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 李建喜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明村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学科教学的基础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和进行尝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大胆尝试。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优美环境,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必要的说明,对于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教学依据,促进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革命和创新,也为今后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关键词】 课堂艺术;朗读;兴趣;钻研教材;学习气氛

  先来看看我们今日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尽管用上了最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但热闹背后却是师生表情冷漠,举手投足如同操练,连笑容也职业化了。这样的课堂一言以蔽之,课堂里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失活力了。如何才能让课堂焕发活力,充满智慧,成为师生生命意义增值的所在?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而课堂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将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怎样上出“语文味”,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确值得我们认真去探讨、研究。
  一、注重朗读,感悟语言
  语文课首要的任务是读书。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读,要利用多种形式去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如学生自由读、小组读、齐读,教师范读、引读等。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说“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以往教学,我只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就让学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果学生不是东抓一句,西说一点,就是沉默不语。这真是既难为了学生,又和自己过不去。试想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读不懂,又怎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方面,我们的古人做的非常好,“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学生只有把课文读通了,读懂了,读透了,读的有感情了,才会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这时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充满活力。
  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有其多方面的价值和作用的。这种多元价值和作用的体现,在于合理而巧妙地设置读书目标,营造读书环境,设计读书方法,安排读书过程。不能盲目地让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
  总之,文章不是无情物。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多采用朗读、吟诵、表演等方法,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需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索,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借出于吾之心。因为感悟是不能替代的。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堂要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
  我在教《向命运挑战》一文时,由于课堂富于变化,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上课,评估组听课的领导和我校的五年级语文教师进教室坐下后。我灵机一动,便向学生连续提出三个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有什么变化?客人来了,我们该说些什么?那么作为小主人,大家该以什么来招待客人?”这一开场,令学生耳目一新,言之有物。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学生演讲,初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进展顺利。为调动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我向学生保证:今天老师只提一个问题,绝对不提第二个问题。如果同学们猜中了,我就给大家唱一支歌,好不好?同学们一听都乐了。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我唱过歌。当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想问题时,他们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拿起书,边读边想。连听课的老师也参与进来,一心想猜中我要提的问题。五分钟后,猜问题的时刻到了。同学们个个是争先恐后,都希望自己是胜利者。我借机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梳理,比较简单的就让学生直接回答,对有价值的问题,就让学生写到黑板上。一连几个同学,都没说对。这时,有的同学不知所措,有的同学抓耳挠腮。我看火候到了,便告诉他我提的问题是:“这篇课文的题目好不好?为什么?认为不好的改为什么?为什么?”这一问题学生的确没想到,好奇心又一次激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主动到书中去寻找依据、理由。学生在阐述各自的观点时,有的正好能解决黑板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一举两得。
  课堂上最精彩的地方,是我扮演霍金与学生对话。我微笑地问学生:“大家想不想见到霍金?如果霍金到我们班来,要求你只能问三个问题,你准备向他提哪三个?请大家赶快准备。”此时,我看得出,学生的脸上,充满了疑惑而又高兴的神情。两分钟后,我让学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霍金的到来。在学生的热切期盼中,我用温和的说出了具体的事情,他们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便开始了。问者踊跃,答者沉稳、精彩。不时博得师生的阵阵掌声。在对话交流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受到了人物思想的陶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任务完成得很顺利。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灵性,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的生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三、 激发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气氛。
  在激发兴趣同时,他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找课外书或到网络查找最小的哺乳动物,把最感兴趣的一点写出来。让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联结起来,开拓知识视野,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优良契机,把握好这一契机的“火候”,就为培养学生的“要学”与“会学”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四、要认真钻研教材
  特级教师李梦钤说:“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确实如此,当我们把教材真正读懂了,读出味来了,教学方法也就随之而来了。因此,我们要在朗读上下功夫,课文中的每个词务必弄清它的意思,要求运用的,务必弄明白使用范围,首先自己造几个句子,每个生字以及要板书的词语,力求规范,间架结构符合楷书要求。然后再去设计课堂教学就容易多了,语文课也就上的比较简单、轻松,课堂自然就上活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真正地吃透教材和领悟教材,要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与作者息息相通,遥相互应。我们要让课堂里充满“故事”,课堂处于有序和无序的中间地带,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比融化在一起,忘记了别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来研究。让学生在我们的带领下真正走进课文的世界,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被感染,被陶冶,被震撼。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是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地立精神、扬个性、做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