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 琳

【机构】 陕西省泾阳县兴隆镇中学



【正文】  【摘 要】 阅读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伴随着一个人的终身。同样,阅读也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是解开语文教学之谜的关键,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也常常为之困惑、苦恼,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将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作为寻求阅读教学的基础,以期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学习兴趣;语文教学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口说为语,书面为文”,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关注生活中的口语与从阅读中获得的书面语。而且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六年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可见课外阅读是新时期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习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如何激发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呢?我尝试了以下的一些方法:
  一、给孩子一个课外阅读的支点,让他们扩充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外阅读多的孩子,上起课来对很多问题、很多事物都能侃侃而谈,当老师提问时,能马上反应过来,而且观点、视角都是非常独到的。所以我们说,课外阅读能给孩子一个聪明的大脑,能开启一扇心灵的窗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你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你在讲解大纲规定的新教材时,就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教师在讲课时,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的留下来不讲。学生有了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这也就激发阅读的兴趣了。”因此我们要:
  (一)、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班级的资源,组织学生经常去阅读书籍;还可以在班级成立读书角,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像萧伯纳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就造一个世界了。倡导学生多读书,并定期的组织读书交流会,谈体会感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应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教师选择和推荐的读物要针对性强,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知识,发展思维,激发阅读兴趣。
  1、选择和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的书籍
  有的小学生不论什么书,拿到手里就看。由于受语文基础知识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限制,阅读障碍较大,看起来很吃力。如果不对他们阅读的书籍加以选择和引导,会使他们对课外阅读失去兴趣。
  2、结合课堂教学推荐、介绍有关的书籍
  我们都知道,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必须立足课内,带动课外。一是介绍所学课文的作者写的其他文章。如学生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都非常喜欢,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介绍他们去看《水浒传》,并在班级图书角放置学生读本,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文学兴趣。二是介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读物。学了《天火之谜》之后学生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就趁机介绍几本有关科学认证的书。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为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渐渐喜欢上课外阅读。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让孩子们掌握读书方法
  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精读,也可以略读。如何从浩瀚的文字中汲取精华,是有技巧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都要写读书笔记,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读书就要准备一个笔记本,发现有优美的词句,感兴趣的东西,就把它摘抄下来。积累是我们读书的一个重要目的。“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积累好词好句,积累名家名篇,积累自己的体会感悟。读与思共进,悟与读同行,手脑并用,边读边想边做批注,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二、用自身的魅力来感染学生
  俗话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老师也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让自己更富有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记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是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由此看来,首先教师必须爱好阅读,才能当好学生的领路人。老师阅读量大、视野广、有丰富的学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把自身的亮点更好的展示出来,学生也会耳濡目染,影响学生让他们喜欢阅读。
  三、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1.小学生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好表现自己,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应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诱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当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一点点进步时,我们都不要吝啬表扬的语言,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有一次,我在讲《田园诗情》时,提到了荷兰的风俗,我故意没有详细说明,就请学生来讲讲荷兰的风俗,很多同学都踊跃发言,并且能非常清楚、流利的讲述,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号召大家向多读书的孩子们学习,其他的同学都用无比羡慕崇拜的眼光看着他们,受到表扬的学生很兴奋,对课外阅读又有了更高的兴趣。
  2.定期总结一次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学生还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如果读书活动只开展一段时间的话,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长期坚持才是硬道理。首先让学生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计划包括三个方面: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书目。当然这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老师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时时跟进,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读书重在勤,每日坚持是关键。养成爱读书乐读书的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我们要善于去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轻松、愉快的领着孩子去书的海洋里遨游吧。我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去引导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九俊,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 2005年, 南京大学出版社
  [3]张立,小学语文教师,〈满校书迷——我校营造书香校园的探索之路〉,2006年7—8月,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