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 李亲亲

【机构】 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洋溪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高年级开设音乐教学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而且可以为其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帮助。本文从营造艺术情景、发掘审美教育因素、通过不同课型、通过师生互动等方面,探索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审美能力;策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在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艺术塑造作用。音乐教育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在小学艺术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是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音乐课程也以其特有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知识的情感体现。因此,为了促使教学中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更加深入地践行,本文着力就小学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与措施,进行简要探究。
  一、营造艺术情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歌曲练唱、活动训练、歌曲赏析等环节进行统一融合,从而在老师的带领下促使学生全面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促使其逐步领会音乐课程的魅力、音乐知识学习的欢乐,在掌握基础音乐技巧及乐器演奏技能的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在具体教学环节中,老师通过对学生自主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从而促使其建立终身音乐学习理念,为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依据。如在小学六年级人民音乐教材学唱歌曲《花非花》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利用以往学习的《西风的话》作为课堂引入。然后使用“WU”这一旋律进行旋律线划分,为学生对旋律线条美的感知能力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由于小学六年级学生大多进入了青春变声器,基于这一歌曲旋律特点,我就要求部分学生进行竖笛演奏[1]。同时我就使用C调为学生伴奏,通过音乐声调高低的适当调整,可进行有效的歌曲示范,从而有效促使学生对这一歌曲的朦胧美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学中,我还依据“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这几句歌词进行示范朗读。通过清而高的歌词朗读,结合词曲、音调的有效配合,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朦胧美。
  二、发掘审美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感知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教学环节的根本需求,其可从本质上提升人们的音乐洞察力”(著名音乐教育家罗西尼语)。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美感知力,我就非常注重对音乐中的美学教育元素进行深入发掘,并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如,在音乐演奏环节,我就将音乐演奏技巧与音乐情感想象进行统一整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演奏、赏析教学中,让学生脑海里形成新的音乐美学形象。我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人民音乐教材《关山月》一课时,首先以几首古诗歌曲或歌词朗诵引入课堂,如《但愿人长久》、《游子吟》等,同时依据我国民族乐器——古琴独特的演奏风格,促使学生初步领会我国民族文化的经典美学构象[2]。然后,通过《关山月》的示范演奏,促使学生逐步感受古琴“安静悠长”、“空灵委婉”的演奏特点。随后,我就利用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将音乐、古诗、画面进行进一步整合,进一步发掘《关山月》这一音乐课中蕴含的审美情绪,有效提升了学生审美能力。
  三、通过不同课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渗透美的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是我们每个音乐老师的基本职责。
  1. 通过“识谱与唱歌”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识谱教学枯燥无味,往往会让人觉得“无美可言”。学生也就出现了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识谱的课的现象。然而,在学习唱歌、识谱中,音乐老师只要教法得当,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我常常在教学过程中,对识谱、唱歌进行优化整合。运用先唱歌、后识谱的办法去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时多教学流行歌曲,前半部分唱歌,节奏、视唱练习放后;有时多放听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模仿学习,等学生对歌曲熟悉了,也自然体会到了歌曲的力度、节拍和情绪等,从唱谱中历练了美感。
  2.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教学中,通过对音乐鉴赏教学,引导学生聆听美妙的音乐,陶冶自己的情操,进入审美意境。如,在教学《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欣赏时,我就先播放一些与乐曲有关的彩图,讲述有关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到乐曲的美妙意境之中;然后,播放乐曲的录音,那学生听到百鸟唱歌的声音和清脆的鸟叫声,百鸟正在为凤凰举行生日舞会,在优美而动听的音乐中,学生体验到了一种美的场景和音乐的美。
  3.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一堂精彩的音乐需要精巧的设计。比如,游戏教学法就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音乐教法,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美。
  4.在课堂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常常来维护课堂纪律,其实老师也可以在这个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当学生音乐教学中不守纪律或坐姿不正确时,我就把批评学生的强硬语言改为朗朗上口有趣的“顺口溜”,给学生善意的提醒,也同时体现出了音乐课特征的节奏感,让音乐的美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让他们体验到生活之美。
  四、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要求突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时代特色和创新特色,因此为了提升学生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效力,合理的师生互动显得非常重要。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发现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创造美及表现美提供载体。在具体课堂教学环节,老师可针对以往教学课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结合小组演唱、师生合作、个人独唱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如在《阿细跳月》课堂教学环节,我就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在音乐赏析过程结合歌曲“引号”内的内容,使用手势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音乐教学氛围的营造。如加入“摇摆”这一动作,可以逐步调整歌曲领唱速度,为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曲目教学中提供有效的手段。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程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有艺术情境营造、强化师生互动、师生合作发掘音乐审美元素、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审美能力等措施。实践证明,通过这些策略,不但能有效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还能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裔. 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 现代交际, 2016(6):192-192.
  [2] 顾敏霞. 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J]. 北方音乐, 2017, 37(9):1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