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少数地区教学质量提高方法策略
【作者】 才让拉毛
【机构】 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教育局
【正文】 【摘 要】 在教学中,大多教师都会选择课堂教学的方法,对学生更便于管理。但是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使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方式方法运用不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抵触学习。本文将对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两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教学思想;教学艺术;教学质量;策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方针实施后,对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学观念进行了改革,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人才。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单一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应试思想、不重视学生教学主体位置等,严重制约学生的进步,阻碍学生的发展。当教学质量逐渐下降,教师开始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想要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根本,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从而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
1、打破沉默课堂,转变课堂教学思想
我们知道,在教与学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学生学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作为掌握知识的主动者是教学中的主体,教为学而存在,教师教学的目的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以实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意识与探索精神,就可能出现沉默课堂。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思想,打破沉默的课堂教学,才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意识与探索精神。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1.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师生关系,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形成沉默课堂的主要原因。从教师的知识讲解、教学步骤等教学环节的安排来看似乎是无从挑剔的。但是,老师只顾自己讲解,学生由于知识和思维的局限性以及个性的差导,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如果老师不前善于观察、了解,还是继续自己的内容,那么学生就越来越没有兴趣了。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应该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上,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
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时刻牢记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而不是储存信息和按程序机械运算的电子计算机,要随时观察他们的课堂反应,通过这些反应来判断学生思维是否活跃,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总是处于一种活跃状态。这种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确立和加强,由“你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的一句批评或者指责都会严重伤害生的自尊心。对于生来说,他们渴望教师的表扬和尊重,尤其是一些学困生,他们害怕别人指责的动作和眼神,当教师不理解自己的做法时或者曲解了自己的意思,就会产生委屈,感受到自尊心被践踏,对学习等丧失兴趣。因此,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指责,应该在充分了解情况后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同时也会对教师产生尊敬的情愫。在不断学习中,学生由于智力等方面的原因,班级内常常会出现分层的情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于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并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逐渐提高学习成绩。
1.3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
学生的学习品质(包括思想、意志、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是学习发展的内因。而教师的教课行为是学习发展的外因。这种外因,一定要根据学生群体内因特点和性质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产生教学效果。还有一点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提问中,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倾向和反应。如果教师把握不准这种倾向和反应,就可能出现沉默课堂。为此,教师就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2.1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改变教学观念,认识和掌握教学规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提高课堂授课艺术。
2.2讲课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它要求紧凑、集中,课堂讲授最忌多而杂。讲课讲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到少而精,犯多而杂的毛病,其症结有二:一是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二是不懂少而精的重要性。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这种不良的课堂教学结果。课堂讲授要做到少而精,教师要分清主次,精选教学内容,主要讲重点、难点,关键还包括讲方法、讲思路、讲学习过程,有些问题要讲得深刻,要进清、讲透,使学生学精、学通,有些问题要讲得含蓄,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这样讲授,言简而意赅,学生有回味学习的余地和兴趣。
2.3讲课要条理分明,逻辑性强
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有一条明确的思路,而且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引到这条思路上来,供师生同步思维,千万不能东―榔头,西一棒子,搅得学生思维紊乱。另外,教师要注重教学知识的逻辑性,结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认识过程,顺着思路把各个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教师讲起来有条不紊。学生听起来抓住要领,为了体现讲授内容的条理,正确地利用板书是非常必要的。
2.4用词要准确,表达要清楚,语言要生动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交际的工具,教师在课堂上要凭借语言传播知识,用词必须准确,表达要清楚,表现在解释定义要精确,分析问题要透彻,结论要精练,同时讲课语言要生动,使学生轻松地领会教师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刻意旨。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想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断加强自身教学能力,改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中的公正平等。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浅议“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学管理工作[J]. 司泰祥.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6(11)
【关键词】 教学;教学思想;教学艺术;教学质量;策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方针实施后,对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学观念进行了改革,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人才。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单一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应试思想、不重视学生教学主体位置等,严重制约学生的进步,阻碍学生的发展。当教学质量逐渐下降,教师开始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想要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根本,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从而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
1、打破沉默课堂,转变课堂教学思想
我们知道,在教与学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学生学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作为掌握知识的主动者是教学中的主体,教为学而存在,教师教学的目的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以实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意识与探索精神,就可能出现沉默课堂。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思想,打破沉默的课堂教学,才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意识与探索精神。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1.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师生关系,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形成沉默课堂的主要原因。从教师的知识讲解、教学步骤等教学环节的安排来看似乎是无从挑剔的。但是,老师只顾自己讲解,学生由于知识和思维的局限性以及个性的差导,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如果老师不前善于观察、了解,还是继续自己的内容,那么学生就越来越没有兴趣了。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应该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上,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
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时刻牢记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而不是储存信息和按程序机械运算的电子计算机,要随时观察他们的课堂反应,通过这些反应来判断学生思维是否活跃,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总是处于一种活跃状态。这种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确立和加强,由“你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的一句批评或者指责都会严重伤害生的自尊心。对于生来说,他们渴望教师的表扬和尊重,尤其是一些学困生,他们害怕别人指责的动作和眼神,当教师不理解自己的做法时或者曲解了自己的意思,就会产生委屈,感受到自尊心被践踏,对学习等丧失兴趣。因此,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指责,应该在充分了解情况后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同时也会对教师产生尊敬的情愫。在不断学习中,学生由于智力等方面的原因,班级内常常会出现分层的情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于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并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逐渐提高学习成绩。
1.3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
学生的学习品质(包括思想、意志、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是学习发展的内因。而教师的教课行为是学习发展的外因。这种外因,一定要根据学生群体内因特点和性质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产生教学效果。还有一点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提问中,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倾向和反应。如果教师把握不准这种倾向和反应,就可能出现沉默课堂。为此,教师就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2.1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改变教学观念,认识和掌握教学规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提高课堂授课艺术。
2.2讲课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它要求紧凑、集中,课堂讲授最忌多而杂。讲课讲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到少而精,犯多而杂的毛病,其症结有二:一是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二是不懂少而精的重要性。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这种不良的课堂教学结果。课堂讲授要做到少而精,教师要分清主次,精选教学内容,主要讲重点、难点,关键还包括讲方法、讲思路、讲学习过程,有些问题要讲得深刻,要进清、讲透,使学生学精、学通,有些问题要讲得含蓄,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这样讲授,言简而意赅,学生有回味学习的余地和兴趣。
2.3讲课要条理分明,逻辑性强
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有一条明确的思路,而且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引到这条思路上来,供师生同步思维,千万不能东―榔头,西一棒子,搅得学生思维紊乱。另外,教师要注重教学知识的逻辑性,结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认识过程,顺着思路把各个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教师讲起来有条不紊。学生听起来抓住要领,为了体现讲授内容的条理,正确地利用板书是非常必要的。
2.4用词要准确,表达要清楚,语言要生动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交际的工具,教师在课堂上要凭借语言传播知识,用词必须准确,表达要清楚,表现在解释定义要精确,分析问题要透彻,结论要精练,同时讲课语言要生动,使学生轻松地领会教师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刻意旨。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想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断加强自身教学能力,改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中的公正平等。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浅议“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学管理工作[J]. 司泰祥.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