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小学语文高效阅读的教学方法

【作者】 王书敏

【机构】 新疆阿克苏沙雅县古勒巴格镇向阳学校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的语言思维,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构建起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思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想,具有良好独立的阅读能力,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和背诵优秀诗文,形成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

  一、绘本阅读,启迪心灵
  阅读绘本能以丰富的图片为载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语文理论知识,使他们感受到理性的语文魅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可以为学生开设有趣的“绘本阅读”帮助学生养成系统的阅读学习观念。例如,绘本故事《小猪变形记》中讲述了小猪通过改变自己的形态寻找快乐幸福的过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独立阅读绘本的能力,然后结合绘本内容说说从书中看到了小猪怎样的心情,并在图中的描述下理解“绝妙”的意思,试着猜想小猪想到的绝妙主意是什么好主意?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故事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对于绘本故事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定向的情感与价值。此外,《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也是一则简单的在爱与被爱之间的生活寓言。故事情节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将此引申到阅读课堂的教学中,让绘本中的每一个画面和每一个文字都能深深地烙进孩子们的心田,让学生在书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中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借助绘本阅读的优势,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语文学习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同时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感悟许多人生价值,启迪心灵,实现了其核心素养的长效发展。
  二、吟诵经典,潜心涵咏
  古诗词的相关教学,其内容距离现代社会历史久远,加上小学生的阅历不够,他们很难准确把握诗词作品背后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形成“吟诵经典”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可以在拓展延伸中融合,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诗词内涵。例如,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课,词中描写的是作者在夏夜的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宋词的知识小拓展,说明宋词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诵读宋词,增强对宋词的理解。诵读是培养学生理解和欣赏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让学生开展自由诵读喜欢的宋词,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进行适度的延伸,让学生的思绪能够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使课文的描写情境实现人情的及我。接着,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的生动展示,带领学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做他的同行者,欣赏这美丽的夜景。让他们仔细品词中意境,并试着去理解“别枝”的三种解释:离开枝头;斜枝、树枝;另外一枝。用心去体会“明月惊鹊”的内涵。此外,“经典诵读”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教师可以在课本常规的古诗文学习基础上开设“古诗微课堂”,利用简短的15-20分钟时间为学生构建国学经典的阅读平台。让学生在诵读声中感受古人做文章的境界。利用“我给大家讲国学”“经典伴我成长”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学经典中涉及到的历史、人文、情感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使其潜心涵咏,实现综合素养的人文进步。
  三、依托文本,丰盈感知
  结合教学实践可以证明,丰富的感知能够形成深刻的客观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丰富的教学形式,来使学生的感性认知形成潜移默化的自我体系。比如,结合目前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根据原作改编或节选的现象。在这些相关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顺应课文,找准课内外阅读的契合点,从而架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丰富自己的客观感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这两篇都与经典著作有关。其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改写的。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因此,在上节课之前的几周时间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系统的阅读《水浒传》,那么在授课时学生就能够对故事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认知。教师通过探究性的问题“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洪教头是一个怎样的人”,再让学生推敲、揣摩就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与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恰当地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来挖掘隐藏在字面后的人物形象。这样本节课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
  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多样阅读活动,能够突破常规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这样依托文本,潛心涵咏的教学模式,让课内外的阅读相互融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心中撒下爱上阅读的种子,让他们可以形成终生阅读的习惯,可以将阅读变成一种生活。
  参考文献:
  [1]叶丽萍.丰盈词语意象落实言意兼得
  [2]焦君霞.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