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音乐基础知识教学
【作者】 祁 萍
【机构】 新疆石河子市总场一中
【正文】 【摘 要】 音乐正是借助于有节律的音响运动,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感之于心,寻之于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净化人的心灵。所以,音乐教育活动不是孤立的艺术,它本质上是一种依托于文化土壤中的情感教育。而基础知识教育是中学音乐教育的基础部分。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认识音乐提高音乐的学习能力,并能起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作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学音乐课堂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
【关键词】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规律;倾听
一代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些名言都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和创造音乐。音乐基础知识正是通向音乐教育殿堂的桥梁,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钥匙。要想更深入的学习、理解音乐作品,更好的把握、表现、创造音乐,必须掌握好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如何更好的搞好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工作,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关心的一个大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基础知识课,是有规律可循的
作为基础知识课,是有规律可循的。以下几种练习策略可供选择使用。1. 以为单位进行组合练习,(均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拍为单位的方法,并且了解一拍之内有哪些可能的组合形式,⒉划分小节、掌握节拍的概念单个音符并不表示音的强弱关系,也没有旋律起伏的走向,只有在节拍意义中才展示了它在小节内处于什么位置及作用,所以必须以拍为单位进行。⒊掌握音符的时值学生对于音符的长短(时值)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具体音符在小节内长远什么位置,该唱多少拍,则需要认真计算,如4/4拍,它的每个小节并不都是全音符,只是相当于全音符时值的几个音,爱护就要求学生有对于音符的换算能力。这些相等关系必须学清楚,否则,学生对于一小节内为什么有这样多的八分或十分音符的概念不清。这看来是在做数学游戏,而这一关必须过,能够自如的运用音符,才能处理好音的长短、强弱。⒋、改错练习巩固学生知识,并且要使知识学得活,需通过练习来巩固,可做改错练习,一是音符时值的等值改。⒌、听写练习先让学生听琴模唱,可以听旋律音程、音组,简单的乐句,先把唱名唱清楚,随后要求学生写出来,逐渐扩大到4-6小节,教师要多次在黑板上核对,使学生能正确的组合、表达、书写。这样音准能够迅速提高。6、填空练习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教师的琴声下,把强拍音写下来,把弱拍音用( )留着,让学生听琴后把音补写出来;另一种,把学生熟悉的歌曲,有意将曲调写不完整,让学生自己在黑板上填写,其他学生校正,提高书写能力,使会唱的能写出来,学生认为自己有音乐细胞,愿意同教师配合,也就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7、背写曲调练习音乐也要背写?最初学生会感到惊奇;好象只有语文、外语才能背写,难怪有些学生曾经用汉字背读法,背了一晚上“的五五五 五五五三五 六五三二三五”(即《卖报歌》 曲调)结果一事无成。事实上,如果学生有了基本知识和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后,完全可以从被写乐句发展至背写乐段,要使学生有自信的能力感。我们发展学生音乐方面才能,其目的不是要把音乐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那是专门学校的任务。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形成对艺术的才能。”《大纲》指出:“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听觉和记忆力、想象力,获得音乐表现手段和有关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感受音乐。”托尔斯泰说得好:“要想学生学的好,就要使他热心学习。”就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音乐知识之门的钥匙,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系统性、延续性的有效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动手用脑的创造能力和习惯,这种独立思考和具有自信的个性,将对其它学科知识的纵深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变静为动,突出音乐的形象流动性
将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相结合,突出音乐的音响性、流动感,立体化的感知学习内容。
(一)关于基本大调音阶。
1234567 这是学生们一提到音乐首先会想到的一组音阶。但是各音间准确的音高半音关系往往被忽略。我在教学中,首先利用键盘挂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黑白键的联系与区别,全音半音的位置关系,建立起大调各音间“全全半全全全半”的音高关系。然后老师用钢琴弹奏音阶,学生听辨音高关系的变化规律,随琴轻轻哼唱。最后,辅以“柯尔文手势”来表演音阶,让学生们边用手势表演,边随琴练唱音阶。
(二)关于基本音符和拍子。
基本音符和常用拍子是识谱、学习旋律的必备知识,单纯的认音符学拍子是没有音乐的感染力的,只有将它们融进具体的音乐作品中,才会富有音乐的灵动性、生命力。
三、倾听感受,提升音乐的表现与创造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将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多变化手段和方法,紧密的围绕着倾听和感受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更好的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
(一)“听谱”教学。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听”音乐,一般以听为主,以看为辅,比如传统的“识谱”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被称为“听谱”教学。我从初中一年级开始一直坚持听谱教学,即学会唱歌后,再教学生听唱曲谱、背唱曲谱,结果一年多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学生能背唱好几首曲谱。慢慢地,他们也熟悉了音符的唱名,并能把唱名与音高很好地联系起来,而且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也并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强加给他们,他们学会歌曲后再听唱曲谱,自然很快便把握曲谱的节奏了。
(二)节奏模仿与创编。
学习基本节奏时,为加强学生的兴趣性,培养他们的节奏感,我让学生去倾听去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节奏。
总之,“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是我们的教育方向。正如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所说:“为了了解艺术作品,需要有崇高的爱并理解和声、旋律、节奏、声部进行、音色和细微色彩作用。”在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抓住音乐教学的专业艺术特色,尝试多范围多角度的教学思路,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立体化等生动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讲、听、说、练、演、编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在音乐教育的愉悦中,获得更高境界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规律;倾听
一代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些名言都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和创造音乐。音乐基础知识正是通向音乐教育殿堂的桥梁,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钥匙。要想更深入的学习、理解音乐作品,更好的把握、表现、创造音乐,必须掌握好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如何更好的搞好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工作,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关心的一个大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基础知识课,是有规律可循的
作为基础知识课,是有规律可循的。以下几种练习策略可供选择使用。1. 以为单位进行组合练习,(均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拍为单位的方法,并且了解一拍之内有哪些可能的组合形式,⒉划分小节、掌握节拍的概念单个音符并不表示音的强弱关系,也没有旋律起伏的走向,只有在节拍意义中才展示了它在小节内处于什么位置及作用,所以必须以拍为单位进行。⒊掌握音符的时值学生对于音符的长短(时值)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具体音符在小节内长远什么位置,该唱多少拍,则需要认真计算,如4/4拍,它的每个小节并不都是全音符,只是相当于全音符时值的几个音,爱护就要求学生有对于音符的换算能力。这些相等关系必须学清楚,否则,学生对于一小节内为什么有这样多的八分或十分音符的概念不清。这看来是在做数学游戏,而这一关必须过,能够自如的运用音符,才能处理好音的长短、强弱。⒋、改错练习巩固学生知识,并且要使知识学得活,需通过练习来巩固,可做改错练习,一是音符时值的等值改。⒌、听写练习先让学生听琴模唱,可以听旋律音程、音组,简单的乐句,先把唱名唱清楚,随后要求学生写出来,逐渐扩大到4-6小节,教师要多次在黑板上核对,使学生能正确的组合、表达、书写。这样音准能够迅速提高。6、填空练习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教师的琴声下,把强拍音写下来,把弱拍音用( )留着,让学生听琴后把音补写出来;另一种,把学生熟悉的歌曲,有意将曲调写不完整,让学生自己在黑板上填写,其他学生校正,提高书写能力,使会唱的能写出来,学生认为自己有音乐细胞,愿意同教师配合,也就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7、背写曲调练习音乐也要背写?最初学生会感到惊奇;好象只有语文、外语才能背写,难怪有些学生曾经用汉字背读法,背了一晚上“的五五五 五五五三五 六五三二三五”(即《卖报歌》 曲调)结果一事无成。事实上,如果学生有了基本知识和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后,完全可以从被写乐句发展至背写乐段,要使学生有自信的能力感。我们发展学生音乐方面才能,其目的不是要把音乐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那是专门学校的任务。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形成对艺术的才能。”《大纲》指出:“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听觉和记忆力、想象力,获得音乐表现手段和有关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感受音乐。”托尔斯泰说得好:“要想学生学的好,就要使他热心学习。”就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音乐知识之门的钥匙,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系统性、延续性的有效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动手用脑的创造能力和习惯,这种独立思考和具有自信的个性,将对其它学科知识的纵深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变静为动,突出音乐的形象流动性
将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相结合,突出音乐的音响性、流动感,立体化的感知学习内容。
(一)关于基本大调音阶。
1234567 这是学生们一提到音乐首先会想到的一组音阶。但是各音间准确的音高半音关系往往被忽略。我在教学中,首先利用键盘挂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黑白键的联系与区别,全音半音的位置关系,建立起大调各音间“全全半全全全半”的音高关系。然后老师用钢琴弹奏音阶,学生听辨音高关系的变化规律,随琴轻轻哼唱。最后,辅以“柯尔文手势”来表演音阶,让学生们边用手势表演,边随琴练唱音阶。
(二)关于基本音符和拍子。
基本音符和常用拍子是识谱、学习旋律的必备知识,单纯的认音符学拍子是没有音乐的感染力的,只有将它们融进具体的音乐作品中,才会富有音乐的灵动性、生命力。
三、倾听感受,提升音乐的表现与创造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将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多变化手段和方法,紧密的围绕着倾听和感受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更好的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
(一)“听谱”教学。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听”音乐,一般以听为主,以看为辅,比如传统的“识谱”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被称为“听谱”教学。我从初中一年级开始一直坚持听谱教学,即学会唱歌后,再教学生听唱曲谱、背唱曲谱,结果一年多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学生能背唱好几首曲谱。慢慢地,他们也熟悉了音符的唱名,并能把唱名与音高很好地联系起来,而且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也并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强加给他们,他们学会歌曲后再听唱曲谱,自然很快便把握曲谱的节奏了。
(二)节奏模仿与创编。
学习基本节奏时,为加强学生的兴趣性,培养他们的节奏感,我让学生去倾听去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节奏。
总之,“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是我们的教育方向。正如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所说:“为了了解艺术作品,需要有崇高的爱并理解和声、旋律、节奏、声部进行、音色和细微色彩作用。”在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抓住音乐教学的专业艺术特色,尝试多范围多角度的教学思路,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立体化等生动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讲、听、说、练、演、编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在音乐教育的愉悦中,获得更高境界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