绘画种类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三、利用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必要的教具能够将枯燥的美术课变得形象、生动,大大提高学生的美术认识水平,激发学习兴趣。鉴于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恰当利用这些教具,搞好课堂教学。比如,我在美术欣赏课上,常常利用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图画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深入美术作品,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认识。结果表明,利用教具开展教学,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了艺术的熏陶,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了出来。
四、赏识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很多时候,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其所教的学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赏识教育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和鼓励,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支持,有时即使是一个眼神、一句加油的话,便能给他们以勇气和信心。所以,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哪怕只是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必要的鼓励,让学生从教师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中获得自信,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自信心。比如,“只要你细心,老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这一次比上次做得好多了,要继续努力啊!”“你做得真好,如果再精致一点的话,你的作品完全可以参加绘画比赛!”这些话语都是教师举手之劳即可做到的,但对学生来说却可以有效增强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联系各科,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适当穿插数学中的平面几何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语文课本中的景物描写,指导学生绘制插图……如此,既让学生练习图画的绘画技巧,又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实地写生,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很多知识仅凭教师说该怎么选景、怎么构图,然后让学生去机械地完成作业,根本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要有实地的体验和认真的观察。鉴于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和抒发。比如,在一次指导学生画了向日葵之后,我将学生带到了校外,要求他们运用手中的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学生欢呼雀跃,绘画时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之前的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有效激发了绘画兴趣。
总之,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学生高效率的学美术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