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
【作者】 魏芝英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仓更镇中心幼儿园
【正文】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把幼儿园课程定义为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所以只要是符合定义、有助于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我们都可以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而不仅仅是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一种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开发适合本地、本园实际的课程资源,并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规律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目前农村幼儿园发展相当落后,根据本人从小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和结合在课程资源开发上学到的知识,我将从以下几点对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浅谈。
一、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发适合本地幼儿发展的健康课程资源
农村幼儿园虽然在硬件条件上受到限制,比如说校园的建设规模和美观上没有城市幼儿园条件好,但是农村幼儿园拥有户外广阔的自然资源。农村幼儿园的玩教具虽然没有城市地区的美观、统一,但是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色开发不同种类的低级构玩教具。教师可以经常带孩子们到户外去开展游戏活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中的有利条件,让幼儿可以经常接近自然资源,开发有益于幼儿发展的课程。教师所做的是:第一、对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调查。第二、选取安全、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资源。第三、根据促进幼儿发展的相关文件和选定课程资源设计教学计划。第四、把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具体落实到教学中。例如利用田垄、沟壑进行体育游戏,让幼儿走在田垄上发展他们的平衡能力;利用小沟壑跳跃、跨跳、爬行的锻炼;利用树木进行攀爬的训练;利用天然的草地进行不同方式跑、跳、爬、翻滚的游戏,发展幼儿手脚动作的协调性。
二、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利用自然环境开发语言课程资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讲到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选择幼儿熟悉的话题来进行讲述活动。比如“我家的小动物”,这样的话题孩子们讲一百遍都不会有重复的内容!“说说我的新发现”的话题也会让幼儿有极大的谈话、交流欲望,这不仅发展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更间接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有常玩的“木头人”听说游戏,孩子们在场地上摆出各种姿势,有的抱着小树,有的靠着墙壁,还有的背对太阳看自己的影子……在自然环境中游戏使孩子们的活动热情很高,更在活动中时时有新的发现;在同时我们还特意经常用优美词句来向幼儿描述所看到的自然风景,使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对文学语言进行情境欣赏、体验,从而激发了他们对文学语言的学习兴趣,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开发社会课程资源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有人说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其实孩子的智慧也在他们的经历中不断地发展。无论是孩子美好情感的萌发、自理能力的发展还是孩子交往能力、观察能力的提高,都和孩子怎样接触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村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从而开发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社会课程。农忙时节带领孩子去田边地头给农民伯伯送凉开水和毛巾,既培养了孩子对他人、社会亲近的态度,体验帮助人的快乐,又让孩子了解了劳动的辛苦和伟大,同时还知道原来我们吃的粮食是这样被人们培植出来的。小小一件事不仅让孩子有来自他人高度肯定的评价,同时也让他们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我能做事了!我是受欢迎的!瞧我多能干!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自然,鼓励他们自己去动手做一做,唤起孩子对劳动的热爱。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家庭,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幼儿可以听老爷爷讲故事,学会怎样有礼貌的与他人交流发展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情感、亲社会的行为,从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能力。
四、走进与探索自然界,开发科学资源
幼儿在接近自然界时是无目的的、无意识的。需要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幼儿走进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从而开发适合幼儿发展的科学课程。老师可以在饭后带幼儿到田间散步,在秋天的时候他们可以看到金灿灿的稻谷,这是教师给他们讲讲袁农平是怎样研究稻谷的,稻谷又是怎样从秧苗长成谷粒的。这样可以激发幼儿对稻谷科学探究的兴趣。争对幼儿的兴趣,开展一个关于稻谷成长的主题活动,利用农村稻田的资源可以让幼儿身临其境的观察、探究。在这一主题下,还可以激发幼儿对劳动机器的发明的兴趣,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想象、创新做一些劳动机器的手工。可以在幼儿园附近开垦一片植物种植园,幼儿学者农民伯伯种植植物,给植物除草、施肥、浇水,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轮流种各种不同的植物,从中寻找植物生长的规律。幼儿和教师共同鉴证植物的成长过程,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一、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发适合本地幼儿发展的健康课程资源
农村幼儿园虽然在硬件条件上受到限制,比如说校园的建设规模和美观上没有城市幼儿园条件好,但是农村幼儿园拥有户外广阔的自然资源。农村幼儿园的玩教具虽然没有城市地区的美观、统一,但是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色开发不同种类的低级构玩教具。教师可以经常带孩子们到户外去开展游戏活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中的有利条件,让幼儿可以经常接近自然资源,开发有益于幼儿发展的课程。教师所做的是:第一、对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调查。第二、选取安全、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资源。第三、根据促进幼儿发展的相关文件和选定课程资源设计教学计划。第四、把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具体落实到教学中。例如利用田垄、沟壑进行体育游戏,让幼儿走在田垄上发展他们的平衡能力;利用小沟壑跳跃、跨跳、爬行的锻炼;利用树木进行攀爬的训练;利用天然的草地进行不同方式跑、跳、爬、翻滚的游戏,发展幼儿手脚动作的协调性。
二、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利用自然环境开发语言课程资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讲到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选择幼儿熟悉的话题来进行讲述活动。比如“我家的小动物”,这样的话题孩子们讲一百遍都不会有重复的内容!“说说我的新发现”的话题也会让幼儿有极大的谈话、交流欲望,这不仅发展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更间接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有常玩的“木头人”听说游戏,孩子们在场地上摆出各种姿势,有的抱着小树,有的靠着墙壁,还有的背对太阳看自己的影子……在自然环境中游戏使孩子们的活动热情很高,更在活动中时时有新的发现;在同时我们还特意经常用优美词句来向幼儿描述所看到的自然风景,使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对文学语言进行情境欣赏、体验,从而激发了他们对文学语言的学习兴趣,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开发社会课程资源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有人说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其实孩子的智慧也在他们的经历中不断地发展。无论是孩子美好情感的萌发、自理能力的发展还是孩子交往能力、观察能力的提高,都和孩子怎样接触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村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从而开发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社会课程。农忙时节带领孩子去田边地头给农民伯伯送凉开水和毛巾,既培养了孩子对他人、社会亲近的态度,体验帮助人的快乐,又让孩子了解了劳动的辛苦和伟大,同时还知道原来我们吃的粮食是这样被人们培植出来的。小小一件事不仅让孩子有来自他人高度肯定的评价,同时也让他们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我能做事了!我是受欢迎的!瞧我多能干!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自然,鼓励他们自己去动手做一做,唤起孩子对劳动的热爱。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家庭,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幼儿可以听老爷爷讲故事,学会怎样有礼貌的与他人交流发展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情感、亲社会的行为,从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能力。
四、走进与探索自然界,开发科学资源
幼儿在接近自然界时是无目的的、无意识的。需要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幼儿走进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从而开发适合幼儿发展的科学课程。老师可以在饭后带幼儿到田间散步,在秋天的时候他们可以看到金灿灿的稻谷,这是教师给他们讲讲袁农平是怎样研究稻谷的,稻谷又是怎样从秧苗长成谷粒的。这样可以激发幼儿对稻谷科学探究的兴趣。争对幼儿的兴趣,开展一个关于稻谷成长的主题活动,利用农村稻田的资源可以让幼儿身临其境的观察、探究。在这一主题下,还可以激发幼儿对劳动机器的发明的兴趣,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想象、创新做一些劳动机器的手工。可以在幼儿园附近开垦一片植物种植园,幼儿学者农民伯伯种植植物,给植物除草、施肥、浇水,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轮流种各种不同的植物,从中寻找植物生长的规律。幼儿和教师共同鉴证植物的成长过程,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