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特教教师如何开展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李一萍

【机构】 广西容县特殊教育学校



【正文】

  【摘 要】 对适龄在校的特殊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和提升特殊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我保健的能力逐渐回归社会主流。
  【关键词】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回归主流

  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看法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心理性疾病、社会生活紧张、社会行业不良、环境污染、遗传性疾病已构成对人类健康的极大威胁。因此,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得到了教师和家长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特教教师如何开展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谈一些看法。
  开展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殊孩子渐渐发现自己与其他正常儿童包括自己的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差异,当他们在发现自己的差异而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正确的引导时,容易导致他们回避与人交流,发生暴力行为,破坏行为等等。特别是盲童和聋哑儿童因为自身缺陷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与我们教育其回归主流社会的目的相悖。
  开展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特殊儿童儿童增强自我调适能力
  部分的特殊儿童都会出现不能适应社会与缺乏对自身的认识能力的问题,对于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科学合理的引导特殊儿童认识自身的重要性,进而使其自我调控能力有所增强。例如,在处理“特殊儿童如何正视自身缺陷”问题时,在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些身残志坚的事例引导他们认识自身存在的缺陷并教育他们虽然我们和别人不一样,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相信自己做得到甚至做得更好。
  二、用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式引导特殊儿童的人格发展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给特殊儿童造成二次伤害。在教育学生时不要认为特殊儿童是对他们进行教育太困难了,或是他们什么都不懂的,就对特殊儿童采取斥责、惩罚等不当的态度,去处理特殊儿童之间经常发生的一些问题。其实,特殊儿童也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幼小的心灵也是需要我们老师的保护和引导的。遭斥责、惩罚、讥讽的经历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特殊儿童会因为遭到教师训斥、讥讽、惩罚等而不愿意上学,或者是把曾经遭到过的不愉快经历复制到其他学生的身上,从而影响特殊儿童的正常相处和交往。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正确导引学生的人格发展。
  三、教师自身加强心理修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
  特殊儿童在一日的生活中,每一天的环境影响每一件事物的现状,社会上每个人的行为状态,都影响着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高度注意引导特殊儿童积极向上。在掌握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行为动态的基础上,对特殊儿童进行理智的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树立为人师表的人生观,努力创造一个温暖、关爱、民主的环境气氛去感染儿童,教师要做到爱特殊儿童,关心他们成长,体贴他们,尊重特殊儿童的人格特性,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教育方法,对特殊儿童的注视姿态要保持微笑、点头、肯定性的手势及抚摸、拥抱、拍头的方式去接触特殊儿童,给特殊儿童予安全感和亲近感,使特殊儿童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教师千万不能对特殊儿童采取歧视、吼叫、责骂粗暴的手段,否则会造成特殊儿童感到恐惧、孤独、害怕的心理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我心理修养,不断提高自己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引导特殊儿童积极向上。
  四、教师要善于发展特殊儿童健康的人际关系
  特殊儿童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对于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在学校里,特殊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的交往有益于形成和发展特殊儿童积极的自我概念,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养成合作性行为,为特殊儿童今后适应社会生活回归主流打下良好基础。特殊儿童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特殊儿童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特殊儿童园教师,应当重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除上所述,教师还应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取得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共同采取行动,消除特殊儿童心理健康障碍。
  参考文献:
  [1]海姆·G·吉诺特(著) 张雪兰(译).孩子,把你的手给我III [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10∶48-51
  [2]杜佳媚.ABA改变孤独症[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6:40-69
  [3]何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