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策略的研究

【作者】 邵俊杰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日庄镇中心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般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关键词】 幼儿园;德育;教育;做法

  幼儿的品德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连续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教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正所谓“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如何实施德育教育为培养幼儿健全人格奠定基础呢?现浅谈几点做法。
  一、树立“生活德育”观念
  “生活德育”观念,即德育内容来自生活,并渗透幼儿的整个生活。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德育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社会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幼儿就应该成为广阔天地大课堂的自主学习者。“生活德育”思想,即德育教育应走到孩子生活中去,坚持做到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突出活动与渗透、实践与体验。
  1、抓住生活中的小事,随机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如:孩子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随机表扬好的典型;对出现孩子争抢、打骂等现象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讨论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净化了孩子的心灵。通过生活中幼儿亲身经历的小事,幼儿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且效果也是最显而易见的。
  2、抓住各领域教学和游戏的有利时机,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充分利用各领域教学和游戏的有利时机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善于把德育教育容纳到各领域教学之中。如:在进行语言活动时,通过故事、诗歌中动物、人物的行为引导幼儿去认识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什么?知道应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和人际关系。如故事《找快乐》,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通过故事,幼儿形成了初步的道德标准。因此,在各领域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也是最直接的教育方式。
  二、创设德育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1、走进社会大课堂,在大课堂中育德。
  坚持带幼儿走进社会、大自然,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萌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交往能力。如:根据活动需要组织幼儿到田间、农家、国货商厦、邮局等地参观,幼儿在参观学习过程中习得社会规则,了解风土人情,锻炼意志品质,效果远大于课堂上的说教。
  2、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在“小课堂”中育德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如布置“我的家乡多么美”、“我是环保小卫士”、“我的小手真能干”、“朋友多真快乐”、“妈妈,您辛苦了”、“怎样做更美”等主题墙饰;在走廊上布置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幼儿在活动中自己设计一些标志等。利用环境来进行德育教育,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良好品行也在其中养成。
  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合作研究指导家庭德育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父母的言行、生活中的谦让、尊重等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模仿的榜样。所以推进家庭德育工作关键将落实到帮助家长提高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上来,特别是加强家庭道德教育、帮助家长树立“以德育儿”观念。
  (1)分利用各种契机,大力宣传家庭德育方法。如利用宣传栏、家长园地等向家长介绍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请有经验的家长写出家教体会经验,在宣传栏或家长会上交流。
  (2)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讲述他们工作职业的内容、特点,孩子们会更加崇拜自己的爸爸妈妈,热爱身边人,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成功。
  (3)吸纳家长参与德育课题研究,共同研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幼儿的较往能力”等课题,通过调查问卷,请家长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家长、教师在研究中互动,在互动中提高。
  三、视德育工作为系统工程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同心协力的施教者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实效。我们聘请家长、各行各业的人成为施教者。
  1、以赏识教育促孩子发展
  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个环节中,采用积极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某些行为可作为教育素材,采取个别讲解引导法、集体讨论等让幼儿明白哪些做法是对的,为什么对?哪些做法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从小事入手,从现在做起。如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教师运用丰富多样的赏识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称赞一声“你真棒”或抚摩一下孩子的头,或给孩子一个微笑,无声地伸出大拇指。孩子在不断的赏识中,巩固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自信传递快乐、宽容收获喜悦。
  2、以幼儿同伴为资源促进幼儿良好品行主动形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同伴关系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同伴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概念”。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通向健康的桥梁;同伴是幼儿学习、模仿的主要源泉。我园教师以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为研究主线,探究出“师幼同评”策略、“环境陶冶”策略、“材料竞争合作”策略等促进幼儿同伴间相互积极作用,使班内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一种良性循环。
  3、充分调动社会人参与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积极性
  一次主题活动时,在边检大队参观时对他们的服饰产生了兴趣,我们及时请边检领导讲解警察、武警、陆军、海军服饰的意义及作用,讲解他们的主要工作,孩子们问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眼观察,亲耳聆听,激发了孩子对解放军的崇敬与爱戴。效果远远大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
  参考文献:
  [1]周莹;浅谈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硅谷;2009年14期
  [2]杨建业;浅谈幼儿德育的有效培养[J];成才之路;2010年09期
  [3]晁瑞芳;生活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教师;2009年S2期
  课题研究成果: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策略的研究》,课题批准号:SDJG135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