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作者】 周本静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太平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我们只有做到课堂教学的与生活密切联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才能让孩子们爱上语文,离不开语文,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 语文教学;关注生活;相辅相成 

  一、语文教学必须要与生活相联系
  (一)、语文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语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找语文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由于小学生刚接触语文,我们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
  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几乎成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有学科共同追求的目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程度超过了历次教学大纲,“生活”一词在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二十多次。“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指出:“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阶段目标”中提出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积累在“生活中获得的语文材料”,“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等要求。
  二、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做让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一)、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二)、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家乡资中的文庙、武庙,美丽的重龙山……等,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又如到村里去给留守老人写信、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都是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家庭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孩子们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家电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家电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饲料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饲料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三、让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加学深了对长征的认识,深刻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老人如何喂海鸥,唤海鸥,从而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语文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语文更贴近生活.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语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喜欢语文, 让语文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