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论述

【作者】 唐 刚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



【正文】  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者,而学生的表现也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和高效课堂的创设.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到创设高效课堂的重要关键就是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加强学生的能力建设.简要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地注意学生的要求,注意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盼,并且依据学生的要求、期盼来设计教学.唯有如此,才能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有效地创设出高效课堂.当然,这样的一种“以学促教”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相长,在创设出高效课堂的同时,实现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在讲“方差和标准差”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看法,对这部分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及自己需要学习的板块通过纸条表达出来.然后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纸条发现了以下几个要求:标准差、方差分别具有怎样的数学含义?如何来区分标准差和方差?是不是任何一组数据都具有标准差和方差?标准差和方差的基本运算规律是如何推导得来的?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掌握,同时这部分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课堂教学的期盼.教师则在对学生的需求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热烈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创建起来的课堂必然是高效课堂.明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次地位关系.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一个学习氛围,这是对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应该把学生看做课堂教学的主体,然后教师与学生同时参与,在必要时,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指导,相互合作,平等尊重.2.数学教学法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提出问题;一个是探索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应以提出的问题为中心,围绕着中心不断地展开,从而进行扩展探索学习,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对探究式教学法的评价.这一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一节课讲到最后教师都会给出一个评价,而评价的好与坏,主要看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度,以及是否对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有所帮助,有所提高.教师不能单一地看待问题与结果,要多角度多元化的看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之处及时纠正,相反,对待表现积极的学生要加以肯定并加以鼓励.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
  1.对于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认知以及道德素质的水平.一个好的老师,除了应具备超强的教学文化知识以及教学应具备的能力处,还应该时刻关注教学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的趋势.这是一种态度,对教育认真,对学生负责.2.对于学生,要及时准确地指出学生无论是在认知还是在思想当中的不足之处.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采取较为直接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分析和指导.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了解教学的模式,从而更快地适应这种教学方法.3.学生进行探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学习与探讨中一定会有避免不了的问题出现,而出现的问题就是我们进行探究的目的所在.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4.要及时对探究进行总结,并进行整理.经过探究以后,教师要对探究的成果进行及时的汇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探究的结果能够成为一种理论,在今后的学习当中能够加以利用.
  三、加强课堂互动探究
  高效课堂创设是为了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能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认识、强化学生的能力是高效课堂必须要重视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课堂互动探究.通过课堂互动探究,不仅密切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使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继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此外,在这个过程中,互动式的探究将为课堂的热烈实施和高效课堂的创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椭圆”时,涉及“椭圆的定义在解题中的具体运用”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数个例题就椭圆的定义在解题之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解析.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归纳“椭圆的第一定义在何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解题之中”.
  通过互动讨论得出:已经点,结合三角函数知识,求解轨迹的问题;已经椭圆中的关键点,求解焦点三角形的问题;计算距离任意一点到焦点上的距离问题.这样的总结和归纳,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讨论、探究基础上得出有关椭圆的第一定义的一般性规律.总之,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很好地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并且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认识以及照顾到学生的发展,为高效课堂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路径.这些方法都只是笔者自身在教学中的一些简单体验,希望对其他教师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