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中“享受”数学

【作者】 林占花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中学



【正文】  【摘 要】 初二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此时期学生能否在“享受”中学习数学课程,直接会影响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情况。让学生在数学中“享受”数学,已成为目前广大初中数学老师都在研究的课题。本文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问题三个角度着手,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中“享受”数学的策略,期望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 初二数学;生活化;享受数学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必将回归到生活中去。这就需要老师注重将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养成从生活角度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也是目前我国新课改的重要方向之一。只有将数学教学不断生活化,才能够把握好数学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应用价值,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全新的、正确的数学观,让学生为数学课程所散发的魅力折服,真正的实现在享受中学习数学课程的目的。
  一、注重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需要老师将教材作为挖掘生活资源的出发点,能将数学课程与生活完美的结合起来,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能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难题。比如在学习《正数与负数》相关内容时,为了实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可以巧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地下地上几层等融入到教学中,这样能使学生轻松的理解与区分正负数,降低了基础知识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应用的理解。
  二、注重对数学教学过程进行生活化处理
  1、生活化的导入
  导入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所在,想要实现课堂导入的生活化,需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例,这样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生的接受新知识、吸收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及探究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垂直平分线》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着手来设计导入。即要在甲乙两个超市旁边建设一个停车场,如何能确保此停车场距离甲乙两地距离相同呢?这样的生活化疑问导入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又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有一箭双雕之效。
  2、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能否进行生活化学习十分关键的,老师需要从教学目标及学生着手,加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联度,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并要遵循学生间的差异及生活经验等的不同,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动手实践的习惯,使得学生乐于不断发表自己的学习见解,真正的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感的目的。
  3、设计生活化的数学例题
  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较少,且有些例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需要老师以生活为出发点来合理选择、设计数学例题,提升数学例题的生活化,这样能为学生数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教材目标考虑其中,设计出创新的初中数学例题设计过程。
  4、以服务生活着手强化数学练习题目的生活化
  数学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对练习题的强化过程,因此,想要实现以服务生活为导向强化数学练习题目的生活化亩地。首先,要延伸数学教材,从看得见、用得着角度着手来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对数学情感的体验。比如在学习完《轴对称》相关内容之后,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进行图案剪纸的实践性作业,此作业既能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最关键的是能达到强化所学知识的目的,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高层次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三、注重对数学探究问题进行生活化处理
  1、加强对学生数学日记意识的培养
  不仅语文教学中可以安排日记作业,数学课程也可以如此,可以每天给学生布置写日记的任务,将学习中的难题、趣事、有效学习方式、思维过程等进行记录,每天记录“我和数学”的趣事。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让学生从生活角度更好理解所学知识。或者让学生每天设计生活性的题目,可以从家庭、社会、学校等生活场所总结某些事情利用了某些数学知识,加强生活与数学的结合,提升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使教学真正的在生活中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
  2、设计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的学习必然离不开实践活动,因而老师需要精心设计数学实践活动,比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相关内容时,可以巧用学生的身高、成绩、年龄等生活元素来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享受”数学。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此时期如果能将数学教学内容、过程、问题设计的生活化,则能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角度来认识、分析与思考数学课程,自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需要老师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生活化研究,真正给予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陈碧芬,张维忠,唐恒钧.“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回顾与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 2012(01)
  [2]刘海燕.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