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班级实施精细化管理的 过程性、综合性评价策略
【作者】 韦庆林
【机构】 广西北流市南园明德小学
【正文】 【摘 要】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和基本思想。正确规范是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合理引导是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及时纠正是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良好的班集体一定要有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民主、平等的管理理念,才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地成长,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亲历童年点点滴滴的快乐。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告诉我:评价方式应根据各个阶段教育教学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选用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过程性;综合性;评价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逐渐摸索出一些适用于小学生的有效评价方式。当然我也发现,就如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一样,也没有完美无缺的评价方式。一线的班主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评价策略,而学生对同一评价方式,长时间之后也会兴趣缺失,需要不断地改进评价策略,以此来激励学生,让学生逐渐拥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一、精细化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班规,实施班级量化管理
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班级管理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的深化,是班级管理的一种内在需求,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层次更新的必然之路。在制定班规时,不可存有独裁主义,不能罔顾学生的意见与感受而偏执己见。因为制定可操作性的包容班级管理目标、奖分原则、扣分细则等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会对班级管理有莫大的帮助,故要集思广听,才使班规完美。对相应管理工作和学生常规以分数量化,专人考核纪录,每月一次综合测评,进行相应奖惩。这样形成了立体、交错式的班级管理网络,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凝聚了班级集体意识和团体荣誉感,确保了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力度及针对性。与此同时,完善了检查反馈制度,不仅班长、值日班干、值勤人员随时监督,作为班主任的我按照学校精细化管理要求到位,及时将检查、指导情况以月考核形式反馈到责任人手中,进行整改。实践证明,这个管理办法很有效,能很快杜绝学生违纪现象,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班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多一把标尺——让评价面向不同的个体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许多品行优秀的学生是教师积极评价的结果。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都是一个有所发展并需要不断发展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其发展的速度有缓有急、快慢不均,学生们都能以独特的方式展示自己。因此,很难说谁最好,就每个学生个体而言,他不可能各方面都很好,更不可能是全才。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是否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如何评价、激励学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比较容易忽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得自己对调动学生活动的能力方面存在一些缺陷。
【案例一】
一个新接手二年级的班主任,在和学生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为了解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根据班级情况精心设计了一份表格,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助评价。该班主任通过表格上反馈的信息来了解学生、评价学生,调控自己班级管理的策略。
案例中,班主任采用活动观察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分别对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喜欢学习、学习时是否积极、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观察评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迫切需要改变原有的评价体系。为此,我们应该建立起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要求的评价方式。评价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重点由侧重结果转向侧重过程,评价手段也由“一张试卷”转向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足迹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自身的不足,自我激励、自我鞭策,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三、多一份创新——让评价富有更多的情怀
批评是一种消极的评价机制,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砝码。用得好,事倍功半,用得不好,雪上加霜。
【案例二】
有个班主任在班级里设立了一个悄悄话信箱,每周开一次,公开和秘密相结合地处理信箱中所反映的各种学生违纪现象。公开处理是为了弘扬正气,公开处理的是现象,并不具体到谁,谁犯错误是保密的。让有违规现象的学生心里有明显的负疚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自责。等班主任课后再去找他和风细雨的谈话时,因为有了一段自我心理反省,所以这时的教育效果会特别好,最后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努力改正就显得水到渠成。
有个广为人知的寓言,讲了北风和南风比本领,看谁能让一位行人脱掉外衣。北风猛吹猛刮,尽施威严,行人为抵御北风侵袭,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南风轻轻一吹,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越走越热,便脱掉了外衣。这则寓言说明,有时用温和的方法处理事情会比强硬的手段更有效。在繁杂的工作中,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往往会摆出一副北风的面孔,训斥、责备、恐吓、嘲讽,也许会很快收到表面的效果,而这会使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如果我们尽可能多的用一些巧妙、合理、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把学生从犯错误的阴影中带出来,和风习习地吹掉他心中自我保护的堤坝,学生自然会向你敞开心扉并愿意接受你的教育。
四、多一种方式——让评价闪现快乐的音符与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相对应,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传统单一的以学生个体为唯一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日益丰富的活动和个性更趋鲜明的学生了。
【案例三】
一个班主任利用“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组的产生主要依据学生的座位,前后两组同桌为一组,四人一组。四人中选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协调组织小组活动的有序开展。如分配任务、互相帮助、记录活动过程等。上课时,各科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所得的星数由组长记录,一段时间后进行评比。下课后,由组长针对本组同学的表现,依照班规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协商进行评价和记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们在接受教育时只有通过过程性、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感悟教育并接受教育。案例中,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是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当小组参与活动并展示完后,教师和学生就小组的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对小组合作的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越趋成熟和理性。
当然,在丰富多采的学校生活中,班主任还可以不断改进评价方式,让评价更趋多元。
五、多一种效应——让评价激发成长的动力评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每一次评价只有充分放大其效应,才能唤醒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成为源源不断的迸发生活灵感和激情的源泉。
【案例四】:每年初春,有个班主任都会在班上开展种植活动。初夏,班主任会让学生们把自己种植的花草或培育的盆栽带到学校里来进行展示。学生们兴奋不已,互相欣赏着。大家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评比出最美的盆花。大家分享着活动过程中非常有意思的经历,同伴之间的赞美更是对学生最可贵、最直接的评价。然后,在班主任和同学们的投票选举下,评出最佳种植能手,在为他们颁发获奖证书的时候,还邀请他们传授经验。
案例中的评价是真实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回顾、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把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会欣赏、学会鼓励、学会接纳。活动后,班主任进行总结性评价,把学生参与活动的各种因素都考虑到,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并记录下来。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生活状况、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差异,导致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也不尽相同。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教学评价时,不能用统一的尺度去评价学生,要不断地寻求各种合理、科学、温馨、人文的评价方法。当然,方法不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的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在不同的情形下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或者根据需要,把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通过各种途径把过程性、综合性评价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过程性;综合性;评价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逐渐摸索出一些适用于小学生的有效评价方式。当然我也发现,就如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一样,也没有完美无缺的评价方式。一线的班主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评价策略,而学生对同一评价方式,长时间之后也会兴趣缺失,需要不断地改进评价策略,以此来激励学生,让学生逐渐拥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一、精细化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班规,实施班级量化管理
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班级管理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的深化,是班级管理的一种内在需求,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层次更新的必然之路。在制定班规时,不可存有独裁主义,不能罔顾学生的意见与感受而偏执己见。因为制定可操作性的包容班级管理目标、奖分原则、扣分细则等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会对班级管理有莫大的帮助,故要集思广听,才使班规完美。对相应管理工作和学生常规以分数量化,专人考核纪录,每月一次综合测评,进行相应奖惩。这样形成了立体、交错式的班级管理网络,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凝聚了班级集体意识和团体荣誉感,确保了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力度及针对性。与此同时,完善了检查反馈制度,不仅班长、值日班干、值勤人员随时监督,作为班主任的我按照学校精细化管理要求到位,及时将检查、指导情况以月考核形式反馈到责任人手中,进行整改。实践证明,这个管理办法很有效,能很快杜绝学生违纪现象,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班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多一把标尺——让评价面向不同的个体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许多品行优秀的学生是教师积极评价的结果。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都是一个有所发展并需要不断发展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其发展的速度有缓有急、快慢不均,学生们都能以独特的方式展示自己。因此,很难说谁最好,就每个学生个体而言,他不可能各方面都很好,更不可能是全才。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是否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如何评价、激励学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比较容易忽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得自己对调动学生活动的能力方面存在一些缺陷。
【案例一】
一个新接手二年级的班主任,在和学生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为了解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根据班级情况精心设计了一份表格,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助评价。该班主任通过表格上反馈的信息来了解学生、评价学生,调控自己班级管理的策略。
案例中,班主任采用活动观察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分别对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喜欢学习、学习时是否积极、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观察评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迫切需要改变原有的评价体系。为此,我们应该建立起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要求的评价方式。评价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重点由侧重结果转向侧重过程,评价手段也由“一张试卷”转向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足迹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自身的不足,自我激励、自我鞭策,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三、多一份创新——让评价富有更多的情怀
批评是一种消极的评价机制,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砝码。用得好,事倍功半,用得不好,雪上加霜。
【案例二】
有个班主任在班级里设立了一个悄悄话信箱,每周开一次,公开和秘密相结合地处理信箱中所反映的各种学生违纪现象。公开处理是为了弘扬正气,公开处理的是现象,并不具体到谁,谁犯错误是保密的。让有违规现象的学生心里有明显的负疚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自责。等班主任课后再去找他和风细雨的谈话时,因为有了一段自我心理反省,所以这时的教育效果会特别好,最后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努力改正就显得水到渠成。
有个广为人知的寓言,讲了北风和南风比本领,看谁能让一位行人脱掉外衣。北风猛吹猛刮,尽施威严,行人为抵御北风侵袭,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南风轻轻一吹,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越走越热,便脱掉了外衣。这则寓言说明,有时用温和的方法处理事情会比强硬的手段更有效。在繁杂的工作中,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往往会摆出一副北风的面孔,训斥、责备、恐吓、嘲讽,也许会很快收到表面的效果,而这会使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如果我们尽可能多的用一些巧妙、合理、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把学生从犯错误的阴影中带出来,和风习习地吹掉他心中自我保护的堤坝,学生自然会向你敞开心扉并愿意接受你的教育。
四、多一种方式——让评价闪现快乐的音符与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相对应,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传统单一的以学生个体为唯一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日益丰富的活动和个性更趋鲜明的学生了。
【案例三】
一个班主任利用“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组的产生主要依据学生的座位,前后两组同桌为一组,四人一组。四人中选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协调组织小组活动的有序开展。如分配任务、互相帮助、记录活动过程等。上课时,各科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所得的星数由组长记录,一段时间后进行评比。下课后,由组长针对本组同学的表现,依照班规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协商进行评价和记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们在接受教育时只有通过过程性、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感悟教育并接受教育。案例中,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是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当小组参与活动并展示完后,教师和学生就小组的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对小组合作的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越趋成熟和理性。
当然,在丰富多采的学校生活中,班主任还可以不断改进评价方式,让评价更趋多元。
五、多一种效应——让评价激发成长的动力评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每一次评价只有充分放大其效应,才能唤醒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成为源源不断的迸发生活灵感和激情的源泉。
【案例四】:每年初春,有个班主任都会在班上开展种植活动。初夏,班主任会让学生们把自己种植的花草或培育的盆栽带到学校里来进行展示。学生们兴奋不已,互相欣赏着。大家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评比出最美的盆花。大家分享着活动过程中非常有意思的经历,同伴之间的赞美更是对学生最可贵、最直接的评价。然后,在班主任和同学们的投票选举下,评出最佳种植能手,在为他们颁发获奖证书的时候,还邀请他们传授经验。
案例中的评价是真实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回顾、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把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会欣赏、学会鼓励、学会接纳。活动后,班主任进行总结性评价,把学生参与活动的各种因素都考虑到,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并记录下来。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生活状况、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差异,导致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也不尽相同。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教学评价时,不能用统一的尺度去评价学生,要不断地寻求各种合理、科学、温馨、人文的评价方法。当然,方法不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的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在不同的情形下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或者根据需要,把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通过各种途径把过程性、综合性评价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童年生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