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 张 伟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长营中学
【正文】 【摘 要】 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是当前数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实效性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实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真正学到什么。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数学课要真正在课堂内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要在“教学方法”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实际;积极性;教学质量;备课;方法
初中数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数学成绩的好坏关系着其他科目,初中数学相对其他科目是一门容易得分的科目,也是容易接受和学习的科目,因此做为一名初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教好初中数学,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我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让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要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其求异思维,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例如:小明家准备装修一套新房,若甲乙两个装饰公司合做6周完成,需工钱5.2万元;若甲公司单独做4周后,剩下的由乙公司来做,还需9周完成,需工钱4.8万元,若只选一个公司单独完成,从节约开支的角度考虑,小明家是选甲公司,还是乙公司?请你说明理由。
本题是工程问题,可设工作总量为1,可先由甲、乙合做的时间列方程组求出他们各自单独完成该任务的时间,再由它们合做的费用(工钱)列出方程组求得甲、乙各独做完成该任务所需的工钱,通过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设甲公司单独完成需x周,需工钱a万元,乙公司单独完成需y周,需工钱b万元,依题意得:■+■=1■+■=1解之得:x=10,y=15,又由题设得解得:6(■+■=5.24×■+9×■=4.8,解得:a=6,b=4。即甲公司单独完成需6万元,乙公司单独完成需4万元,从节约开支的角度考虑,应选乙公司。
数学学习是一种有着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且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利用教具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利用教具教学就是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具体,有助于学生形成和接受新的数学概念和总结。它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几何课教学。教具演示法的要点是:根据教学中数学对象的特征,设计制作适当大小的教具,恰当适时地演示教具,揭示形成概念及其关系的特征,并用准备的数学语言叙述出来。教具演示法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及关系与实际的物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空间形式及其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具演示法的运用,关键在于教具的制作和正确的演示。因此,对教师应有以下具体要求:
1、设计教具要有突出的主题内容简明清晰的形式结构,适于课上演示的大小。
2、制作教具可以尽量让学生参与。简单的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复杂的可以组织部分学生集体研究制作。这样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制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习惯和技能。
3、演示教具要做到适时适度、恰到好处。精美的教具要适时演示;演示时又要适度,突出主题,避免枝节的干扰;演示的目的在于帮助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但最终要逐步离开教具,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教学中演示教具要恰到好处。过多的依赖教具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4、要善于利用生活环境、课堂环境中的实物充当教具,要善于边演示边讲解。
除以上介绍的五种一般教学方法外,实际上还有象实习作业法等其它的教学方法。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丰富多采的各种教学方法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在使用中又是互相渗透、互相配合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只有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地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使教学更生动、更有效。事实上,一堂数学课中,常常是既有讲解,又有谈话,还有作业指导和教具演示。几种方法的相辅相成、综合运用,才能取得预期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三、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努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要让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性、参与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只是有效教学行为的几个方面,教师要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继续深入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力争,力争达成这个目标,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是我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总结,希望对教学者有所启迪,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桂红;;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29期.
[2]逄山初中;于同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N];学知报;2011年.
[3]青州市逄山初中;王福玲;如何在初中数学课中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1年.
[4]西安市第十九中学;刘锋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N];学知报;2011年.
[5]西安市庆华中学;贾亚琴;浅谈初中数学的教与学[N];学知报;2010年.
[6]吕瑞芬;;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J];成才之路;2009年16期.
[7]江玮;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实际;积极性;教学质量;备课;方法
初中数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数学成绩的好坏关系着其他科目,初中数学相对其他科目是一门容易得分的科目,也是容易接受和学习的科目,因此做为一名初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教好初中数学,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我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让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要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其求异思维,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例如:小明家准备装修一套新房,若甲乙两个装饰公司合做6周完成,需工钱5.2万元;若甲公司单独做4周后,剩下的由乙公司来做,还需9周完成,需工钱4.8万元,若只选一个公司单独完成,从节约开支的角度考虑,小明家是选甲公司,还是乙公司?请你说明理由。
本题是工程问题,可设工作总量为1,可先由甲、乙合做的时间列方程组求出他们各自单独完成该任务的时间,再由它们合做的费用(工钱)列出方程组求得甲、乙各独做完成该任务所需的工钱,通过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设甲公司单独完成需x周,需工钱a万元,乙公司单独完成需y周,需工钱b万元,依题意得:■+■=1■+■=1解之得:x=10,y=15,又由题设得解得:6(■+■=5.24×■+9×■=4.8,解得:a=6,b=4。即甲公司单独完成需6万元,乙公司单独完成需4万元,从节约开支的角度考虑,应选乙公司。
数学学习是一种有着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且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利用教具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利用教具教学就是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具体,有助于学生形成和接受新的数学概念和总结。它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几何课教学。教具演示法的要点是:根据教学中数学对象的特征,设计制作适当大小的教具,恰当适时地演示教具,揭示形成概念及其关系的特征,并用准备的数学语言叙述出来。教具演示法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及关系与实际的物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空间形式及其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具演示法的运用,关键在于教具的制作和正确的演示。因此,对教师应有以下具体要求:
1、设计教具要有突出的主题内容简明清晰的形式结构,适于课上演示的大小。
2、制作教具可以尽量让学生参与。简单的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复杂的可以组织部分学生集体研究制作。这样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制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习惯和技能。
3、演示教具要做到适时适度、恰到好处。精美的教具要适时演示;演示时又要适度,突出主题,避免枝节的干扰;演示的目的在于帮助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但最终要逐步离开教具,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教学中演示教具要恰到好处。过多的依赖教具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4、要善于利用生活环境、课堂环境中的实物充当教具,要善于边演示边讲解。
除以上介绍的五种一般教学方法外,实际上还有象实习作业法等其它的教学方法。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丰富多采的各种教学方法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在使用中又是互相渗透、互相配合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只有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地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使教学更生动、更有效。事实上,一堂数学课中,常常是既有讲解,又有谈话,还有作业指导和教具演示。几种方法的相辅相成、综合运用,才能取得预期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三、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努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要让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性、参与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只是有效教学行为的几个方面,教师要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继续深入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力争,力争达成这个目标,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是我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总结,希望对教学者有所启迪,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桂红;;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29期.
[2]逄山初中;于同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N];学知报;2011年.
[3]青州市逄山初中;王福玲;如何在初中数学课中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1年.
[4]西安市第十九中学;刘锋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N];学知报;2011年.
[5]西安市庆华中学;贾亚琴;浅谈初中数学的教与学[N];学知报;2010年.
[6]吕瑞芬;;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J];成才之路;2009年16期.
[7]江玮;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