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关于尖子生培养的几点看法

【作者】 张栩旻

【机构】 绍兴市高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是我们学校向社会承诺的,也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要做到高进优出,培养尖子生也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笔者将从挖掘、培养、放手和关注四个方面来谈尖子生的培养。
  【关键词】 挖掘;培养;放手;关注

  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是我们学校向社会承诺的,也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要做到高进优出,培养尖子生也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社会的关注,学校的声誉,家长的期盼都需要我们在尖子生的培养方面作出成绩。而对于一个团队、一个班级来说,要想发展得好,必须有领头雁,在班级中,这个领头雁就是尖子生。因此,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尖
  子生至关重要。尖子生不仅能引领整个班级的方向,而且是关系到整个班级能否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效果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下面笔者就谈一谈个人对培养尖子生的一点想法。笔者认为尖子生的培养可以分四步走,即挖掘、培养、放手、关注。而教师在其中分别扮演了探索者、教育者、塑造者和引领者的角色。
  一是挖掘。如果我们把尖子生比作千里马,那么我们教师就得是伯乐。所以,我认为第一步就是发掘苗子。对于苗子的选择,我们的判断标准不外乎成绩优秀,学科均衡,热爱学习等,但是还有一条很重要,就是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个性化的学生才能自主、独立的思考,才会具备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真正成才。回首这些年的班主任生活,我所遇到的尖子生,无一不是个性化的,甚至于个性中都存在不少缺点:如2013年我班高考总成绩715分的A同学,是一个过度清高的男生;全校第二名的B同学却是一个极度自卑又敏感的男孩子。有的时候尖子生和问题学生真的只有一线之差。所以在发掘尖子生的同时,我们这些伯乐还要去挖掘千里马的成长环境,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某些成长经历,为培养尖子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这两个挖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就是探索者。
  二是培养。培养工作也分两方面。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情商。两者缺一不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科学安排自己学习的时间,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取得成就感,成就感越大,自主学习的意识就越强,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每次老生回母校探望老师,在感叹高校生活自由的同时,总也能听到他们中有人抱怨说读大学反而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还不如高中里老师都给我们按排得满满的,很充实。这让我想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我们素质教育的体现,又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记得2010年,我以落实学校提出的“八个习惯”为契机,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自于同一学校的同一班级的A同学和B同学初中时期成绩平平,在我们倡导自主学习的大环境下,让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最终,两人的高考成绩不仅列我校前两位,也在全市名列前茅。另一方面,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情商并不一定高,而笔者个人认为培养学生的情商既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也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情商,他们才懂得感恩,懂得尊敬师长,懂得包容同学,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这些是尖子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呢?笔者认为可以合理利用学校里组织的各种活动,可以通过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班会课的形式。但更多的时候,学生会通过分析老师的言行,体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的调配,对时间的安排,对问题的处理,来进行模仿,所以,教师的言行对培养学生情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有重大的影响。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个教育者。
  三是放手。放手不等于放纵学生,而是给学生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许多尖子生的智商都在我们这些老师之上,我们比他们多的可能就是充足的经验和丰富的阅历。所以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目的也有两个,一是鼓励尖子生在摸索中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二是让他们在尝试中锻炼自己的心态。这就像是教会一个小孩子走路,我们不可能一直扶着她走,到了一定时候,只要告诉孩子走的方法和走的地点,或许他会摔倒,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摔倒的时候鼓励他重新调整,这时,我们就是那个背后的塑造着。理科班中有不少女生,她们倾尽全力读数理化,但还是拼不过有些男生,难免会失望、甚至自卑。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给他们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跟他们探讨我们中国人的三十六计,教会他们看问题要有全局意识,做事情要有策略,目光要长远。要在重视数理化的同时,不要忽视本身可能有优势的语文和英语,帮助他们重新规划,找回自信,到了高三,她们很可能开创新的局面。
  四是关注。特别是上了高三,学生的成长更离不开我们的关注,但是关注的度很重要,过度的关注会让他们压力过大,而不闻不问又会让学生失去方向。那么究竟该怎么来把握这个度呢?简单地说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为了要当好学生的引导者,我们可能会为和一个学生谈上一、二个小时,可能会为一个学生开一节班会课,把个性的东西上升为共性,给他减压,帮他疏导。我们甚至会为一个学生组织一场考试。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我们都要找准时机、精心准备、预测结果、达到目的。当A同学参加浙江大学和西安交大自主招生失败的时候,他的自信受到很大打击,再加上一模考试失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老师的引导就变得很迫切。笔者和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使他相信高考不同于一般的考试。这次谈话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肯定他自身存在的潜在的发展空间和优势,使其听从老师的指导,珍爱自己、把握机会,恢复自信。二是让他明确自己是高考型,而并非竞赛型选手,自主招生考试和高考是不同的类型,而他更适合的是后者。经过调整,他在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基本恢复状态。笔者又抓住机会,对他的成绩和状态予以适时的肯定,以此来增强他的自信,激发他的斗志。功夫不负有心人,A同学在当年的高考中如愿拿下了全校的理科状元。
  总之,尖子生的培养绝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事。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又需要各位学科任教师的团结协作和细心工作。更需要班主任扮演好探索者、教育者、塑造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引领他们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