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怎样打造高中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作者】 李春媛

【机构】 新疆伊犁昭苏县高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信息技术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在高效课堂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通过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抓住学生特点,恰当设计教案;课前跟学生分享信息技术新动态和相关新闻,引起学生注意,促进学生成长;上课紧贴教学大纲,灵活处理教材,激发学习需求;用好任务驱动法等做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积极探索,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做的一些探索。
  一、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要上好课,先要备好课,除了备教材、备教案,学生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备课对象。要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基础,了解学生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心中有数了,才能有的放矢,百发百中。我主要通过个别交流和问卷调查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
  近些年来,社会飞速发展,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网络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设备的普及、应用,促使广大人民群众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处在高中阶段的中学生更是走在了队伍的前列。十年前,很多家庭都没有电脑,更不谈上上网及其他应用,学生只能在信息技术课上操作一下赛扬433CPU、64K内存的组装机。为了进一步了解现在学生的情况,我在学校高二级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统计显示,有93%的学生家里拥有电脑,88%的学生家里已经接通网络,82%的学生家里安装了宽带,51%的学生家里有WI-FI,16%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65%的学生拥有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53%的学生会非常主动的去了解并掌握新电子设备及其新增功能,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有70%的学生会选择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寻求解决方法,可见,电脑和网络已经进入了学生的生活。
  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还有学习、生活中信息化设备的普及应用,学生对于电脑及相关电子产品的基本操作和网络的日常运用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有的学生甚至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日积月累,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逐渐提升,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都逐步提高。
  在和学生的接触和调查中我都发现,学生对于娱乐方面的应用尤其感兴趣,而对于技术学习的兴趣则很一般。据调查,学生使用电脑上网,有80%是在进行娱乐放松(如听歌、看电影、玩游戏)、社交(如上QQ、刷微博)、购物等,12%是看新闻时事等,只有8%是用来学习的。一部新手机、一款新的手机软件、一个新的游戏等,学生会很主动、甚至是不顾一切阻拦的要去掌握它;而对于处理图片、制作网页等软件,则缺少那份主动和热情,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动手。这是学生普遍存在,而且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把握住了学生的特点,才能更恰当的处理教材、设计教案,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实现高效课堂。
  二、分享新闻动态,促进学生成长
  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新非常快,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了解一些跟信息技术有关的新闻时事,挑选能引起学生关注、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信息或事例,利用课前5分钟跟学生一起分享,促进学生成长。比如:
  2013年3月22日羊城晚报的一篇报导《广州90后大学生毕业一个月成千万富翁公司被腾讯收购》:雷浪声是一名90后大学生,2009年9月,他入读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游戏专业。在大学期间,雷浪声对手机软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利用课余时间临摹手机桌面,上网浏览最新的技术动态。他在论坛上发的手机评测帖子,曾被太平洋网评为精华帖置顶。大二时,他决心毕业后做UI设计(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2011年暑假,雷浪声与几个朋友开始了手机软件开发之旅。雷浪声说:“那段时间,我们的活动范围不足500米,有时连续加班30多小时。”大二暑假还未过完,团队的第一款产品“刷机精灵”第一版正式上线测试。2012年,面对巨大的行业竞争压力,雷浪声的团队仍持续保持在行业领先位置,赢得国内互联网巨头的青睐和关注。2012年8月,也就是雷浪声毕业还没到一个月,腾讯CEO亲自出马,以6000万元人民币全资收购雷浪声的公司。雷浪声用人生的第一桶金给父母买了一套当地最好的房子。从一个青涩学子摇身变成千万富翁,雷浪声感触良多,他说:“创业不是靠单打独斗,需要团队的高效分工协作,每个人都要能够独当一面。勇敢挑战困难、担当压力是人生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不浮躁不虚伪,善于总结失败经验并用心去沉淀,才能获得更多的成长。”
  我觉得这个例子对学生非常有教育意义。很多学生都喜欢打游戏,有时是很投入、忘我的那种,雷浪声正是学游戏专业的,跟学生的距离比较近,他的观点学生相对容易接受。雷浪声的例子提醒学生,在关注娱乐放松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技术,掌握技术是雷浪声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雷浪声的例子给出了一个观点,不局限于学历。雷浪声本身就是大专生,另外,他们公司今年年初的招聘计划中,11个岗位中有7个岗位指明要招大专生。同学们对现阶段的学习要尽量努力,只有努力了才能无怨无悔,这是奋斗的过程,至于结果,高考考上本科固然是好事,万一只能考上大专,也一样要充满希望,只要有目标肯努力,大专生照样可以有很好的发展。雷浪声给出了一个榜样,务实沉着,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孝敬父母,这些是走向成功需要具备的优秀品质。
  三、紧贴教学大纲,灵活处理教材
  课程目标、教学大纲给我们的课程指明了大方向,教材确定了学科的知识框架和具体内容。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还是要坚持紧贴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适当的灵活处理,创新使用教材,与时俱进,挖掘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用有趣的知识点或操作主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之能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于“组建局域网”的章节,在一些参考案例中,双绞线的制作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在备课的时候,我曾经怀疑过它“重点”的地位。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网线时,可以直接购买到成品的网线,水晶头是机械压制的并带有护套,质量比自己手工制作的明显要好些,网线长度也有很多选择,有1.5米、2米、2.5米、3米、5米、10米、15米、20米、25米、30米、40米、50米、60米、100米等,还有可伸缩便携式网线。何必自己制作呢?即使真的想自己做网线,压线钳也可能不方便找到。自己做网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不高。我琢磨着,既然是教学重点,应该有它的道理,在制作双绞线的过程中,涉及到8根小线的线序,根据线序的不同,网线可以分为“平行线”和“交叉线”,两种线的应用有所不同。一根小小的网线没有做好,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连通和运行,可见“双绞线制作”的重要性,即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不用自己制作网线,学生也应该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教学还是要紧贴教学大纲,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加深学生对网线内部结构的认识,深刻体会网线对于网络的重要性,牢固的掌握这个知识点。
  在通信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讲到“接入因特网”的内容时,教材中介绍了4大类共10种接入因特网的方式,其中普通MODEM拨号接入、ISDN拨号接入、DDN专线接入、代理服务器接入的方式已经过时,跟现在的差距有点大,只能以历史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几种方式略讲。讲配置因特网的接入时,增加了家庭局域网的连接方法和路由器拨号的设置方法。路由器很多家庭都会有,即使学校提供不了路由器给学生做实验,学生在家里也很可能有条件实践一番,这个应用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学会了,可以在家里一展身手,学之能用,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高。光纤专线拉到家里,接到光纤收发器上,如果有多台电脑则需要连接路由器,如果有IPAD、手机等需要上网,则需要无线路由器,设置路由器拨号上网,则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电脑都可以上网,在无线路由器信号覆盖范围内,电脑、IPAD、手机等可以实现无线上网。上课时,我以TP-LINK为例介绍了路由器拨号上网的设置方法,学生关注度非常高。
  四、用好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创设情景,把知识融入到情境中,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的情境中,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同时不知不觉的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实现高效课堂。
  在上“网站的开发”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建立网站制作网页的大任务,主题内容跟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个任务贯穿于整章的学习,包含了各节的知识点。再把这个任务分解为规划、设计、制作、修饰、美化、特效制作等几个中等的任务,每个课时完成一个中任务。在网页制作的任务中,涉及到素材准备、页面布局、图文编排、设置超链接等内容,我先展示一个制作完成的网页给学生,再根据知识点分解为更小的任务,然后按照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完成各个小任务,从而达成本节的教学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还将继续思考、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2012年版)
  [2]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网络技术应用
  [3]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网络技术应用教师教学用书
  [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3)
  [5]浅谈如何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高效课堂.学知报·教师版,2011(44)