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学会感恩 快乐成长

【作者】 余 枚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示范幼儿园



【正文】

——浅谈幼儿园感恩教育

  【摘 要】 感恩是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施恩的人,未必图报。但受恩的人,应心存感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承担起对父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让幼儿学会感恩,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奠定基础,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总结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一些经验,通过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让幼儿学会感恩,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感恩;成长;幼儿园;感恩教育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幼儿,只知道享受,不懂得给予,只知道自我,不懂得体谅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这些幼儿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回报……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正不知不觉地从幼儿的心间溜走。
  究其原因,一是不少家长只片面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忽视品德教育。二是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全家一切以他们为中心,家长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幼儿的回报。所以,很多幼儿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惯、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幼儿阶段进行感恩教育有着十分特殊的价值及意义。首先,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让幼儿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能从身边的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己及人。其次,感恩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贴近,更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幼儿天真、纯洁,对爱有天生的需求,对善、美有本能的向往,从小培养一种关注他人的能力,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将有助今后形成对他人较高的关怀取向。同时,幼儿阶段是其健全人格的养成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其不断去自我中心化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的教育氛围,运用合适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就能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另外,在幼儿阶段进行感恩教育,还可以防止一些不良影响的侵入,避免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奠定基础。
  那么,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与幼儿朝夕相处的教师和家长来说,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在潜意识里影响幼儿,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除了组织正常的感恩教育活动以外,在平常的一日活动方面也应该树立榜样。如老师之间,师幼之间在文明礼貌用语上的使用。让“你好”、“谢谢”、“不用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语时常挂在嘴边,对于小朋友对老师的帮助,要非常诚恳的对幼儿说一声谢谢,幼儿受到老师的尊重,也会不自觉的去尊重别人。
  作为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幼儿的的健康成长。父母对老人孝顺,幼儿长大后就对父母孝顺。因此,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时主动带着幼儿回去看望老人,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和想念。父母也可以让幼儿一起做做家务,一方面体验劳动的快乐,最重要的是让幼儿明白自己的辛苦与艰辛,要让幼儿学会分担,并感恩所得到的幸福生活。总之,生活在充满感恩和爱的环境里的幼儿就更有爱心,责任心,就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二、注重一日生活细节,鼓励幼儿点滴进步
  鼓励是幼儿实现某种活动的催化剂。当幼儿的感恩活动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鼓励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感恩活动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时常关注幼儿的生活事件,关注幼儿的言行,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如小朋友在午睡的时候,小兰小朋友裙子后面的拉链拉不下来,很是着急。这时,琦琦小朋友看见了,就过来主动帮助她把拉链拉下来,小兰非常高兴的对琦琦说:“谢谢你”,琦琦说:“不用谢”。看到这一幕,老师在全班对他们进行了表扬。从那以后,像这样的事情在班级就越来越多,如帮别人端饭,拿东西,互让玩具等,幼儿之间的争吵少了许多,幼儿之间的相互友爱之情就会慢慢蔓延开来。这不但需要老师对幼儿的观察要仔细,更要对幼儿的行动做出肯定,这让感恩活动才能持之以恒的继续下去。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将感恩情结转化为感恩行动
  1.利用节庆活动,开展集体“感恩”活动。
  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都是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教师可以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如:“母亲节”或“三八节”时让幼儿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制作一些想送给妈妈的礼物,并且节后进行分享,活动中,请幼儿表演节目等,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内心被融化了。
  2.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
  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例如《我爱我家》主题活动的音乐活动——《我的好妈妈》,歌曲体现了妈妈辛苦工作一天的辛劳,幼儿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歌曲中教师不需要再作任何诠释,孩子很自然的从歌曲当中体验到了关爱带给人的喜悦。活动后,回家的亲子活动就是“我给妈妈送温暖”,于是幼儿有的给妈妈洗脚,有的给妈妈捶背,有的帮妈妈做家务。由此生成的系列感恩活动都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的,将感恩情结转化为感恩行动。
  3.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的获得各种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更要重视游戏对幼儿感恩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如在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这个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对故事进行触角扮演,体会故事中小动物们处处想着别人,感受爱和温暖。在健康活动“为小企鹅搭房子”这个活动中,体会无家可归的可怜,并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小企鹅,体会帮助别人后的快乐。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这样的角色体验能使感恩教育能够在实践层面上“活”起来,逐步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四、家园密切合作,创建感恩氛围
  教师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家园联系,使幼儿感恩教育双管齐下,收到双重教育效果。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向幼儿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相关知识,如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的意义,向家长发放关于如何引导幼儿学会感恩的宣传单,面对面的交流感恩教育的小窍门等等。作为幼儿教师,不仅只停留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更应该成为幼儿教育专家,为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排忧解难,为家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家长认可并信服所宣传的教育理念,让家长主动积极的配合工作。
  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家长、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幼儿园中,我们以幼儿园感恩教育为主,同时还要联合家庭感恩教育和社会感恩教育,让幼儿感受到别人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从而产生感恩和报恩的思想意识,进而积极的予以行动表现出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幼儿幼小的心田播种感恩的种子,用心灵的泉水滋润、灌溉、培养、呵护幼儿,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让幼儿学会感恩,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
  [2]冯婉祯、叶平枝.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7
  [3]陈海燕.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
  [4]张晶.3到6岁幼儿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龚顺梅.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J】.考试周刊杂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