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发酵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
【作者】 陈贵芝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
【正文】 【摘 要】 教材中的实验只是让学生对发酵有感性的认识,没有深入探究,实验需要时间过长,不适宜课堂演示。针对这一情况我对实验设计和实验装置都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实验器材简单易得且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好。
【关键词】 发酵现象;实验改进
发酵现象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中的演示实验。我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认为:教材中的实验只是让学生对发酵有感性的认识,没有深入探究。该实验反应条件不明确,反应时间难易控制,实验需要时间过长,不适宜课堂演示。课本演示实验装置只能证明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了气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酵母菌在发酵时也产生了酒精,而实验并没有关注这一点。本实验不能说明发酵现象是由酵母菌和营养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实验改进
针对这一情况我对实验设计和实验装置都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实验设计方面:
1、在原实验基础上增设三个对照试验,以弥补原实验的不足。下面是我设计的对照实验。
2、明确了实验条件(水的温度),且实验过程中用水浴保温,加快实验速率,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3、探究发酵产物,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闻到芳香的甜酒气味,说明发酵产生了酒精。
实验装置方面:
1、改进后的实验器材有四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较硬塑料瓶、气球、干酵母、白糖、凉开水、温开水、烧杯、输液管、澄清的石灰水、试管、自制水槽、筷子、勺子等。
我用输液管代替带导管的橡皮塞,用筷子代替玻璃棒,用废弃的塑料瓶代替反应容器,自制水槽。
2、改进后的优点
自制实验器材,实验器材简单易得、使实验更贴近生活,提高实验操作的可行性,且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好。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适宜在温暖和富含糖分的环境中生存。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在有氧环境中能将糖分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环境中则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过程
先在烧杯中配置40摄氏度的温水用于实验备用,在水槽中配置45摄氏度的温水用于水浴保温。(水浴槽口大,水温降温快,为保证实验效果,温度稍高)下面我依据对照实验进行操作,在1号瓶加入温水、干酵母、白糖。2号瓶加入温水、白糖。3号瓶加入温水、干酵母。4号瓶加入凉开水、干酵母、白糖。搅拌均匀后将1、2、3号瓶放在水槽中水浴保温,4号瓶不做处理,观察到1号瓶有气泡产生时,将1、2、3、4号瓶套上气球,观察现象。过一段时间后,看到1号瓶有气泡冒出,且气球慢慢的鼓起来。2、3、4、号瓶没有反应,气球依然干瘪。可说明发酵的条件和原料。检验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可将输液管的一端放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用输液管的针头扎1号瓶中的气球,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同时闻到了发酵后特殊的甜酒的芳香气味,说明发酵过程还产生了酒精。
经过改进后的实验不仅让我们很快观测到了气泡和气球的胀大,检测出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同时让我们知道了发酵需要酵母菌和营养物质共同作用,适宜的温度会加快发酵的速度。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对照实验的设置,使实验进行的更加深入,效果明显,结论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
[2]《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关键词】 发酵现象;实验改进
发酵现象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中的演示实验。我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认为:教材中的实验只是让学生对发酵有感性的认识,没有深入探究。该实验反应条件不明确,反应时间难易控制,实验需要时间过长,不适宜课堂演示。课本演示实验装置只能证明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了气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酵母菌在发酵时也产生了酒精,而实验并没有关注这一点。本实验不能说明发酵现象是由酵母菌和营养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实验改进
针对这一情况我对实验设计和实验装置都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实验设计方面:
1、在原实验基础上增设三个对照试验,以弥补原实验的不足。下面是我设计的对照实验。
2、明确了实验条件(水的温度),且实验过程中用水浴保温,加快实验速率,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3、探究发酵产物,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闻到芳香的甜酒气味,说明发酵产生了酒精。
实验装置方面:
1、改进后的实验器材有四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较硬塑料瓶、气球、干酵母、白糖、凉开水、温开水、烧杯、输液管、澄清的石灰水、试管、自制水槽、筷子、勺子等。
我用输液管代替带导管的橡皮塞,用筷子代替玻璃棒,用废弃的塑料瓶代替反应容器,自制水槽。
2、改进后的优点
自制实验器材,实验器材简单易得、使实验更贴近生活,提高实验操作的可行性,且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好。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适宜在温暖和富含糖分的环境中生存。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在有氧环境中能将糖分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环境中则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过程
先在烧杯中配置40摄氏度的温水用于实验备用,在水槽中配置45摄氏度的温水用于水浴保温。(水浴槽口大,水温降温快,为保证实验效果,温度稍高)下面我依据对照实验进行操作,在1号瓶加入温水、干酵母、白糖。2号瓶加入温水、白糖。3号瓶加入温水、干酵母。4号瓶加入凉开水、干酵母、白糖。搅拌均匀后将1、2、3号瓶放在水槽中水浴保温,4号瓶不做处理,观察到1号瓶有气泡产生时,将1、2、3、4号瓶套上气球,观察现象。过一段时间后,看到1号瓶有气泡冒出,且气球慢慢的鼓起来。2、3、4、号瓶没有反应,气球依然干瘪。可说明发酵的条件和原料。检验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可将输液管的一端放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用输液管的针头扎1号瓶中的气球,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同时闻到了发酵后特殊的甜酒的芳香气味,说明发酵过程还产生了酒精。
经过改进后的实验不仅让我们很快观测到了气泡和气球的胀大,检测出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同时让我们知道了发酵需要酵母菌和营养物质共同作用,适宜的温度会加快发酵的速度。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对照实验的设置,使实验进行的更加深入,效果明显,结论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
[2]《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