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践行智慧教学,追求高效课堂
【作者】 李成锐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法斗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正文】 【摘 要】 语文教学,不仅承载着中国文化传承的使命,更应该体现学生的个性之美。而智慧课堂就是一条走向“个性美”的特殊通道。“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做智慧型教师,构建智慧型语文课堂,就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追求高效教学!让我们和学生一起从思想上亲近智慧,行动上实践智慧,不断地生成智慧,给课堂注入智慧的血液,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
【关键词】 初中语文;善教善导;激思启智;智慧高效
“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学习就是培养,就是感悟”。教育是一项充满智慧的事业,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圣地。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力求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促使学生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一、讲究教学艺术,追求智慧课堂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初中语文教学中处处充满着智慧,导入时可以充分营造氛围,开启学生智慧;教学中可以通过互动对话、碰撞智慧,引导阅读感悟、发展智慧,倡导主动探究,生成智慧;结束时可以激活思维,点燃学生智慧。
吕叔湘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教育既然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便是“巧”,以“巧”为灵魂的点拨方法是教育科学,也是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节课,只有经过精心策划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一支动听的歌、一首优美的诗。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应该是在给学生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快乐。当智慧和艺术充盈教室空间,教学过程时时流淌着诗意,处处洋溢着温馨,天天充满着激情,师生共同享受着课堂,享受着生活,享受着学习时,我们才能自豪地说:这个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是师生向往的地方,是师生幸福的殿堂。
语文教学宛如一曲旋律美妙的交响乐章,又像一篇诗情画意的散文,沁入学生稚嫩的心田。教学艺术是教育史的精粹,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刘国正说:“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艺术性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它能让师生从中得到心灵的交融、形神的契合、美感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
文学是人学。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优质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是以科学性为基础,以艺术性为手法,相辅相成、和谐一致、相得益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议论文的严谨,有记叙文的生动,有说明文的准确,也有诗歌的豪迈激情。智慧课堂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课堂心理时间愉快而短暂,课堂心理空间丰富而广阔。随时都能“美美地想,快乐地做,天天都有小进步。”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仪态风度等多种因素不断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的审美风貌,是语文教师人格、品性、素养的再现,是不断创新、走向成熟,走向臻美的标志。
教学语言艺术要求精炼、精确、精妙,言之简约、言之有序、动情生趣;教学方法艺术要求新颖,巧妙、独创,或善读,或善导,或善点,或善评,或善启,或善讲;教学仪度要求表情美、体态美、风度美。
“好的教师教过程,卓越的教师教智慧。”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
成功的语文教学,是艺术的教学,教师要拨动学生的心弦,要让学生心潮涌动,一课听毕,群情踊跃,如醍醐灌顶,满堂春晖。
二、培养问题意识,激励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取得高效课堂效率的原动力。智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摈弃满堂灌的陈旧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有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以学生为主体,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主动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需要教师注重多方面的准备工作。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果说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充满智慧,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则是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提倡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共同的教学主张。而善于启发诱导、激思启智,则是他们教学艺术实践的闪光之处。
“疑”是思维的发动机。黄宗羲说:“读书始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种无疑、多疑、解疑的过程就是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疑”是个关键的环节。然而,要使学生“有疑”,首先必须令其愿疑、敢疑,而愿疑、敢疑是有疑的前提。
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的时间相机对学生进行灌输、激励,使学生充分认识质疑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愿意质疑,学会质疑。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是教师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法宝,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纽带,更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只有问得准、问得巧,才能答得全、答得妙。
智慧的课堂提问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与思想内容,切实突出重点、难点来提问。如我引领学生欣赏古诗《石壕吏》时,与学生一起思考:“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到底谁在“泣幽咽”?有的学生说“肯定是那个‘乳下孙’受了惊吓,哭了很长时间,没有力气大声哭而在‘泣幽咽’!”有的学生说“或许是媳妇因婆婆抓,想起丈夫,见家中只剩老的小的,想到今后日子没法过而在‘泣幽咽’”;有的学生说“潜回家中的老翁,想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遭遇而在‘泣幽咽’”;还有的学生说“也可以理解为别的人家有人在哭。‘安史之乱’并不是给一家人带来灾难,石壕吏要捉去服差役也不是老翁一家人”。如此这般巧问,既激发了学生睿智,又彰显了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自主发展。这就要求学生活学语文。所谓的“活学”就是灵活地学,要求学生学会思考、积极思考,不仅掌握知识,还要发展能力。
三、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
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将自主学习放在首位,言下之意就是我们所进行的教学,一定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切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深度学习,教师要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让课堂重现生命的活力,让课堂多姿多彩。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教师要随学而动,学生要随教而思。力求构建民主、快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自由思考、充分交流、尽情表达;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愉快求知的殿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高效课堂就应该在“活”字上下工夫。让新、奇、趣、乐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笑起来。
教为主导,学是中心。新课程下的高效课堂必须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卢梭说:“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只是舞台的搭建者、提供者,教师的责任在于点拨、激励、提高。例如,我组织学习《孔乙已》时,激发学生讨论:鲁迅对孔乙已的外貌描写,有何深义?“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合作互动形成共识为:孔乙已“身材高大”表明他具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是长期不参加劳动和营养不良所致;“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表明其年事已高且精神潦倒;“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表明了他的贫穷、懒惰、生活潦倒。孔乙已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要“活”,学生要“动”。“活”是教师取得成功的法宝,“动”是学生成就事业的阶梯。只要我们善于实施启发诱导,高效课堂就会显现。
总之,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既要重视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巧谋又要善导,才会逐步实现高效。
参考文献:
[1]刘翠祥.如何让中学语文课堂变得有活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6(15);
[2]赖玉芬,罗浩珍.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与时俱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8);
[3]张进雄.初探“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7年11期;
[4]项学著.谈语文教师的几种教学智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8年03期。
【关键词】 初中语文;善教善导;激思启智;智慧高效
“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学习就是培养,就是感悟”。教育是一项充满智慧的事业,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圣地。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力求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促使学生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一、讲究教学艺术,追求智慧课堂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初中语文教学中处处充满着智慧,导入时可以充分营造氛围,开启学生智慧;教学中可以通过互动对话、碰撞智慧,引导阅读感悟、发展智慧,倡导主动探究,生成智慧;结束时可以激活思维,点燃学生智慧。
吕叔湘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教育既然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便是“巧”,以“巧”为灵魂的点拨方法是教育科学,也是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节课,只有经过精心策划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一支动听的歌、一首优美的诗。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应该是在给学生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快乐。当智慧和艺术充盈教室空间,教学过程时时流淌着诗意,处处洋溢着温馨,天天充满着激情,师生共同享受着课堂,享受着生活,享受着学习时,我们才能自豪地说:这个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是师生向往的地方,是师生幸福的殿堂。
语文教学宛如一曲旋律美妙的交响乐章,又像一篇诗情画意的散文,沁入学生稚嫩的心田。教学艺术是教育史的精粹,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刘国正说:“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艺术性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它能让师生从中得到心灵的交融、形神的契合、美感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
文学是人学。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优质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是以科学性为基础,以艺术性为手法,相辅相成、和谐一致、相得益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议论文的严谨,有记叙文的生动,有说明文的准确,也有诗歌的豪迈激情。智慧课堂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课堂心理时间愉快而短暂,课堂心理空间丰富而广阔。随时都能“美美地想,快乐地做,天天都有小进步。”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仪态风度等多种因素不断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的审美风貌,是语文教师人格、品性、素养的再现,是不断创新、走向成熟,走向臻美的标志。
教学语言艺术要求精炼、精确、精妙,言之简约、言之有序、动情生趣;教学方法艺术要求新颖,巧妙、独创,或善读,或善导,或善点,或善评,或善启,或善讲;教学仪度要求表情美、体态美、风度美。
“好的教师教过程,卓越的教师教智慧。”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
成功的语文教学,是艺术的教学,教师要拨动学生的心弦,要让学生心潮涌动,一课听毕,群情踊跃,如醍醐灌顶,满堂春晖。
二、培养问题意识,激励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取得高效课堂效率的原动力。智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摈弃满堂灌的陈旧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有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以学生为主体,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主动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需要教师注重多方面的准备工作。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果说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充满智慧,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则是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提倡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共同的教学主张。而善于启发诱导、激思启智,则是他们教学艺术实践的闪光之处。
“疑”是思维的发动机。黄宗羲说:“读书始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种无疑、多疑、解疑的过程就是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疑”是个关键的环节。然而,要使学生“有疑”,首先必须令其愿疑、敢疑,而愿疑、敢疑是有疑的前提。
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的时间相机对学生进行灌输、激励,使学生充分认识质疑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愿意质疑,学会质疑。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是教师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法宝,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纽带,更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只有问得准、问得巧,才能答得全、答得妙。
智慧的课堂提问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与思想内容,切实突出重点、难点来提问。如我引领学生欣赏古诗《石壕吏》时,与学生一起思考:“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到底谁在“泣幽咽”?有的学生说“肯定是那个‘乳下孙’受了惊吓,哭了很长时间,没有力气大声哭而在‘泣幽咽’!”有的学生说“或许是媳妇因婆婆抓,想起丈夫,见家中只剩老的小的,想到今后日子没法过而在‘泣幽咽’”;有的学生说“潜回家中的老翁,想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遭遇而在‘泣幽咽’”;还有的学生说“也可以理解为别的人家有人在哭。‘安史之乱’并不是给一家人带来灾难,石壕吏要捉去服差役也不是老翁一家人”。如此这般巧问,既激发了学生睿智,又彰显了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自主发展。这就要求学生活学语文。所谓的“活学”就是灵活地学,要求学生学会思考、积极思考,不仅掌握知识,还要发展能力。
三、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
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将自主学习放在首位,言下之意就是我们所进行的教学,一定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切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深度学习,教师要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让课堂重现生命的活力,让课堂多姿多彩。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教师要随学而动,学生要随教而思。力求构建民主、快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自由思考、充分交流、尽情表达;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愉快求知的殿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高效课堂就应该在“活”字上下工夫。让新、奇、趣、乐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笑起来。
教为主导,学是中心。新课程下的高效课堂必须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卢梭说:“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只是舞台的搭建者、提供者,教师的责任在于点拨、激励、提高。例如,我组织学习《孔乙已》时,激发学生讨论:鲁迅对孔乙已的外貌描写,有何深义?“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合作互动形成共识为:孔乙已“身材高大”表明他具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是长期不参加劳动和营养不良所致;“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表明其年事已高且精神潦倒;“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表明了他的贫穷、懒惰、生活潦倒。孔乙已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要“活”,学生要“动”。“活”是教师取得成功的法宝,“动”是学生成就事业的阶梯。只要我们善于实施启发诱导,高效课堂就会显现。
总之,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既要重视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巧谋又要善导,才会逐步实现高效。
参考文献:
[1]刘翠祥.如何让中学语文课堂变得有活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6(15);
[2]赖玉芬,罗浩珍.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与时俱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8);
[3]张进雄.初探“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7年11期;
[4]项学著.谈语文教师的几种教学智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8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