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 王 露
【机构】 湖南衡阳市衡阳县渣江镇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标中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做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创新也表现出了极强的重视,于是创新教学成为了各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中华民族想要实现伟大复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不可缺,而小学阶段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最好的时期,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
【关键词】 小学教学;创新意识;数学
小学生的智力水平与认知能力都尚未成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时机,而对于数学这样需要强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加重要,因此能否培养出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营造创新学习氛围、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注意合理探索方法教学三方面的努力。
一、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为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在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注意创新性学习氛围的营造,这样学生才能有一个建立创新意识的基础,同时也能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学生开发创新精神带来便利。以教学《乘法与除法》为例,教师在课上不要一上来就为学生讲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要让学生依据书上对于乘法和除法的定义。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前后桌的形式每四个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然后布置思考问题:什么是乘法?乘法运算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进行乘法运算?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然后每个小组都派出一名发言人,代表他们的讨论小组提出他们讨论后的看法,教师先不要着急对学生的得出的看法下结论,当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都发表完毕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进行评价,并且总结一下他们思路的对错。在整个学生讨论并发表看法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太过苛责,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要以鼓励为主,同时对于学生之间的不同看法也要明确作出引导并且不损伤到他们的自尊心,因为每个学生的看法肯定都有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不要以偏概全。在小组讨论学习后,教师还可以布置问题:乘法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然后让学生发散思维自由作答,无论对错教师都要对学生的想法先表示肯定,再给出补充建议和不足,让学生自由思考、探究,让学生能够大胆说出心中的想法。教师一定要注意学习氛围的自由度和宽容度,让学生自由自在、开放思维,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创新
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我发现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大多都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学生更像一个被迫去学习的“奴隶”一样的角色,这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教师需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以教学《小数四则运算》为例,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探索,教师只是给出方向和指导意见,比如教师可以用整数的四则运算来提示学生小数运算的规律,让学生自己通过仔细研究小数的概念,然后去想象小数的四则运算应该如何进行。当学生有一些眉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去计算几道简单的小数计算题,例如1×0.1=?;10×0.1=?这样通过小数的概念在结合整数的计算方式学生可以计算出的题目,让学生对于小数的计算方法拥有更加明确、清晰的概念,之后教师就可以加大题目的难度来考验学生对于小数的理解是否深刻,让学生自己去深入探究,加深印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去代替学生得出结论,更不能单纯地将概念和方法灌输给学生,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得出结论,对于计算方法这样的工具类知识,教师更不可让学生通过套用公式的方式去机械性记忆和理解,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甚至还能打压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新过程中的探索方法合理化,避免学生走弯路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也要将合理的探索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建立正确创新性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不至于碰壁、走弯路。例如教学《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推导计算公式,因为正方形在定义中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各个边都相等,因此学生在推导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就可以参考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既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面积=长×宽,而正方形没有长和宽的概念,只有各个边长,那也就意味着任意两个边都可以理解为一个“长”和一个“宽”了,因此学生依照教师提示的这个思路就可以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面积=边长×边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依据正确的思维方向推导,避免了大量时间的浪费,学习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结语: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尤为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既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创新学习氛围,也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正确方法,提高效率。掌握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樊璐瑛, 沈小碚. 中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提升的策略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7, 33(7):39-42.
[2]陈佳. 张扬个性、创新意识——浅议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7(2).
【关键词】 小学教学;创新意识;数学
小学生的智力水平与认知能力都尚未成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时机,而对于数学这样需要强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加重要,因此能否培养出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营造创新学习氛围、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注意合理探索方法教学三方面的努力。
一、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为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在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注意创新性学习氛围的营造,这样学生才能有一个建立创新意识的基础,同时也能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学生开发创新精神带来便利。以教学《乘法与除法》为例,教师在课上不要一上来就为学生讲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要让学生依据书上对于乘法和除法的定义。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前后桌的形式每四个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然后布置思考问题:什么是乘法?乘法运算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进行乘法运算?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然后每个小组都派出一名发言人,代表他们的讨论小组提出他们讨论后的看法,教师先不要着急对学生的得出的看法下结论,当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都发表完毕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进行评价,并且总结一下他们思路的对错。在整个学生讨论并发表看法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太过苛责,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要以鼓励为主,同时对于学生之间的不同看法也要明确作出引导并且不损伤到他们的自尊心,因为每个学生的看法肯定都有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不要以偏概全。在小组讨论学习后,教师还可以布置问题:乘法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然后让学生发散思维自由作答,无论对错教师都要对学生的想法先表示肯定,再给出补充建议和不足,让学生自由思考、探究,让学生能够大胆说出心中的想法。教师一定要注意学习氛围的自由度和宽容度,让学生自由自在、开放思维,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创新
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我发现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大多都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学生更像一个被迫去学习的“奴隶”一样的角色,这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教师需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以教学《小数四则运算》为例,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探索,教师只是给出方向和指导意见,比如教师可以用整数的四则运算来提示学生小数运算的规律,让学生自己通过仔细研究小数的概念,然后去想象小数的四则运算应该如何进行。当学生有一些眉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去计算几道简单的小数计算题,例如1×0.1=?;10×0.1=?这样通过小数的概念在结合整数的计算方式学生可以计算出的题目,让学生对于小数的计算方法拥有更加明确、清晰的概念,之后教师就可以加大题目的难度来考验学生对于小数的理解是否深刻,让学生自己去深入探究,加深印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去代替学生得出结论,更不能单纯地将概念和方法灌输给学生,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得出结论,对于计算方法这样的工具类知识,教师更不可让学生通过套用公式的方式去机械性记忆和理解,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甚至还能打压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新过程中的探索方法合理化,避免学生走弯路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也要将合理的探索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建立正确创新性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不至于碰壁、走弯路。例如教学《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推导计算公式,因为正方形在定义中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各个边都相等,因此学生在推导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就可以参考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既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面积=长×宽,而正方形没有长和宽的概念,只有各个边长,那也就意味着任意两个边都可以理解为一个“长”和一个“宽”了,因此学生依照教师提示的这个思路就可以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面积=边长×边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依据正确的思维方向推导,避免了大量时间的浪费,学习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结语: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尤为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既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创新学习氛围,也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正确方法,提高效率。掌握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樊璐瑛, 沈小碚. 中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提升的策略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7, 33(7):39-42.
[2]陈佳. 张扬个性、创新意识——浅议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