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教育是慢的艺术
【作者】 闫 萍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
【正文】 【摘 要】 来到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支教,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学生对待学习是一种无意识状态,有的基础太差,有的不写或乱写家庭作业,有的学生根本不会听讲;于是老师通过开家长会、给学生补课、关爱、陪伴、督促学生的方式唤醒他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课堂上低起点的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使孩子们享受学习的快乐、探究的乐趣!课余和孩子们一起活动、聊家庭、聊理想,拓宽视野,锻炼品格和毅力,展示个性,看到孩子们一天天进步,爱读书、爱学习,乐助人,有思想,有毅力。老师明白“教育是慢的艺术”,也坚信每一朵花都会绽放,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关键词】 了解学生;培养;好习惯;快乐
今年秋季一开学,我就被区教育局派到许家——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去支教,工作的环境变了,面对的学生也不一样了,原来是城市的孩子,他们知识面广,见多识广,思路开阔,思维敏捷,经常上课我会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展示,教师点拨、拓展。尤其是在展示环节,学生完整的表达,清晰的思路,多种解题的方法,奇思妙想的创意,都令我惊奇和惊喜,真正感受到了教学相长,也体验了数学的魅力,每一节课都是那样的短暂、开心和精彩!
可来到这里,情境大不一样,我们四年级只有一个班,班上共有14个学生,上学期期末只有一人考90分以上,班平分近70,可见学生的基础不太好。再看学生的书写,有5个学生的数字写的不工整,常常把“0”写成“6”,数字“5”和“8”也写的不好看;有两个学生不会写名字,更有学生连常见的字都写错,如“作”“真”等。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的不好,有两人根本不写,大多数学生照着书填空就瞎写,做题根本不看题,要求画平行线,他画垂线。画图不用尺子和铅笔,画出的线不直,更别说有点思维含量的“我会用”和“我会想”这类题了,就整个空着不写;每次改家庭作业,都很沮丧。上课时,就3个同学回答问题,剩余的都当听众,有时遇到难题常常是我唱独角戏,面对这种情况,我哭笑不得,陷入沉思·····突然,我想起了假期拜读的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书中告诉我们“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因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教育往往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我来支教的目的就是要给孩子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让他们知道“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用自己的教育来引领他们爱上阅读,爱上学习,享受课堂的快乐,共度校园生活的美好,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去努力!
怀着这种心态,我开始了解这些孩子们,他们的父母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工厂里干着三班倒的活,有的在外面做点小生意,有的是送快递的,生存是第一要务,赚钱养家是最重要的,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也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于是我和班主任付老师商量尽早召开家长会,在会上告诉他们家教的重要性,怎样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怎样利用班级群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怎样引导孩子阅读、检查孩子书写,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等,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育孩子省心多了。
每天中午刘俊熙的妈妈把饭送到学校,让老师给他补课,并真诚的对老师说:“因为太年轻,以前根本没管孩子,所以现在孩子这么差,希望老师多多帮助孩子!”有了时间保证,老师从最简单的20以内的进位加、减开始,教他口算加法,然后熟背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再是乘加混合运算,弄清运算顺序再做,后来是最难啃的除法运算,先是掌握算法,灵活试商、调商,最后算出每位正确的商,就这样在老师的耐心辅导下,孩子的四则计算总算会了,为数学的学习扫清了障碍,慢慢的不再开始厌倦和惧怕数学,家庭作业也尽其所能的完成,成绩也由以前的18分提高到60多分。
我备课从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做起,有时为了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会把今天的例题和练习先做一遍,看看先前的哪些知识与新知有直接的联系,这些已有的知识学生掌握的怎样?我会通过复习去检查,去引导,为新知的学习扫清障碍,然后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设计问题。这种低起点的教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效果较好。在新知探究时,我先是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教他们把题目读通顺、读清楚,不添字、不错字。先想想整个题目说的大概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细细读每一个小句子,圈出关键的词语,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弄清题意,找出数量关系或解题的突破口。然后通过合作学习和老师的点拨,寻求答案。
课间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一起讲故事,一起聊天,聊家庭、聊梦想,有时他们会给我倒上一杯热茶,有时会给我带来一个橘子、苹果,有时会给我捶捶背。课余和孩子们一起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知识,拓宽视野,思想和品格得到锻炼,责任感、沟通能力、合作精神都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展示,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惬意和美好,学校成了孩子诗意的栖息地,课堂成了师生的天堂,师生间的故事成了孩子最美的谈资,老师的爱,师生的情就像阳光普照大地,雨露滋润万物一样,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看到孩子们一天天进步,爱读书、爱学习,乐助人,有思想,有毅力,我又重拾教育的美好和幸福。我更加坚信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慢,需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慢,需要留足等待的时间和空间。只要您坚守教育的情怀,坚持那份为天下大事而来的责任和担当,怀有静等花开的耐心,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和研究学生,从细微处寻找教育的方法和真谛,您一定会迎来花开指头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
【关键词】 了解学生;培养;好习惯;快乐
今年秋季一开学,我就被区教育局派到许家——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去支教,工作的环境变了,面对的学生也不一样了,原来是城市的孩子,他们知识面广,见多识广,思路开阔,思维敏捷,经常上课我会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展示,教师点拨、拓展。尤其是在展示环节,学生完整的表达,清晰的思路,多种解题的方法,奇思妙想的创意,都令我惊奇和惊喜,真正感受到了教学相长,也体验了数学的魅力,每一节课都是那样的短暂、开心和精彩!
可来到这里,情境大不一样,我们四年级只有一个班,班上共有14个学生,上学期期末只有一人考90分以上,班平分近70,可见学生的基础不太好。再看学生的书写,有5个学生的数字写的不工整,常常把“0”写成“6”,数字“5”和“8”也写的不好看;有两个学生不会写名字,更有学生连常见的字都写错,如“作”“真”等。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的不好,有两人根本不写,大多数学生照着书填空就瞎写,做题根本不看题,要求画平行线,他画垂线。画图不用尺子和铅笔,画出的线不直,更别说有点思维含量的“我会用”和“我会想”这类题了,就整个空着不写;每次改家庭作业,都很沮丧。上课时,就3个同学回答问题,剩余的都当听众,有时遇到难题常常是我唱独角戏,面对这种情况,我哭笑不得,陷入沉思·····突然,我想起了假期拜读的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书中告诉我们“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因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教育往往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我来支教的目的就是要给孩子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让他们知道“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用自己的教育来引领他们爱上阅读,爱上学习,享受课堂的快乐,共度校园生活的美好,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去努力!
怀着这种心态,我开始了解这些孩子们,他们的父母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工厂里干着三班倒的活,有的在外面做点小生意,有的是送快递的,生存是第一要务,赚钱养家是最重要的,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也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于是我和班主任付老师商量尽早召开家长会,在会上告诉他们家教的重要性,怎样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怎样利用班级群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怎样引导孩子阅读、检查孩子书写,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等,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育孩子省心多了。
每天中午刘俊熙的妈妈把饭送到学校,让老师给他补课,并真诚的对老师说:“因为太年轻,以前根本没管孩子,所以现在孩子这么差,希望老师多多帮助孩子!”有了时间保证,老师从最简单的20以内的进位加、减开始,教他口算加法,然后熟背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再是乘加混合运算,弄清运算顺序再做,后来是最难啃的除法运算,先是掌握算法,灵活试商、调商,最后算出每位正确的商,就这样在老师的耐心辅导下,孩子的四则计算总算会了,为数学的学习扫清了障碍,慢慢的不再开始厌倦和惧怕数学,家庭作业也尽其所能的完成,成绩也由以前的18分提高到60多分。
我备课从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做起,有时为了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会把今天的例题和练习先做一遍,看看先前的哪些知识与新知有直接的联系,这些已有的知识学生掌握的怎样?我会通过复习去检查,去引导,为新知的学习扫清障碍,然后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设计问题。这种低起点的教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效果较好。在新知探究时,我先是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教他们把题目读通顺、读清楚,不添字、不错字。先想想整个题目说的大概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细细读每一个小句子,圈出关键的词语,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弄清题意,找出数量关系或解题的突破口。然后通过合作学习和老师的点拨,寻求答案。
课间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一起讲故事,一起聊天,聊家庭、聊梦想,有时他们会给我倒上一杯热茶,有时会给我带来一个橘子、苹果,有时会给我捶捶背。课余和孩子们一起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知识,拓宽视野,思想和品格得到锻炼,责任感、沟通能力、合作精神都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展示,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惬意和美好,学校成了孩子诗意的栖息地,课堂成了师生的天堂,师生间的故事成了孩子最美的谈资,老师的爱,师生的情就像阳光普照大地,雨露滋润万物一样,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看到孩子们一天天进步,爱读书、爱学习,乐助人,有思想,有毅力,我又重拾教育的美好和幸福。我更加坚信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慢,需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慢,需要留足等待的时间和空间。只要您坚守教育的情怀,坚持那份为天下大事而来的责任和担当,怀有静等花开的耐心,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和研究学生,从细微处寻找教育的方法和真谛,您一定会迎来花开指头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