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作者】 马 西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麻栗镇中心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 语文教学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好渗透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语文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习惯养成、智力开发、情感培养、意志锻炼等,使学生文化科学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生理素质都能得到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好处。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好渗透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语文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确定德育渗透的内容
  小学语文课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面。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有了重点,就能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教材内容,按照课文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宜的施教方法。如《丰碑》这篇课文,在环境恶劣,任务艰难,装备简陋的情况下,军需处长掌管着军需物资,完全有理由有可能让自己穿上御寒的棉衣,而他却穿得十分单薄,为了革命,在最艰难的时候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被冻死了。课文对军需处长牺牲的神态、动作等作了细致描写:“镇定自然的神情,”说明面对危险毫无惧色,“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表现出军需处长面对死亡泰然置之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座“晶莹的碑”,激励后来人,他忠于革命,顽强不屈的精神,永远为后人传颂。这就是课文要传达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二、品析句段,加深理解课文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抓住最能表现课文思想内容的词句,指导学生品评词句的表达作用,从而体会词句所蕴含着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感染,这也是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很好方式。让学生在掌握语文这一工具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在品词析句中,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同时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的教育。
  三、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阅读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阅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
  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还要注意以下同个方面:首先,思想品德教育可渗透于语言文字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即渗透于识字、阅读、作文各种课型中及字、词、句、段、篇等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即课堂教学、作文、考试之中识字教学可以结合字的形、义及形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立场;阅读教学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有意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准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进行系统的教育;作文教学可以从观察、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态度、审美情感及爱党、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作业中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的训练,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并形成认真仔细的习惯,养成谦虚、不耻下问的美德,考试中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诚实、慎独等优良品质。其次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中的具体课文,二是具体学生。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有很大的弹性,这就要确定合适的高度,超过这个度,学生难以接受,低于这个度,达不到思想教育目标。在教《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时,抓住重点句:“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找出“争分夺秒”与“仍然”两个关键词语,并在比较中加深了对关键词语的领会和理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贯彻“文道统一”,让学生通过对词句的领会去把握课文的中心,也就是“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教学之中。!文章的思想,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流向,而这又往往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剖析,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从而以情激情,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依托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高境界何尝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