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

【作者】 李 桃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十六中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教育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智慧结晶,能够帮助学生在积累词句和培养良好情怀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对经典诵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国学经典;小学;语文

  国学经典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凝聚了古代文化思想智慧的结晶,而且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国学,普及国学发展教育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小学生朗读国学能够影响其人格、思想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1、诵读国学的重要性
  1.1 培养情操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才能,也要注意德行的教育。养成诵读经典习惯的学生更懂得孝顺父母,讲诚信,懂礼貌。老师也更希望通过经典诵读使孩子在朗读中,自然懂得做人的道理。《弟子规》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做出正确的指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而学文”[1]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做人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才有更加辉煌成功的人生。通过经典诵读,自己参透诗句中的人生道理和内涵,用圣人的话指导生活的一言一行,提高行为修养。
  1.2 增加识字量
  国学经典中汇聚了众多的语言文字,其语言精简明了,内容高度浓缩,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具有音韵感。通过朗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和记忆能力,并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朗读国学经典在提高学生的记忆潜能上也有一定的帮助,充分锻炼了形象思维能力,学习其他科目时也变得更加轻松。
  1.3 提高阅读能力
  国学经典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经典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的水平。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面临一些问题:现代文阅读教学愈发困难。现在的学生在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上有所欠缺,原因在于基础薄弱,一篇文章难以读通。因此教师从基础开始就指导学生在文言文上培养语感,也能够使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
  1.4 提高专注能力
  注重经典诵读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减少杂念,培养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使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在学习其他科目的过程中,也能有更加明显的帮助。
  1.5 培养自豪感
  国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它涵盖的范围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甚至对书、画、音、律等都有所涉及[2]。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成为一大问题,不良思想也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开展经典国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
  2.1 在内容上的渗透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以字词为主,中年级以阅读写作为主。因此在古文、成语和现代文等的教学之中渗透国学经典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培养文学意识。小学教师从识字入手,将汉字的音、形、意等全部教授给学生,在表面上的记忆渗透到汉字的发展。同时,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诗词含义进行探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仅教会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也教育了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奋斗。
  2.2 在形式上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时,采取具有国学风格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古人创作诗词均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体验,现代化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语言和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3]。如在古诗词教学时,改变传统的背诵,默写的模式,改用个人朗诵,小组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善于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或配以古典音乐,情景结合。国学经典要渗透进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先理解其中深意才能更好带领学生的学习。
  2.3 在环境中的渗透
  整体环境对教学也有一定的影响,打造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兼顾的氛围,教师以语文教学为核心,组织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画国学主题黑板报,字词对联等装饰教室,或定期组织朗读背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也可举办各类的创作比赛,为学生提供平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更加深入对国学的思考。
  3、影响学生学习国学的不利因素
  现实中可能存在一些因素容易影响小学生对国学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得到重视。首先由于信息化技术不断演进,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认识到更多的信息,见到更加广阔的世界。但由于小学生对大部分事物缺乏理性认识,对国学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因此对网络中扭曲歪解国学的部分难以辨别。这些因素容易影响小学生对国学的学习,甚至产生负面的影响。其次网络的不确定性使得学生眼花缭乱,各种新型的信息充斥网络,对于世界观还未成形的小学生而言很容易产生误导性的作用。
  因此在课堂学习和网络世界之间,学生难以将学到的知识相融合,对语文知识掌握不深刻的小学生而言甚至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4、结语
  学生对国学的学习和掌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程与国学的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中不仅要学会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启蒙阶段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丽娟.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途径[J]. 课外语文:下, 2017:6.
  [2]陈玉芬.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 课外语文, 2017(12):177-177.
  [3] 麻雪丹.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 新课程(小学), 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