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作者】 邵俊杰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日庄镇中心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对安全卫生、同伴关系等比较重视,而忽视了对器械的利用,以致影响了幼儿锻炼的效果。其实,幼儿体育器械教育潜能的发挥,依赖于对其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一定要明确“物尽其用,一物多玩”的指导思想,不拘泥于器械的常规玩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动脑、大胆思考出用一种器械创造出多种不同的玩法。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制体育器械,真正达到发展幼儿的目的呢?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自制器械;幼儿园;体育活动;实践;反思研究

  众所周知,幼儿园户外大型体育器械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如大型滑滑梯、攀登架等。中小型体育活动材料也都是以球、绳、圈为主,这些已不能满足幼儿体育活动多样化的需求,而自制体育器械因有节约、实用、有趣、灵活等多种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同时为幼儿园节省了经费,还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不但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技能,还促进了家园互动,丰富了幼儿户外活动游戏材料,值得我们大力提倡和推广。
  一、利旧利废、自制体育器械
  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废旧材料:纸盒、易拉罐、饮料瓶、旧报纸、布条、瓶盖等等,老师们根据现有材料的特性,灵活的进行运用,制作成形式多变、各种各样的活动器械。例如:可以将同一种材料制作成多种类型的器械开展活动:用布与海绵制作的软体棒,提供给小班幼儿练习抛接等动作,培养和发展他们手肌肉能力。用布自制器械“有趣的布袋”,让大班幼儿钻在缝制装饰过的布袋里进行跳跃练习,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控制平衡的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等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用布做绳梯,摆放在地面,让中班的孩子发展跳跃能力,用布做成降落伞,练习手臂力量。同种类型的器械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如“投掷物”:可以用报纸做成手榴弹、纸球、用布缝制成沙包、用纸壳、毛线制作成飞盘等等,可谓是丰富多彩,废旧材料在老师的巧手下变成了富有创意的运动器械。不同的材料以新颖的面目出现更能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不断变化着的器械能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积极性更高、兴趣更大。
  二、自制器械的多样性,使幼儿乐于参加体育活动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而自制体育器械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幼儿的参与和体验,身心和动作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发展。利用自制器械开展体育活动的实践使我园的户外两小时活动得以蓬勃开展起来,晨锻时间,幼儿园操场活动、跳跃的身影都是被各种新奇的、颜色鲜艳、有趣味性的自制器械所吸引,驻足观望的家长看到自己制作的体育器械被老师用于组织晨锻也备感欣慰。观察发现,小班的幼儿喜欢与自己生活经验和需要密切相关的体育器械,对色彩、形状有较高的要求,如:赶小猪、拖拉老鼠、糖果球等,在制作上我们都力求美观、安全,便于激发小班幼儿的活动兴趣。中、大班的幼儿在体力和智力上有较高的要求,我们在制作上,力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选择一些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富有挑战性的体育器械,如高跷、跨栏、竹环、陀螺、飞盘、轮胎蹦蹦车等,以培养幼儿的探索、创新能力和动作发展的协调性。
  三、利用自制器械开展亲子体育竞赛,增进家园互动
  为了让器械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我们举行了全园亲子体育活动竞赛,完全利用自制器械开展,幼儿和家长能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不断相互促进、相互沟通,体验到亲子之间游戏的快乐,也能使幼儿获得动作的发展,给家园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通过举行全园运动会,邀请家长观看自制体育器械比赛,在饶有趣味的竞赛中,以自制体育器械为“中介”,针对幼儿的不同水平,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须注意事项
  1.制作的器械要安全、卫生、耐用
  器械在活动过程中是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所以材料选择一定要遵从安全原则。其次更要牢固坚实,不能才使用了没几次就破损掉了。如老师们自制的玩具器械“大鞋与小鞋”,因为是纸盒所以它的坚固程度差了很多,在地上来回走几下很容易就被磨损掉,但是如果能够改进一下,用胶带纸在纸盒的底部进行加固,那样的话就更为理想,肯定能够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2.从幼儿兴趣出发进行制作
  教师要通过对幼儿平日的活动进行细心观察,善于去发现幼儿喜欢些什么、需要些什么,从而有选择性地去制作出幼儿感兴趣的器械。还要善于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地对器械进行改进,使其更为完善、更能符合幼儿的活动要求,更加具有锻炼的功效。如:根据幼儿对小动物袋鼠跳的样子感兴趣,制作出了玩具“布袋娃娃”;由幼儿对蓝猫咕噜噜果奶的喜爱,用其空瓶制作了“保龄球”;由家中最常见的皮鞋盒挖出两个孔制作成“大鞋与小鞋”等器械。
  3.制作器械时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幼儿有年龄的差异和能力的差异,教师要针对不同幼儿之间的不同差异为幼儿准备适合他们的器械。如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身体肌肉发展不完善,各方面能力都较弱的特点,从安全因素出发,本着使用简易的目的,用布与海绵制作成形象生动的“葫芦娃”,提供给小班幼儿,帮助他们练习抛接等动作,以达到培养和发展他们手肌肉能力的目的。大班幼儿较之小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则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要求,进一步地发展和锻炼备方面的能力。例如可为大班幼儿提供自制器械“布袋娃娃”,让幼儿钻在缝制装饰过的布袋里进行跳跃练习,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控制平衡的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等各方面的能力。
  4.让器械具有多种锻炼功能
  在自制体育器械时要做到灵活,通过颜色、形态等的不同方面使器械有尽可能多的变化,从而在体育活动中实现其多种的教育价值。以自制器械中的“汉堡王”为例,幼儿在玩的时候备施其智,可以把它夹在两膝间做跃运动;可以自抛自接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器械作为幼儿体育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可引发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愿望与构想,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和活动。其操作的形式越多,幼儿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越高,相应的得到的身体锻炼就越全面,让幼儿获得了主动探索和成功的机会就越多,更能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增强其自信心。所以同一种器械,它所实现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就看教师怎么去挖掘。
  总之,在体育器械的开发和运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的兴趣以及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指导,及时的反思与调整,让我们对材料真正地做到有效投放,让我们的幼儿真正地能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健康成长。然而孩子们毕竟还小,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在活动中要做个有心人,时时注意幼儿的实际需要,尽量减少孩子的心理和生理负担,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次的活动,注意活动的密度和强度,活动的动静交替和整合等多种因素,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总结,让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
  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批准号: QTK135D857 
  参考文献:
  [1]《幼儿园体育》 潭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1.11
  [2]《运动、快乐、健康》 郑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9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出版
  [4]《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 薛菁华 孙圣 南京出版社 199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