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藏区中学汉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的艺术
【作者】 张 磊
【机构】 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 要】 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能充分传递精邃的见解,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在教师艺术性语言的“点化”下得以燃烧呢?
【关键词】 中学汉语文;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运用
艺术自身就是一个极富魅力的词语,语言艺术被称之为教学艺术之最。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语言是表达感情、传授知识及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教师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将教材中的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从而引导学生获得并发展智能的过程一直是中学汉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要求。因此,教师语言艺术的成功是其教学的成功,感染力强、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能激发学生的感情波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1.讲课之初,导语要切题、激趣、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只要有了一个引人人胜的开端,就会为这堂课获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开讲之始,导人性语言要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要切题,要有悬念,要有巨大的诱惑力,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钻研课文。
2.在汉语文课堂中优化语言艺术途径
2.1讲究精炼准确的语言
在汉语文的教学中,老师的发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老师在进行汉语文的教学时,其语言的表达清楚、声音洪亮、语气流畅,就会促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试想如果汉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吐字不清、语言不流畅等,就可能够让学生丧失学习以及探索的兴趣,这样对学生学习有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能够自然、和谐、优美动听,能够使学生沉醉其中,不断进行知识的学习、增长学生的智慧。这种语言运用的艺术,需要教师不断进行仔细的研究及揣摩,利用高超的语言艺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学习的进步,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愉快情况下进行知识积累。与此同时,为了能够使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学习中正确运用,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用词及造句都要非常准确,不能够为了课堂的生动性,而忘记了要用词精准这一理念,只有在精确用语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才能够彰显优秀的文化艺术,展现语言艺术的魅力。
2.2注重语言的启发性
启发的实质是一种广阔的联想思维活动,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积极调动学生认真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这其中采用的语言艺术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对其进行形象的描述,也可以委婉地烘托或者激情洋溢地阐发等。这些都能引起学生自由地联想与思索,只有学生自主地深入其中进行思索与领悟,才会有所提升。这样学生会在教师极具有语言艺术的感染之下思考,跟随教师的思维不断获得新知。教师经常用到的启发手段之一便是提问,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波澜,从而引导学生迅速快捷地把握要学习的精髓内容。汉语文课堂教学中,想要自身教学语言具有更多启发性,必须在课文重点及难点处多下工夫,从而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与认识。
2.3讲究幽默、风趣、具有趣味性的语言
在中学的汉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趣味性非常重要,其可以促使学生对汉语文的学习充满兴趣,语言趣味性主要是由中学课程的自身特点来决定,在汉语文的学习中,与汉语文这门课程的本身有非常强的趣味性,只要抓住其中的特点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要提升汉语文课堂的质量,老师可以在进行汉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一些有趣的成语以及典型的故事,正确运用在汉语文的教学之中,实现汉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
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当前的社会中,幽默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也不例外,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知识的传教,能够促使学生对课堂的知识记忆深刻。许多优秀教师都善于运用一些委婉含蓄或新颖别致的教学语言,既取得妙趣横生的效果,又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人回味无穷。
2.4讲究自然、亲切、具有和谐性的态势语
在中学汉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信息传递主要通过有声和无声语言两种形式。无声语言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板书,二是态势语。所谓态势语就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通过自身一些手势、体态及面目表情等与学生进行信息传播与情感交流。这也是教师课堂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不仅需要用口头语言进行传道授业和解惑,还需要一些比较丰富的态势语。态势语能体现出深刻的情感世界,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丰富多彩的,同时能体现出教师自身具有的深厚文化艺术修养。在具体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目光要有神,视野应是扩大的,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从而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怀与尊重。这样学生能从教师丰富多彩的眼神变化中接受到启发、鼓励、赞许、制止等信息,达到超越语言的情感与心灵上的沟通。
结语
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再配以具有感染力的语调对文章中要表达的高尚心灵、自然景观等进行描述,把学生引入这样的情景之中,使他们在其中充分体会到课文中要表达出的主旨,体味来自议论文的理性美,品味平淡生活中的人性美,从而使学生对美产生追求的欲望,产生对学习的渴望情绪。老师一缕赞许的目光或者一个肯定的手势,抑或一句激励的话语,都会使学生从中得到满足。因此,教学过程中语言艺术的使用可以激荡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智,不断铸造学生的灵魂,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浅论中学汉语文教学的语言教学[J].李军.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5)
[2]中学汉语文教学中语言品味的策略[J].王凤仙.丽水学院学报.2011(04)
[3]汉语文教师如何加强语言技能的训练[J].张贵培.语数外学习(汉语文教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