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多媒体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欧万学
【机构】 四川省盐源县特殊教育学校
【正文】 【摘 要】 多媒体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多媒体;语文教学;作用
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主导课堂学习的习惯,转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情感教学法、导读点拔法、逆向思维法、教学管理法,都成了语文教师们借鉴的法宝。我们聋校也不例外,我认为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正体现了上述法宝的具体实施和运用。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具体办法。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并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精心制作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注意力又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聋生的兴趣,怎样把他们不集中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呢?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一段含义深刻的图或动画,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高尔基的《海燕》,向学生展示一段海燕在乌云翻滚、雷电闪动的天空中搏击的动画,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我制作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课题画,形象直观的展现了事物的正确答案确实多种多样,这使枯燥的议论文变得生动有趣了。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声形并其茂的优点,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态度,能积极主动把兴趣、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
二、增强直观性,帮助聋生理解课文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后,多媒体的运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是许多语文老师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例如,在讲授《鲁滨逊漂流记》时,播放电影《鲁滨逊漂流记》的片段,不仅极大地激起了聋生的兴趣,更有助于聋生对课文的理解。《雷雨》本来就是一篇难懂的话剧,一是年代问题(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二是聋生对话剧的表达形式有些不适应。运用多媒体展示剧中的故事情节,从而让学生叙述故事,这样,深奥的文字,也因此?活?了起来,聋生也更乐于参与。再如,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视课文的朗读,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但如果更多点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聋生看后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
三、创设意境,让学生入情入境
要使聋生感知作者的感情,首先要让聋生动情,怎样才能让聋生动情、入情呢?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通过多媒体使用能达到激发学生的情感目的,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配画朗读,配画音乐,可以使静态的文字具有立体感,使动态的图画更具有吸引力,学生入情入境。加上那形象、优美的动画映入眼帘,定会使学生怦然心动,激起情感,这种意境,情感与课文相通,更能起到教育的目的,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聋生的情感被激发,那么智慧之门也会随之打开,使学生在情感中产生乐学的愉悦感,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例如,《沁园春雪》课件中,那满天飞舞的白雪,万里长城的雄伟气势,伟人毛泽东登高远眺的高大形象,无不令人动情;电影《祝福》的播放,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的跟随?祥林嫂?一同去体会封建社会压迫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及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影片与学生思想浑然一体,使人入景入情;再如《天上的街市》中牛朗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逛的图像,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即情感心理状态如何。在学习中这种积极的情绪就会形成情感动力,它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
四、降低语文教学难度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正是我们博采名师之长,创自己之优的劳动结晶,教师充分利用作品中意趣这一内蕴力,催动学生在领会和接受活动中,由入乎其内到出乎其外。使学生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的意,让学生从感情的体会过渡到理智的接受,使学生理智地产生悦态悦神的审美领悟效应。同时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如我制作的《故乡》课件,少年闰土的英俊、机智通过动感的捕鸟、刺猹的图画来体现,与中年闰土的木偶人的刻板画相对比,如此生动形象,学生自然领会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再有《有的人》中用简笔漫画式的图像展现出骑在人民头上的?我多伟大与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两种人的对比同样让学生无师自通地领会了作品中两种人的对比写作方法。而在《斑羚飞渡》中,斑羚群遇到危险时,小斑羚踏老斑羚飞崖的那一瞬间,都在动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原来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场面变得形象化、简单化了。以上的多媒体课件无不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起了突出重点、降低教学难度的作用,使学生易于理解。
五、激发聋生情愫,提供写作水平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培养聋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对图画和短片的解说,由对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头、书面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例如,在《展开想象,拓宽思路》作文课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希望工程?、环境污染、战争等富有时代气息的三幅图画,引导学生写作《假如我有七十二变》,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作文课因而充满趣味。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其设备的各种功能与优点,运用鲁迅的拿来主义,这样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语文教学;作用
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主导课堂学习的习惯,转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情感教学法、导读点拔法、逆向思维法、教学管理法,都成了语文教师们借鉴的法宝。我们聋校也不例外,我认为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正体现了上述法宝的具体实施和运用。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具体办法。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并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精心制作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注意力又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聋生的兴趣,怎样把他们不集中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呢?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一段含义深刻的图或动画,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高尔基的《海燕》,向学生展示一段海燕在乌云翻滚、雷电闪动的天空中搏击的动画,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我制作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课题画,形象直观的展现了事物的正确答案确实多种多样,这使枯燥的议论文变得生动有趣了。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声形并其茂的优点,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态度,能积极主动把兴趣、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
二、增强直观性,帮助聋生理解课文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后,多媒体的运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是许多语文老师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例如,在讲授《鲁滨逊漂流记》时,播放电影《鲁滨逊漂流记》的片段,不仅极大地激起了聋生的兴趣,更有助于聋生对课文的理解。《雷雨》本来就是一篇难懂的话剧,一是年代问题(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二是聋生对话剧的表达形式有些不适应。运用多媒体展示剧中的故事情节,从而让学生叙述故事,这样,深奥的文字,也因此?活?了起来,聋生也更乐于参与。再如,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视课文的朗读,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但如果更多点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聋生看后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
三、创设意境,让学生入情入境
要使聋生感知作者的感情,首先要让聋生动情,怎样才能让聋生动情、入情呢?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通过多媒体使用能达到激发学生的情感目的,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配画朗读,配画音乐,可以使静态的文字具有立体感,使动态的图画更具有吸引力,学生入情入境。加上那形象、优美的动画映入眼帘,定会使学生怦然心动,激起情感,这种意境,情感与课文相通,更能起到教育的目的,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聋生的情感被激发,那么智慧之门也会随之打开,使学生在情感中产生乐学的愉悦感,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例如,《沁园春雪》课件中,那满天飞舞的白雪,万里长城的雄伟气势,伟人毛泽东登高远眺的高大形象,无不令人动情;电影《祝福》的播放,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的跟随?祥林嫂?一同去体会封建社会压迫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及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影片与学生思想浑然一体,使人入景入情;再如《天上的街市》中牛朗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逛的图像,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即情感心理状态如何。在学习中这种积极的情绪就会形成情感动力,它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
四、降低语文教学难度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正是我们博采名师之长,创自己之优的劳动结晶,教师充分利用作品中意趣这一内蕴力,催动学生在领会和接受活动中,由入乎其内到出乎其外。使学生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的意,让学生从感情的体会过渡到理智的接受,使学生理智地产生悦态悦神的审美领悟效应。同时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如我制作的《故乡》课件,少年闰土的英俊、机智通过动感的捕鸟、刺猹的图画来体现,与中年闰土的木偶人的刻板画相对比,如此生动形象,学生自然领会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再有《有的人》中用简笔漫画式的图像展现出骑在人民头上的?我多伟大与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两种人的对比同样让学生无师自通地领会了作品中两种人的对比写作方法。而在《斑羚飞渡》中,斑羚群遇到危险时,小斑羚踏老斑羚飞崖的那一瞬间,都在动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原来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场面变得形象化、简单化了。以上的多媒体课件无不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起了突出重点、降低教学难度的作用,使学生易于理解。
五、激发聋生情愫,提供写作水平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培养聋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对图画和短片的解说,由对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头、书面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例如,在《展开想象,拓宽思路》作文课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希望工程?、环境污染、战争等富有时代气息的三幅图画,引导学生写作《假如我有七十二变》,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作文课因而充满趣味。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其设备的各种功能与优点,运用鲁迅的拿来主义,这样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