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作者】 王向海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学区吕台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整体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的重视。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广泛阅读,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现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的重视。
  一、创新教法,给提供学生自主阅读的时空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法,创设重组的时间和空间,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自主阅读的主人。训练方式的多样性,提供自主阅读时间。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自读、讨论、自悟、写练等多种活动方式相结合,灵活运用,提供自主阅读的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是个体进行,也可以是小组集体的自主参与探索。如同桌、四人或八人对面而坐,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包括一些平时胆小、内向的学生也有了开口的机会。每位学生都参与学习,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一方天地,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显出绚丽。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自我表现中得到增强。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不能只依靠老师的指导,还必须让学生经常习练,尝试自读。习练的过程,也就是创设以上适应各种读书方法的学习情境,提供类似的课题或阅读材料,并给予适当的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运用自己已经认识的读书方法尝试自读。
  二、问题阅读法,指导学生带着课后问题去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能唤起注意,启迪思维,而课后提示中的思考题又是文章的重点,带着课后问题读书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教给学生要求阅读法。也就是指导学生按提出的要求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提出要求指导学生读书,“其义”就会更明白,学生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要求,边读边思,圈点勾画,分层理解,提出疑难;教给学生感情阅读法。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后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思,这是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在学生读书后,要指导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文意;交给学生练写阅读法。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针对学生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指导读书,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实际操作中,对课文的优美句、段进行仿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含义把握,有利于学习运用这些优美词句和段落,对今后作文练习提供语句储备,从而有效提高作文综合能力。
  三、指导学生重点阅读法、联系阅读法和看图阅读法
  重点阅读法:即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品味,提高其鉴赏力,陶冶其情操,作为理解课文的突破口。联系阅读法: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前后联系,整体感知地读书。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交给学生表情阅读法。当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后,再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形式可以多样,个人朗读、小组朗读、双人朗读、角色朗读,等等。学生可以坐着朗读,也可以站着朗读,可以原地不动朗读,也可以走来走去、摇头朗读,等等。在授课时,老师要多进行情境描绘,把学生带入一定的境界中,体会感情,再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更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看图阅读法:即学生叙述画面内容后,再指导读书。首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画面,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提示,再引导学生摆脱框框,发表议论,然后指导学生有顺序地看图和表达图意,最后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四、课外延伸,给学生开拓自主阅读的天地
  在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大胆表达,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上进心。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语文知识不仅在课本上、课堂上,还在生活实践中。谢觉哉说:“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死书库。”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教完一篇课文后,应该赋予文章更多的内容,要让学生把学得的知识或经验用于实践,要在学生的学习中注入新鲜的生活源泉从而“盘活”知识,在实践中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如,在教学古诗《春晓》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上课时,请学生把这些诗介绍给大家。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赛诗会。比一比谁搜集的春天的诗歌多?谁背诵的春天的诗歌多?评选出班级“诗歌之星”。这样不仅巩固了已学到的知识,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把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体现了大语文、活语文的教学观。
  此外,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读书积累的多了,理解能力就增强了。我们要尽量多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情境,要善于细心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善于给学生宽松、和谐、民主、激励的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赵新峰;;浅谈指导自学[J];学苑教育;2010年21期. 
  [2]唐琴;;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J];常州师专学报(综合版);2001年04期.
  [3]王国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潘蔚;;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年03期.
  [5]毛玲;;语文课堂高效阅读途径与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