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探部编语文教材低段汉字教学特色

【作者】 王薇薇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塘坎上小学校



【正文】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现今仍然在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的表意文字。仅从出土的甲骨文推演汉字的历史就有三千多年。从龟甲兽骨,夏商彩陶到秦汉竹简,汉字的每一笔华彩都彰显着华夏文明的渊远精深,它的每一个坚实的身影中都丰富地隐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密码。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说:“造成中华文明的核心是汉字……而且是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正是有了汉字才有了我们无比灿烂的辉煌文化。因此,解读汉字正是走进中华文化本源,触摸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便捷之道。“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在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重大影响”,在课程标准目标中将识字写字目标始终贯穿于语文课程学习的所有阶段。
  小学低段正是识字活动的关键时期,识字教学更是低段学习的重点。怎样正确解读我们现有的部编教材实验教材在汉字教学编撰上以高效,科学,实用为理论指导力求在短时间内帮助孩子尽快记忆汉字的系统性;“将汉字教学做为‘给学生输入正确的信息编码系统’”,最终“让学生进行积极有效迁移”的长远目的性;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情感性;这正是教师在紧抓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性问题,理应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部编教材低段汉字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构建汉字信息编码系统的理念,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所谓汉字信息编码系统是建立在以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威特金森(W.J.WatkiSon.1973)等长期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的,这一理论指出: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中,会逐步形成某些特定的认知倾向性——认知方式(lognitivetype)。有关心理测试(图形镶嵌测验)结果表明,具有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小学生易于接受集中识字法的教学,并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与之不同,具有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却难以形成有关汉字形、音、义方面的内部心理参照系统,他们对语言环境的依赖性很大,需要特定的词组或语境的帮助他们才能很好地学习汉字。一个班级里,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只有不同教学方法的交叉结合使用才能全面地、整体性地提高识字水平。(引文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冯志》)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汉字的感知识别、编码贮存方式以及信息加工过程广泛深入地考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现实的汉字教学活动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部编教材教材充分体现了灵活科学的识字教学原则。
  (一)部编教材低段汉字教学形象直观的体现了汉字构字演化规律的渐进过程,体现了汉字信息编码的系统性规律,让小学生能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   
  汉字是一种生动形象的表意系统文字,音形义融为一体,字义能从字形上直接显出。而了解汉字的造字法对把握字义有直接的意义。作为系统学习汉语的开端,低年级的汉字教学编排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形象直观的手段来具体体现汉字造字、用字规律演化渐进过程。传承了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来对汉字造字经验的理解,即先象形、指事而后会意、形声的造字法和转注、假借的用字方法。
  儿童具有相当高水平的图形感知能力,在不少局部和细节的观察辩别方面甚至大大优于成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汉字字形也是一种图形刺激材料,小学儿童完全具备对其进行精细准确识别的能力。从第一册识字开篇就让学生从最感兴趣的自然入手:认识到最初的汉字是取法于天地,日月,山川和人的自身,课文用跟图例极相似的象形字具象鲜明的表现出象形字的特点:不同于图画而是记录语言的形象符号,表示出事物的特征。如:
  识字一1课:





  识字一2课:






  虽然象形字在汉字中所占比例极小,但部编教材用一个单元来学习,从历史意义的角度充分说明了象形字做为表意文字的历史起源和最基本的表意特点。在使用教材中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理解编者的用意。
  紧接着部编教材第二册“识字一”在回顾了上册“鸟”字做为象形字(用图画出事物)的造字基本规律后,用“有些意思画不出来”做引子以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情景图,让学生感悟到汉字会意字、合体字是在已有的象形字基础上的构字法。用第一第二课渐进引入“休”(异体会意),“会”“从”(同体会意)。随后的“识字一”第三课将构字发展的主流,占汉字多数的形声字构字法用“添口歌”的形式加以渗透。形声字是在已有的象形字或指事字作构成材料而成的。它可辨认度强,更易被社会接受,有利于人们的学习掌握。通过“添口歌”-同一形旁加上不同的声旁,部编教材四册下识字二同-一声旁加上不同形旁,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和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同时让学生在大量的读文识字的过程中了解字形,体会字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形声字的特点,“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部编教材教材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识字的能力方面,真正做到了“在大量反复的语言实践中培养识字能力”扩充识字经验。从而能强烈的激发学生喜欢汉字的感情及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部编教材低段汉字教学在继承随文识字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紧随课文出现汉字部首是部编教材构建汉字信息编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形声字大多具有集音形义紧密融合的方块符号的特征,而这些形声字部首多源自象形,指事的独体字演化而来。部编教材1,2册中已恰当引入部分古文字知识,学生就对这些含部首的形声字字义更加容易理解,对整个字的字义理解有了充分的自主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良好的方法学习引导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也便于孩子们识记。如部编教材一下《添口歌》:“口”表示人张大的嘴巴,口字加土,用口吐泡;口字加合,张口哈哈笑等,在课后通过举一反三自编儿歌,寻找相似汉字的活动鼓励学生去发现添口字旁的汉字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扩充丰富了已掌握的识字规律。充分表明了部编教材汉字教学编排中遵循了善用汉字造字演化规律的特点,用生动的汉字字体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初步让学生在感悟中领会汉字造字的规律。通过字形,部首辩形析义,体现了编者力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汉字信息编码系统,从规律性方法入手学习的良苦用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系统性。
  二、部编教材教材注意深入发掘汉字的深层文化内涵,恰当的引入古文字,利用其外形魅力和对字义理解的合理性解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引入古文字是部编教材低段语文教学的着实亮点。课文中引入的古文字即是在汉字旁边的对应相应的图形、金文、小篆,使陌生的古文字不再显得艰涩。学生通过一些对简单古文字形认识与解读,直观形象地了解汉字书写的演变,很容易掌握一大批字的形体与意义的联系;并且在此过程中更领略到方块字的魅力,其用意之妙不言而喻。更符合了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
  汉字做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久的文字,最早出现在3000多年前,历史跨越从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草、楷、行等,其各具特点的形体是中华文化独具的骄傲与自尊象征。通过课本文本的展延传达出其独有的魅力与灵性。尤其是古文字“与画同源,其义直观,因义赋形”的形象展示,其字形,结构,都无言的传达着强烈的审美价值。“日”“月”的凹凸感,一刚一柔,“水”的流动感,“山”的匀称平衡,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直觉的感触。香港著名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就认为任何汉字,都是一张图画:“一个汉字在开始出现时就含有画意,是人们“观夫天地万象之端,人物器皿之状,鸟兽虫木之本,日月星辰之章,烟云雨雾之态而为之”。而每一个古文字都表示一个确定的含义:










  用一个人在树下表示休息之意,无疑是一种基于古代人类在自然界中劳作后寻觅歇息之处的最佳选择,树荫下夏可遮阳,冬可挡雪,雨可避雨,粗大的树干足以让人靠稳,其字形所包含的民族丰富的生活体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逻辑性,都是能让学生浮想联翩,感受到汉字造字法的深刻魅力。重新帮助我们审视汉字教学中应重视的文本所传递厚重文化底蕴——在低段教材中通过那一幅幅生动的古文字画面,能帮助教师寻解汉字内部潜在的音形义规律,通过讲故事,求解析,找联系等方式让学生对抽象的笔画符号,内化为学生印刻深刻的内心感受,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部编教材教材文本中潜藏着弘扬民族文化精深底蕴的丰富内涵,通过教师长期潜移默化,心揣手摩的引导,加强了对低段学生汉字书写教学指导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成为杰出特殊的历史——书法艺术。随着书写工具的演化,汉字体例的变化,汉字书写的艺术在历史长河中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中国的书法变化万千,篆刻堪称千姿百态,令人向往,给人美的享受。篆、草、楷、行书法艺术各具特点,美不胜收。这些丰厚的文化积淀怎样让小学生所接受感知呢?
  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要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将写字教学的地位大为提高,不但要求正确工整又要有一定的速度。强调了对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在第一学段还要求“重点加强“学生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这些要求就是我们低段写字教学的重要导向。
  首先,“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起点。对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在汉字书写的学习中存在着坐姿用笔不良,书写速度较慢,书写能力普遍较差,错别字难以纠正等种种问题。循着这一要求部编教材一上中出现了对写字姿势正确引导的“坐姿歌”以歌谣的形式有利于学生辨别和熟悉,在实践中只要教师每天用短时间让学生读读唱唱,很快就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习字并有利的保护学生的视力和纠正不良写字姿势。
  其次,在教学中更要注意有意引导学生对书法作品的欣赏。
  部编教材低段识字中有意识的出现了“山水画”这样的词条和“爷爷写毛笔字”这样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初步了解赋有情韵的书法艺术。做为抛砖引玉,教师应当让学生欣赏到优美的书法作品,在美的熏陶中提高学生了写好汉字的兴趣,彰显出教材力图传递的厚重民族文化底蕴。
  然后,采用循序渐进的,也是自古以来学书法习汉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描红-临摹-背帖指导书写。在每课后的描描写写中要求学生先认真细致的观察字形结构,揣摩笔画,用笔方法,找字的特点。描红练习一笔一画,认真描写,不看范字,凭记忆就写出来,再对照描红范字吸收改正,加深理解。包括了每课后笔画笔顺的规范指导,单元的间架结构指导(独体字与各偏旁部首的定位关系),使指导书写的教学做到有章可循,科学合理。真正使学生在长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写字教学中积累丰厚的个性化的写字经验,养成写好汉字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四、部编教材教材中不同程度地吸收课程改革以来多种识字教学的优点,更加注重通过识字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汉字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种学习心理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样,汉字也是比较复杂的文字。据统计现代汉字总数高达八万多个,日常汉字仅为三千五百多个,《毛泽东选集》全书659928字,只用了2987个不同汉字。作为学习材料本身的复杂性也客观上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学生们的认知心理特征不尽一致,因此最好是不同教学方法的交叉结合使用才能全面地、整体性地提高识字水平。否则,单一的方法便会顾此失彼,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鉴于低年级在认识,拼读,书写等错误的延续对高年级教学的影响,部编教材实验教材在低段识字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度降低孩子们的识字难度及在认读发音方面的错误,在识字教学的辩形正音方面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首先教材的大量识字活动坚持了形音义统一的原则。辨音析义,辩形析义,加强了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的比较分析。这些内容广泛的覆盖在部编教材低段语文文本中,随手拈来如:
  课文《小粗心区分己和已》,《认字认半边行吗?》
  语文百花园:部编教材一上百花园三(1):说说每组两个字读音有什么不同;百花园四(2)比一比: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对生字辨正。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把握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心理动机,用趣味性的识字活动促进学习过程,如猜字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看不见”(形象生动,如在眼前),“嘴八张”(只,字形提示,加深印象);读儿歌,游戏,识字活动(《我在街上识汉字》)等方式在活动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教材吸收了当代汉字教育的优秀成果。首先坚持早期阅读,综合识字。编排上体现了汉字优先的顺序,加强了汉字教育的早期阅读,构建起识字活动的语言环境。部编教材教材在一开始,就开篇见文,而不是相对枯燥的拼音教学。为学生构建起学习汉字的语言材料。便于学生尽早进入阅读阶段,通过阅读增加学习兴趣,增强文字运用和基本搭配习惯的掌握,充分体现了以趣促学,降低了识字的门槛,加强了学习汉字的欲望。其次在促进学生的自主识字实践活动的开展上,教材既有注意高度把握了汉字造字规律,利用早期汉字象形度高的特点,借助图画识字、提示字义的如目、日、草(艹),又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字体会把握字义:“添口歌”中引导学生说说还有那些带“口”字旁的字?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很快就联想到嘴巴和这些字的联系,在今后的识字活动中学生在遇到相似字形的字就会很容易了解字的内在含义,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字词。
  部编教材汉字教学还注意吸收近年来识字教学的优秀成果:“随文识字法,集中识字法,注音识字法等以它们为基础的识字活动中,还渗透新颖的“字族文识字”,如部编教材四册识字一,母体“仑”演生,通过字形关联,字义类推,进行集中识字。多种识字方法的互现引导着教师在识字活动中,通过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积极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活动的开展。
  五、部编教材教材高度重视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主导作用,留给教师大量自主补白的余地
  在部编教材低段识字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书本与教师、学生平等互动关系。给教师大量的再创造的余地。如:识字教学,可充分利用自然性课程资源,在展示实物时候展示汉字,部编教材一上识字一,就有大量的这样调动自然性资源的内容。教师只是一个极好的引子,大量来自于生活的教材素材给予了我们的题例,如我们用实物展示的方法,认识一系列象形字,如:草、竹、本等抽象性较强的图画符号,让孩子们体会到识字的生动和乐趣。更极大地调动教师努力在生活实践中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和方法。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部编教材一下,识字一《有趣的汉字》“爷爷写笔字”,那么什么是毛笔字?这样的问题就呼之欲出了,教师只要用很短的时间,用实物或图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足以在学生的心灵中渗透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激发学习汉字的热情。
  总之,有感于部编语文教材在汉字教学上为我们提供的科学的方法,严密的理论指导。我们在把握其特色的基础上一定能用好教材,为我们教好的汉字,让学生学好汉字提供新的飞跃。为新课程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