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数学教师怎么在新课上踢好头三脚

【作者】 李建江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红旗中学



【正文】

  【摘 要】 好的新课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为新课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就新课引入的方法和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教师;新课;踢好头三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新课的引入就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如果堂课上教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中,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引入新课的方法一般有下面几种:
  1.直接引入法。即在上课时直接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直接引入法最简单容易,但引入效果一般都不好。它不易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因为所提出的新课题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使学生感到茫然,不能集中思维和注意力。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2.问题引入法。即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引入新课。问题引入法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了与所要学习课题有关的问题,点出了学习的重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为集中。如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可先让学生想这样的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三组对应边、三组对应角相等吗?能不能少点条件使判断简单?这样学生会怀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去探索新的方法。
  3.复习引入法。即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引课的特点是便于学生了解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结构。如讲《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第二节课时,运用复习引入法,把上节课讲到的理论重新复习一下,就能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感到生疏,利于新课的展开。
  4.实验引入法。实验引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使抽象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课的引入。要求每个学生在纸上任意作一个三角形,剪开成三部分,然后把三个内角拼在一起,问:这三个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由此引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5.资料引入法。即用各种资料(如科学发明发现史,科学家轶事、故事等),通过巧妙的编排、选择引入新课。
  6.激趣引入法。即通过游戏、迷语、诗歌、对联等引入新课。这种引课方法可使学生对数学课获得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
  7.归纳导入法。归纳猜想是揭示科学规律的重要方法,也是数学导入新课常用的方法。
  好的新课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为新课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入新课时,有的方法单调,枯燥无味。有的洋洋万言,喧宾夺主。有的离题万里,弄巧成拙。给学生的新课学习帮了倒忙。那么要做到巧妙地引入新课,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呢?
  一、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有预见能力
  有经验的教师对那些似是而非、易混易错的问题能进行准确地分析,深入地研究、甚至有目的地设下陷阱,诱使学生走入误区,再对错解进行辨析。比如初一新生在刚接触几何时,对一些定义、公理、性质容易产生模糊记忆,如对“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连结两点的线段叫两点之间的距离”、“过任意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等等可以用反复训练判断题的方法让学生准确把握知识。再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出一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9cm,求它的周长。紧接着,又给出两个条件:(1)当腰长为4 cm时;(2)当腰长为9cm时。同学们很快算出周长为17 cm或22 cm。似乎想得比较周到,但实际上没有考虑三角形存在的条件。所以必须经常地适时地练习,引导学生渐渐走出误区。
  二、对新旧知识点有贯通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对新旧知识点的贯通能力。
  三、对所教内容有归纳总结能力
  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由离散变为集中。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归纳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条理化。有的老师或用框图形式、或用列表形式、或用枝形图形式、或用专题形式进行章节总结,也有的老师巧用一图多讲的形式进行归纳知识点。
  四、引人入胜的数学语言能力
  对老师来讲,语言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成功引入新课的起码条件,首先,口头语言是老师在课堂中最常用的授课方式,要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兴趣,就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兴趣,而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的工具之一,很难想象一位从来不苟言笑、语言生硬的老师能让学生大胆的进行质疑和回答。其次,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手脚等活动来表现个人情感的身体动作。学生在认真听课时,一般都会盯住老师的脸,如课堂上有学生开小差,一个严肃的眼神使他迅速改正;学生回答对问题,一个赞许的目光或一个会心的微笑会使他得到莫大的鼓励。手势动作和表情一样,都是老师个人情感的外在表现,能使课堂生辉,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三,板书要强调启发性,利用几个简短句子甚至一个大的问号或文字所加几个点,将学生的心中的疑问和好奇心吊起来、引出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探究,帮助学生去探究发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引入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整堂课的理解效果,巧妙引入新课,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奏响教学乐章的第一个音符,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其责任重大,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郑海英: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14期
  [2]吕俊杰:学好数学语言提高数学能力 《职教论坛》200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