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加深方向
【作者】 汤健彪
【机构】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滨江学校
【正文】 【摘 要】 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个学生相对薄弱的部分,基础的语序和正确的汉字书写已经成为了写作要求的重中之重,如何提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从写作的困惑方向出发,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讨实际教学方法,希望教师在作文教学上能有所启发。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兴趣写作;教学方法
在部分家长和学生的眼中,作文很难提高分数,然而实际上,除了能够流畅地使用文笔叙述整个故事之外,清晰的文章脉络,适当的措辞的选择,正确的汉字书写,好的故事穿插与叙述都是额外的加分项。作文的写作练习不仅仅是对成绩的一种追求,在学习中所学得的耐心,努力和知识层面的拓展都会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三观形成正确的引导。接下来提出三个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和加深的教学点
一、指导学生亲身体会,注重细节描写
由于网络的发达,许多教师干脆就让孩子在网上寻找写作所需的素材,这样做的确不失为一种便捷的方法,可是由此写出来的文章却会略显空洞与单一,一篇文章如果仅有客观的描述而无主观的心情是难以打动人心的,这样也不会是获得高分的佳作。
在小学时期学生正处于空白阶段,教师的言传身教会让孩子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进行作文教学,指导学生亲身体会加深学生思考,这样的效果不仅仅是体现在写作上,在孩子性格和情绪上也会有一定的显露。比如没有去过动物园的孩子对动物园进行描写的作文可能是这样:今天动物园里有好多人,还有狮子老虎大象这些动物。语句很简洁,没有什么出错的地方,可是孩子所能从网上获得的信息也就这么多了,他无法再想象得更加细致。但亲身体验过去过动物园的孩子就会有更丰满的描述:今天去了动物园里,看到了好多去玩的哥哥姐姐们,还有叔叔阿姨跟我一起合影,我还看到了好大的狮子老虎和大象,还有其他可爱的兔子和小鹿。指导学生写作时,写作素材也许可以通过想象和网上查阅得到,但细节的阐述却无法完善,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发现,有着细节阐述的描写不仅使得事件更加地真实,还能极大地延展文章内容,相信在很多学生写作文时都遇到过咬破笔杆子都想不出来一句话的窘境,这也是因为细节缺失所带来的困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里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体验机会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理论上。为了避免没有真实体验感的素材,我们提倡大量的,真实的生活经验。
二、注重文章拓展与内容丰富的教学
俗话说“熟能生巧”,小学生学习写作刚开始不久,所以一开始并不能很好写出文章,对此教师需要指导循环渐进的练习,就如同破万卷,行万里路一样,经过大量的练习之后就能熟能生巧。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刚开始的时候只需要学生清楚表达,以明晰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于由易到难去丰富文章。教学要求中,小学的作文其实并没有对意境太多的需求,小学阶段所追求的是能够以句子成段落,再以段落成文章,这其中的步骤也并不多,只要教师明确这个教学目标加上学生有足够的积累和想法就能轻易地完成。
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可以尝试让他们写一篇完整的作文,完成从句子到段落的转变,段落到文章的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流程是:先对一个句子拓展,将其丰富成一段话,这与细节描写不同的地方在于有许多的方法可以丰富句子,其目的也不是使内容真实,而是使内容丰满。比如一句话:今天天气真好。这句话可以进行多处的润色,围绕这中心词天气进行填补,加入地点,人物,事件等,如此发展就可以形成一个段落;比如:今天在学校的操场我看见太阳的阳光很灿烂,同学们上体育课都觉得暖洋洋的,活动的气氛也很热烈,我还和小明打了羽毛球,今天的天气真好,大家都比平时活跃了许多。这段话就是围绕着天气展开,加以事件和地点,就形成了一个段落,而文章就是由段落组成,作文刚开始并无太多的要求,只要叙事清晰,语句通畅即可。那么到后面写作水平的提高就在于段落的分别,起转承合。我们都知道讲述一件事情需要事件的起因,也就是总起段落;然后就是事情的发展,这是段落的转折与叙述,也是一篇作文大部分的内容;再然后是事情的转折和结尾,可以看作是承接与结尾;最后还可以加上个人的感想,这样一篇完整的作文就成了。
三、用兴趣教授写作,为学生提供教材案例
学生学习作文与兴趣也有很大的关系,从主观的角度出发比从客观条件下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要在课堂上就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许多的方面都是应该在课堂上展开,例如在课堂上的培训,基础的语法和汉字就不必再说了,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写出优秀作文的学生为大家朗读自己的作文,培养他们对作文的信心和兴趣,对于学生不会的词语鼓励学生自己查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得到成就感,从而自发地对写作产生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教学时注重的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这样没有让学生获得参与的成就感,相反大量繁琐枯燥的方法会让一些学生产生恐惧甚至逆反乃至放弃的想法,这是与初衷背道而驰的。写作应该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主动,融合且多元化的写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写作就不止是手上的事情,参与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训练。结合观察,思维,表达于一体的写作才是正确的写作。教材其实是很好的例子,语文的学习是离不开课本的,学生可以在课本上找到各种类型的文章。小学语文书上的文章通俗易懂,并没有太多高深的句型,语言朴实,却最是动人,比如《落花生》一文,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没有恢弘的句型,简单的叙述和简短的课文就写出了花生与其他植物的不同。我们应该倡导学生多模仿这类文章。
作文是小学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除了分数外,我们还要看到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所收获的。学习写作应该是一件值得认真对待的事情,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条理清晰的写作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帮助都是巨大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还会在以后学习语文其他科目提供不小的帮助,对于学生三观的塑造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小学写作只是作文的一小步,却是最重要的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说的如此了。
参考文献:
[1]刘长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J].新校园(中旬)
[2]胡小霞.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兴趣写作;教学方法
在部分家长和学生的眼中,作文很难提高分数,然而实际上,除了能够流畅地使用文笔叙述整个故事之外,清晰的文章脉络,适当的措辞的选择,正确的汉字书写,好的故事穿插与叙述都是额外的加分项。作文的写作练习不仅仅是对成绩的一种追求,在学习中所学得的耐心,努力和知识层面的拓展都会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三观形成正确的引导。接下来提出三个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和加深的教学点
一、指导学生亲身体会,注重细节描写
由于网络的发达,许多教师干脆就让孩子在网上寻找写作所需的素材,这样做的确不失为一种便捷的方法,可是由此写出来的文章却会略显空洞与单一,一篇文章如果仅有客观的描述而无主观的心情是难以打动人心的,这样也不会是获得高分的佳作。
在小学时期学生正处于空白阶段,教师的言传身教会让孩子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进行作文教学,指导学生亲身体会加深学生思考,这样的效果不仅仅是体现在写作上,在孩子性格和情绪上也会有一定的显露。比如没有去过动物园的孩子对动物园进行描写的作文可能是这样:今天动物园里有好多人,还有狮子老虎大象这些动物。语句很简洁,没有什么出错的地方,可是孩子所能从网上获得的信息也就这么多了,他无法再想象得更加细致。但亲身体验过去过动物园的孩子就会有更丰满的描述:今天去了动物园里,看到了好多去玩的哥哥姐姐们,还有叔叔阿姨跟我一起合影,我还看到了好大的狮子老虎和大象,还有其他可爱的兔子和小鹿。指导学生写作时,写作素材也许可以通过想象和网上查阅得到,但细节的阐述却无法完善,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发现,有着细节阐述的描写不仅使得事件更加地真实,还能极大地延展文章内容,相信在很多学生写作文时都遇到过咬破笔杆子都想不出来一句话的窘境,这也是因为细节缺失所带来的困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里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体验机会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理论上。为了避免没有真实体验感的素材,我们提倡大量的,真实的生活经验。
二、注重文章拓展与内容丰富的教学
俗话说“熟能生巧”,小学生学习写作刚开始不久,所以一开始并不能很好写出文章,对此教师需要指导循环渐进的练习,就如同破万卷,行万里路一样,经过大量的练习之后就能熟能生巧。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刚开始的时候只需要学生清楚表达,以明晰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于由易到难去丰富文章。教学要求中,小学的作文其实并没有对意境太多的需求,小学阶段所追求的是能够以句子成段落,再以段落成文章,这其中的步骤也并不多,只要教师明确这个教学目标加上学生有足够的积累和想法就能轻易地完成。
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可以尝试让他们写一篇完整的作文,完成从句子到段落的转变,段落到文章的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流程是:先对一个句子拓展,将其丰富成一段话,这与细节描写不同的地方在于有许多的方法可以丰富句子,其目的也不是使内容真实,而是使内容丰满。比如一句话:今天天气真好。这句话可以进行多处的润色,围绕这中心词天气进行填补,加入地点,人物,事件等,如此发展就可以形成一个段落;比如:今天在学校的操场我看见太阳的阳光很灿烂,同学们上体育课都觉得暖洋洋的,活动的气氛也很热烈,我还和小明打了羽毛球,今天的天气真好,大家都比平时活跃了许多。这段话就是围绕着天气展开,加以事件和地点,就形成了一个段落,而文章就是由段落组成,作文刚开始并无太多的要求,只要叙事清晰,语句通畅即可。那么到后面写作水平的提高就在于段落的分别,起转承合。我们都知道讲述一件事情需要事件的起因,也就是总起段落;然后就是事情的发展,这是段落的转折与叙述,也是一篇作文大部分的内容;再然后是事情的转折和结尾,可以看作是承接与结尾;最后还可以加上个人的感想,这样一篇完整的作文就成了。
三、用兴趣教授写作,为学生提供教材案例
学生学习作文与兴趣也有很大的关系,从主观的角度出发比从客观条件下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要在课堂上就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许多的方面都是应该在课堂上展开,例如在课堂上的培训,基础的语法和汉字就不必再说了,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写出优秀作文的学生为大家朗读自己的作文,培养他们对作文的信心和兴趣,对于学生不会的词语鼓励学生自己查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得到成就感,从而自发地对写作产生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教学时注重的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这样没有让学生获得参与的成就感,相反大量繁琐枯燥的方法会让一些学生产生恐惧甚至逆反乃至放弃的想法,这是与初衷背道而驰的。写作应该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主动,融合且多元化的写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写作就不止是手上的事情,参与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训练。结合观察,思维,表达于一体的写作才是正确的写作。教材其实是很好的例子,语文的学习是离不开课本的,学生可以在课本上找到各种类型的文章。小学语文书上的文章通俗易懂,并没有太多高深的句型,语言朴实,却最是动人,比如《落花生》一文,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没有恢弘的句型,简单的叙述和简短的课文就写出了花生与其他植物的不同。我们应该倡导学生多模仿这类文章。
作文是小学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除了分数外,我们还要看到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所收获的。学习写作应该是一件值得认真对待的事情,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条理清晰的写作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帮助都是巨大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还会在以后学习语文其他科目提供不小的帮助,对于学生三观的塑造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小学写作只是作文的一小步,却是最重要的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说的如此了。
参考文献:
[1]刘长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J].新校园(中旬)
[2]胡小霞.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