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 黄肖玫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那平教学点
【正文】 【摘 要】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心理因素和强大的推动力。如何让小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那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语文也是这样,要让学生学得好,感兴趣,就得让学生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情,让他愿意学,乐意学,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且学习效率也会事半功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学习成绩及学习信心是成正比的,这三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多么重要。
【关键词】 调动;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本人从事小学教学工作有几年了,每次被安排教低年级时,心里都会掠过些许的紧张,总觉得教低年级的学生,付出和回报很难成正比,相信许多老师都有同感。几年来,本人一直在思考着这个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如何在四十分钟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效果。
英国科学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昂的时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低年级学生缺乏自制力和思考能力,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来自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它还能促进学生追求知识、探索奥秘。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心理因素和强大的推动力。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学习成绩及学习信心成正比,这三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此,本人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从七个不同的角度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能与同行共勉。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获取学生的信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老师有了师生情,才会欣然接受老师的培养和教育。老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强烈的影响,如果老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那么就会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信任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会直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记得教三年级时,我班转来一个留级生,初次见面就让我觉得这孩子在家里肯定有上树捉鸟,下河摸鱼的能耐,来了一会儿就上蹿下跳的,皮得很,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当时我真想拒绝,但教师的职业道德告诉我应该收了这位学生。不出所料,入学考试只考了4分,后来我向他家长了解情况,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孩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家对孩子很溺爱,大点了就管不住了。后来,我经常给他“开小灶”,课后找他聊聊天,谈谈心,慢慢地我发现他变了,课堂上也能经常举手,即使回答不那么准确,我也不忘给予适当鼓励。这样一来,学习成绩逐渐进步,着实让我感受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真谛。? 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问题,相信不用多长时间就能在学生心里产生亲切感。相反,如果我们对学生不闻不问,上完课就一走了之,那么学生就有可能对老师所任教科目产生消极或抗拒的心理。所以,师生感情融洽、互相理解、彼此信任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让课堂妙趣横生
大量的事实证明,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幽默,不仅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当然,教学中要灵活有效地运用幽默,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不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幽默,要考虑其特殊性。第一,教学幽默要符合教学活动的要求,做到恰到好处地推进教学活动,不能一味的为了活跃气氛而幽默不断;第二,幽默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幽默要以教育教学为大前提,紧扣课程的教学目的,既要寓教于乐,又不能让课堂成为娱乐场。成功的教育应当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教学中的幽默集中体现了智慧美,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美的熏陶,美的享受。例如:在讲到语言的重要性时,可以引入这样一则趣味横生的小故事:一只母老鼠带着几只小老鼠在草地里漫步,突然来了一只猫。小老鼠吓得全都躲了起来,只有母老鼠沉着冷静,没有躲开。眼看猫越走越近,小老鼠们非常害怕,就在这时,母老鼠学了一声狗叫,猫不知其中有诈,调头跑了。等猫跑远了,小老鼠一个个胆战心惊地走出来。等所有的小老鼠都到齐了,母老鼠才语重心长地教导小老鼠:“孩子们,掌握一门语言是多么的重要啊!”学生们在哈哈大笑之后定会有所感触和启迪。教学效果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轻松自然而又回味无穷。幽默之于教学,恰似催化剂之于化学反应,也如润滑油之于机器,能使教学过程更和谐,更流畅,还能让学生觉得教师既可亲又可敬。
三、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充满天真烂漫的情怀,对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这类问题。这种对自然的好奇心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强烈而积极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并使学生在好奇心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让教学变得形象、生动、直观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相对而言,直观的认识能力比较强。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抽象平淡的叙述不仅使课堂的气氛沉闷,而且使学生也难以理解和记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相反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各种挂图、实物或实验演示,把抽象的问题具体、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就变得灵活生动、丰富多彩,不仅有益于活跃课堂气氛,还有益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例如在《乌鸦喝水》的课程设计中,利用PPT展示乌鸦和长颈瓶的图片,让学生对乌鸦和瓶子的特征有清晰的认识,再播放一小段乌鸦喝水的动画,让学生的注意力从书本上静态的插图转移到多媒体动态的画面上,配上背景音乐和旁白,生动形象地还原故事情节,最后请几个同学到台上来动手演示,模仿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感受瓶子里的水渐渐上升的过程,充分调动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激情,在学生惊叹乌鸦聪明的同时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
五、游戏融入课堂,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安坐听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上课时经常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们动一动,跳一跳,笑一笑,偶尔根据课文内容情景,让孩子进行课本剧表演,偶尔编一些儿歌让孩子边学边唱,偶尔放些轻音乐让他们在中途休息,这样一节课就会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结束,让孩子们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六、调动积极因素,享受成功乐趣? 学生参与的成功与学习效果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形式、多途径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指导朗读课文时,许多学生都想读,就请想读的都站起来读,让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们多读,并让他们来当小老师出题目,然后让其他孩子做这些题目,很多孩子都跃跃欲试,兴趣大增。最后给出题的小老师奖励一朵小红花,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通过思考和探索,学生就会学得更轻松、愉快、主动、热情,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乐学。
六、创设比赛环节,形成竞争氛围
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比赛活动。比如在背诵古诗或文章时,开展记忆竞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最多。上复习课时,为了避免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可将复习的知识有分有合地组成几个比赛环节,使学生在激烈的竞答中巩固知识点。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也可以用速读、速写方式贯穿其中,如上“如何写好人物神态”这一内容,我选一位善于表演的学生在台上表演几个动作,其余同学速写,限时完成,看谁写得又准确又生动。通过比赛活动,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方能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 调动;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本人从事小学教学工作有几年了,每次被安排教低年级时,心里都会掠过些许的紧张,总觉得教低年级的学生,付出和回报很难成正比,相信许多老师都有同感。几年来,本人一直在思考着这个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如何在四十分钟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效果。
英国科学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昂的时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低年级学生缺乏自制力和思考能力,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来自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它还能促进学生追求知识、探索奥秘。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心理因素和强大的推动力。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学习成绩及学习信心成正比,这三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此,本人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从七个不同的角度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能与同行共勉。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获取学生的信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老师有了师生情,才会欣然接受老师的培养和教育。老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强烈的影响,如果老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那么就会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信任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会直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记得教三年级时,我班转来一个留级生,初次见面就让我觉得这孩子在家里肯定有上树捉鸟,下河摸鱼的能耐,来了一会儿就上蹿下跳的,皮得很,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当时我真想拒绝,但教师的职业道德告诉我应该收了这位学生。不出所料,入学考试只考了4分,后来我向他家长了解情况,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孩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家对孩子很溺爱,大点了就管不住了。后来,我经常给他“开小灶”,课后找他聊聊天,谈谈心,慢慢地我发现他变了,课堂上也能经常举手,即使回答不那么准确,我也不忘给予适当鼓励。这样一来,学习成绩逐渐进步,着实让我感受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真谛。? 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问题,相信不用多长时间就能在学生心里产生亲切感。相反,如果我们对学生不闻不问,上完课就一走了之,那么学生就有可能对老师所任教科目产生消极或抗拒的心理。所以,师生感情融洽、互相理解、彼此信任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让课堂妙趣横生
大量的事实证明,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幽默,不仅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当然,教学中要灵活有效地运用幽默,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不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幽默,要考虑其特殊性。第一,教学幽默要符合教学活动的要求,做到恰到好处地推进教学活动,不能一味的为了活跃气氛而幽默不断;第二,幽默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幽默要以教育教学为大前提,紧扣课程的教学目的,既要寓教于乐,又不能让课堂成为娱乐场。成功的教育应当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教学中的幽默集中体现了智慧美,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美的熏陶,美的享受。例如:在讲到语言的重要性时,可以引入这样一则趣味横生的小故事:一只母老鼠带着几只小老鼠在草地里漫步,突然来了一只猫。小老鼠吓得全都躲了起来,只有母老鼠沉着冷静,没有躲开。眼看猫越走越近,小老鼠们非常害怕,就在这时,母老鼠学了一声狗叫,猫不知其中有诈,调头跑了。等猫跑远了,小老鼠一个个胆战心惊地走出来。等所有的小老鼠都到齐了,母老鼠才语重心长地教导小老鼠:“孩子们,掌握一门语言是多么的重要啊!”学生们在哈哈大笑之后定会有所感触和启迪。教学效果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轻松自然而又回味无穷。幽默之于教学,恰似催化剂之于化学反应,也如润滑油之于机器,能使教学过程更和谐,更流畅,还能让学生觉得教师既可亲又可敬。
三、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充满天真烂漫的情怀,对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这类问题。这种对自然的好奇心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强烈而积极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并使学生在好奇心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让教学变得形象、生动、直观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相对而言,直观的认识能力比较强。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抽象平淡的叙述不仅使课堂的气氛沉闷,而且使学生也难以理解和记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相反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各种挂图、实物或实验演示,把抽象的问题具体、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就变得灵活生动、丰富多彩,不仅有益于活跃课堂气氛,还有益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例如在《乌鸦喝水》的课程设计中,利用PPT展示乌鸦和长颈瓶的图片,让学生对乌鸦和瓶子的特征有清晰的认识,再播放一小段乌鸦喝水的动画,让学生的注意力从书本上静态的插图转移到多媒体动态的画面上,配上背景音乐和旁白,生动形象地还原故事情节,最后请几个同学到台上来动手演示,模仿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感受瓶子里的水渐渐上升的过程,充分调动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激情,在学生惊叹乌鸦聪明的同时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
五、游戏融入课堂,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安坐听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上课时经常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们动一动,跳一跳,笑一笑,偶尔根据课文内容情景,让孩子进行课本剧表演,偶尔编一些儿歌让孩子边学边唱,偶尔放些轻音乐让他们在中途休息,这样一节课就会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结束,让孩子们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六、调动积极因素,享受成功乐趣? 学生参与的成功与学习效果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形式、多途径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指导朗读课文时,许多学生都想读,就请想读的都站起来读,让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们多读,并让他们来当小老师出题目,然后让其他孩子做这些题目,很多孩子都跃跃欲试,兴趣大增。最后给出题的小老师奖励一朵小红花,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通过思考和探索,学生就会学得更轻松、愉快、主动、热情,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乐学。
六、创设比赛环节,形成竞争氛围
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比赛活动。比如在背诵古诗或文章时,开展记忆竞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最多。上复习课时,为了避免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可将复习的知识有分有合地组成几个比赛环节,使学生在激烈的竞答中巩固知识点。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也可以用速读、速写方式贯穿其中,如上“如何写好人物神态”这一内容,我选一位善于表演的学生在台上表演几个动作,其余同学速写,限时完成,看谁写得又准确又生动。通过比赛活动,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方能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