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中职学生心里健康偏差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作者】 苏福军

【机构】 青海省果洛州职业技术学校



【正文】  【摘 要】 在我国现有体制的教育形势下,国家除了重点抓基础教育外,职业教育逐渐也被国家重视起来,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成长阶段出现了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在此提出来,旨在呼吁国家和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重视,提出几点体会与广大的教育者共勉。
  【关键词】 职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对策略

  据调查显示: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从初中开始,他们的人生理想开始有了悄悄的改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毒害,基础较差的他们逐渐远离了老师们的视野,他们被追求名利的人们放在了不愿被人提及的角落里;学校对他们如此,家长也一样,他们就有了一个特殊的代名词——“差生”。于是细心的人就会发现:有些原本活泼可爱的学生变得沉默寡言了,原本还有点奋斗动力的学生经常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了,他们成了老师与家长心目中“打击”的对象。经过长时间的被忽略,原本可以健康成长的心灵发生了扭曲的变化。
  一、职校生心里偏差现状
  (一)胸无大志,得过且过
  从初中毕业开始,大部分的学生选择读中职基本上都是迫于无奈,甚至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学习基础不好,甚至行为习惯也因为初中时受老师的冷落而越来越差,到了中职学校,他们没有认真去总结过去,基本上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没有从头再来的决心,胸无大志。就算当初读普高的学生,如果基础太差,也引不起老师的关注和重视,所以后来考高职,很多学生也是无奈之举。
  (二)社会认可度不高,学生自卑心较强
  由于社会普遍对职校生不太认可,再加上毕业后一些企业在用人上有歧视心理,同学们在就业中四处碰壁,这样就让职校生的自卑心理越来越重,不敢在他人面前提及自己的学习经历,他们认为就是学了一身的本身也得不到大家的肯定。时间长了,他们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他人交流,甚至性格和人格都会变得越来越与社会格格不入。
  (三)戒备心较强,难于沟通
  正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职校生都不愿提及自己的过去,尤其是学习方面的事情。部分学生以往的行为习惯也不好,甚至有过不光彩的经历。所以在与他们的交往中,特别不能触及他们心灵中的敏感区。
  目前职校生这个阵营越来越大,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强,所以我们每个社会人,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要正视他们,多挖掘他们的长处,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中坚强的一分子,而不能任其不良发展成为社会的累赘。基于职校生出现的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应对策略,希望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二、中职生心理偏差调适策略
  (一)树立学生信心,规划别样人生
  职校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好是普遍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做正面的引导,认真分析他们基础知识以外的闪光点,分析原来造成基础差的原因,找找解决的办法。所以首要工作就是帮他们树立信心,看到未来和希望,开辟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规划一种与普通学校学生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1、集体鼓励为面,个别鼓励为点
  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要抓住班会活动,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式,多激发学生未来努力的热情,分析他们自身具有的优点,让他们明白职校生也可以有奋斗的前景和希望。对情况特殊的教育难度大的学生还要进行个别辅导,循序渐进就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2、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
  在思想教育方面,其实有很多的正面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比如有一些曾经从职校毕业的学生,如今已成为企业家、政府公务员、教师等。当然,还要从反面分析胸无大志、妄自菲薄、得过且过的害处。这样正反对比一定会让学生有所触动,让他们看到希望,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规划自己崭新的人生。
  (二)展开健康交往,形成健康人格
  作为职校的学生,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许多学生由于在以往阶段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也不被老师所关注,甚至成为被老师遗忘的角落,许多学生形成了自卑心理。单亲家庭在中职学校也很常见,由于得不到完整的家庭关爱,成了没人管没人要的孩子,于是在性格上形成孤僻、冷漠、暴躁易怒等习惯。由于以上原因,大大阻碍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交流,社交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了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在集体中进行正常交往,形成健康的人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现管理者及学生的愿望。
  (三)搞好双基培训,体现自我价值
  职校生的自我价值主要表现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为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职校生的理想和追求,也是大部分学生当初选择职校的重要原因。所以,每个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别忘了学生的主要需求。
  1、从实际出发,精设文化基础课程。到职校读书的绝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课都比较差,特别表现在数学、英语等科目上。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设置课程上,应体现职校特色,重专业培训,适量减少文化基础课程。除专业课外,还应该加入一些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应用写作、普通话、书法、演讲、礼仪、英语口语、法律、文娱、体育等课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听不懂数学和英语而酣睡课堂。当然,对基础稍好的学生也可分层次教学,总之要将实用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学习生活提供保障。要培养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没有完备的设施是不行的,只在纸上谈兵,技能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如果学生学不到真才实学是呆不下去的。同时,大量的实训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学校必须要用大量资金建设各专业的实作室,做到人人动手,人人过关。另外,教学楼、学生宿舍和活动场所也是不能忽视的,优美的学习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三、小结
  总之,现代职校生的不健康心理正呈多元化、复杂化发展趋势,以上所感只是冰山一角,要让职业教育这块阵地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坚强阵地,还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多去研究和关注职校生的生活,努力探究一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