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时效性的探究
【作者】 王红芳
【机构】 新疆实验中学
【正文】 高中生物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课程,书中穿插了许多实验,有验证性的,有探究性的。这些实验都要求在课堂上完成。在短短一节课时间内,用所给的实验材料,按照严格的实验步骤去完成一个验证实验或探究试验,这对学生来说,只能算是做过了。他们无法从中打下扎实的基础,或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限制了他们知识迁移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却依赖于这些点点滴滴的实验积累,因此既要沿袭传统的实验方式,又要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就必须采取一些新的对策。
一、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实验兴趣
很多学生都喜欢做实验,但是,假如象以往一样流于形式,只是重复教科书上的实验步骤,结果常常是学生兴致勃勃的来,无精打采的走。一节实验课下来,学生往往感觉不到自己在做实验,而是被动的跟着模仿,实验课也就变成了加深记忆实验原理、过程和结果的课,与坐在教室里没有多少区别。久而久之,不但没有想做实验的念头,反而把实验当做负担,懒得做。
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不死板的流于形式,又激发学生做实验的热度呢?我们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受到约束的同时,半自主的进行对应的课堂实验。比如,同一个实验可以有不同的取材,我们在进行“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时,书上是用菠菜提取叶绿素,可做实验的时候本地还没有新鲜的菠菜,因此鼓励学生就地取材,现采现做,只要叶片是深绿、质软、新鲜即可。根据学生的喜好,有用小叶女贞叶的,有用白菜叶的,也有选择韭菜等等。因为选材不同,结果比的方式就更多了。有同一材料结果差异的比法,有不同材料结果差异的比法,哪种材料做出来的结果普遍明显,在对比中思考,在对比中产生兴奋。学生为了发现而来,为了有所发现而走下实验课堂,满心的欢喜溢于言表。诸如此类的实验很多,比如“验证酶具有高效性”,有的学生选用书本上用的猪肝,有的学生选择本地的红薯、马铃薯,实验结果都明显体现出“酶具有高效性”这一特点。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还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自己做好充分准备分才走进实验室
这点非常重要,以往的教师也提出课前要预习,可是学生通常是随随便便看看书,甚至很多时候连书都没有看。老是想着实验前老师会告诉步骤的,带着这种依赖的心理来做实验。结果实验做得匆匆忙忙,糊里糊涂,实验是做了,但毫无效果。我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学生实验不能白做,做实验的1-2天前告诉他们,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带着自己写好的实验原理和主要材料(有时可以选材不同)、简洁步骤来上实验课,让学生成为做实验的主人。但老师的工作并不能省,同样也要写出一般步骤,好让学生对比修正。比如,在做“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这个实验时,学生列出实验原理,材料,主要步骤才来做实验,结果做起来得应心手。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细胞质流动不太明显,怎么解决,其他替代材料如何选择,需要什么样的标准。在细节上经过教师指导,学生这节课收获不少,效率大大提高。
三、保证学生实验的完整性
保证学生实验的完整性,是一节实验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迁移能力的基本保障。有些实验某些步骤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相应的课时有限。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有些教师往往代替学生做好一些重要的步骤。结果学生没有完整的进行实验过程,导致对整个实验的模糊感觉。影响实验课的效果,久而久之影响到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比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洋葱根尖的培养,在上实验课之前的一个星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教室里用广口玻璃瓶培养。另外,在课前准备好新鲜的四季葱根,可以代替长不好的洋葱根。第一个班做实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做好解离和漂洗这两步,学生利用染色时需要等待的时间,再让学生去做解离和漂洗这两步,为下一个班的实验进行洋葱根的解离和漂洗。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又能保证实验课的时效性,同时保持实验的完整性。以往为了避免等候过久,这两步通常是由老师完成的,学生在四十五分钟的课时中做完了这个实验但缺乏了两步重要的步骤,影响实验效果。经过这样调整,学习的过程完整了,也大大的加深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以及迁移能力的培养。加上教师适当地进行一些提醒、建议和指导,学生便能更深程度的掌握实验技能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教育为双向教育、多向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人针对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时效性积累的几点经验,也是在加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生物实验素养,重视实验情感的诱发、提升生物实验兴趣,调动每个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加强对学生实验过程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实验兴趣
很多学生都喜欢做实验,但是,假如象以往一样流于形式,只是重复教科书上的实验步骤,结果常常是学生兴致勃勃的来,无精打采的走。一节实验课下来,学生往往感觉不到自己在做实验,而是被动的跟着模仿,实验课也就变成了加深记忆实验原理、过程和结果的课,与坐在教室里没有多少区别。久而久之,不但没有想做实验的念头,反而把实验当做负担,懒得做。
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不死板的流于形式,又激发学生做实验的热度呢?我们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受到约束的同时,半自主的进行对应的课堂实验。比如,同一个实验可以有不同的取材,我们在进行“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时,书上是用菠菜提取叶绿素,可做实验的时候本地还没有新鲜的菠菜,因此鼓励学生就地取材,现采现做,只要叶片是深绿、质软、新鲜即可。根据学生的喜好,有用小叶女贞叶的,有用白菜叶的,也有选择韭菜等等。因为选材不同,结果比的方式就更多了。有同一材料结果差异的比法,有不同材料结果差异的比法,哪种材料做出来的结果普遍明显,在对比中思考,在对比中产生兴奋。学生为了发现而来,为了有所发现而走下实验课堂,满心的欢喜溢于言表。诸如此类的实验很多,比如“验证酶具有高效性”,有的学生选用书本上用的猪肝,有的学生选择本地的红薯、马铃薯,实验结果都明显体现出“酶具有高效性”这一特点。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还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自己做好充分准备分才走进实验室
这点非常重要,以往的教师也提出课前要预习,可是学生通常是随随便便看看书,甚至很多时候连书都没有看。老是想着实验前老师会告诉步骤的,带着这种依赖的心理来做实验。结果实验做得匆匆忙忙,糊里糊涂,实验是做了,但毫无效果。我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学生实验不能白做,做实验的1-2天前告诉他们,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带着自己写好的实验原理和主要材料(有时可以选材不同)、简洁步骤来上实验课,让学生成为做实验的主人。但老师的工作并不能省,同样也要写出一般步骤,好让学生对比修正。比如,在做“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这个实验时,学生列出实验原理,材料,主要步骤才来做实验,结果做起来得应心手。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细胞质流动不太明显,怎么解决,其他替代材料如何选择,需要什么样的标准。在细节上经过教师指导,学生这节课收获不少,效率大大提高。
三、保证学生实验的完整性
保证学生实验的完整性,是一节实验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迁移能力的基本保障。有些实验某些步骤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相应的课时有限。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有些教师往往代替学生做好一些重要的步骤。结果学生没有完整的进行实验过程,导致对整个实验的模糊感觉。影响实验课的效果,久而久之影响到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比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洋葱根尖的培养,在上实验课之前的一个星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教室里用广口玻璃瓶培养。另外,在课前准备好新鲜的四季葱根,可以代替长不好的洋葱根。第一个班做实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做好解离和漂洗这两步,学生利用染色时需要等待的时间,再让学生去做解离和漂洗这两步,为下一个班的实验进行洋葱根的解离和漂洗。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又能保证实验课的时效性,同时保持实验的完整性。以往为了避免等候过久,这两步通常是由老师完成的,学生在四十五分钟的课时中做完了这个实验但缺乏了两步重要的步骤,影响实验效果。经过这样调整,学习的过程完整了,也大大的加深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以及迁移能力的培养。加上教师适当地进行一些提醒、建议和指导,学生便能更深程度的掌握实验技能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教育为双向教育、多向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人针对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时效性积累的几点经验,也是在加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生物实验素养,重视实验情感的诱发、提升生物实验兴趣,调动每个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加强对学生实验过程培养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